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作为独特的文化存在,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文化和精神殿堂。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篇一

  浅议大学文化建设

  作为独特的文化存在,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文化和精神殿堂。“大学”一词古已有之。早在《礼记・大学》中便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也。”大学是探讨高深知识的殿堂,它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社会、国家的精神核心,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和引导功能,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大学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则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

  文化,根本在化。这个“化”就是内化、融化、升华和超越。人类社会,本是一个生命群体的客观存在,唯其具有了文化才获得了有序的衍进能力和丰富的时代底蕴。自然的生命个体人,也因为具有文化才达到了理智和高尚的形态。文学从来都是人学,所以文化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的客观对象化。文化的基本功能是育人,所以文化又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向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以古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重视人与神的关系,讲究天人对立。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重视人与自然、与天的和谐,讲究天人合一。大学的出现是为继承、传播文化进而促进受教育者的文明化、社会化、个性化,使之成为健全、完善的人。胡锦涛同志特别提到:“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作出贡献。”[1]这无疑也契合着“以文化人”的思想。

  大学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主要有大学校园、设施及网上社区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要使器物物资与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荀况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墨子见染色者也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2]幽雅的人文环境、厚重的文化气息往往是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得到显现。大学物质文化的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大学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独具匠心和办学理念,一砖一瓦寓含义,一草一木有文章。一方面构成大学物质文化的元素浸透着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通过让墙壁“说话”,让“草木育人”,典雅、幽静的校园不仅为学生的读书治学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感悟生生不息、传承百代的大学精神,用心去和每一处景观交流,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品位的提升。大学的制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信仰追求,教学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思考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专业知识、聘任条件等。科研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从教学科研成果出发,建构道德、知识、科研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是从学生管理出发,开展各种活动来开拓学生管理的新领域。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大学精神,它是由大学的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知名学人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大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向我们展示着伟大的精神力量,具有精神的激励与超越,默化、升华着大学人的气质和境界。在大学氛围中所渗透流淌着的这种厚重而无形的精神底蕴,就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即大学精神。在中国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不少大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比如“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南大之胸襟”都是对各所大学精神的概括。而各大学的校训是对大学文化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是对大学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校训,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能激励师生的情怀。

  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借助于人文与科学,能够完善人文科学并进一步完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的首推文化尤其是大学文化。以文化人的实质是“立人”,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具有浓郁人文素养的人才。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优秀大学文化的根本保证。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要求。坚持先进性要求,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以文化人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正所谓文学是人学,是对人生命意识的折射,表现的是最纯洁、最健康的感情。通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地熏陶人的心灵,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受教育程度看,高层次人才的道德素质普遍高于一般的人,因为他们做人和做学问是并行不悖的,既有辉煌的成就,又有崇高的人格。那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重金钱,追逐名利的人是不会有所发展的。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是以文化人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4]另外还要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未来的领导者必定是文理兼备,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古人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懂得团结合作的人就没有往上攀登的云梯,又怎能看到高处的风景呢?

  在高校,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开展大学精神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研究大学文化,有助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坚持“以人为本”,研究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探索大学文化导向、教育和熏陶功能实现的途径,总结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大学文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2]墨子闲诂卷[M].

  [3]周易[M].

  [4]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篇二

  高校大学精神培养

  摘要: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往往定位于“大学直接服务社会论” 不再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格”,而是为了经济建设的需求,并设置相关专业。教育本身被“产业化”,导致大学精神缺失,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带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学生发展,来重塑大学应培养出具有大学精神文化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精神;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12

  大学是一种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感叹:中国的大学缺少“大学精神”。《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要使真正大学精神回归到高校中,笔者认为从3个方面进行培养。

  1 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品质

  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呈现 “雪崩式、指数级增长” 的新时期,知识的积累量已不再是评判 “人才” 的关键,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因此,加强人才的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高校道德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挑战。未来的社会是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社会,未来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民主法制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未来的高等教育更应重视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代大学生应对社会道德准则有所理解,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说社会道德品质发展的不足只是小毛病的话,那小毛病不改就成大毛病,逐渐成为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障碍。

  当今高校学生功利化的情况比较严重,读书的目的从近处讲是为了通过考试,从远处说是为了考研、留学或是未来找个稳定工作,面对严酷的现实生存竞争,滋长着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不良行为。更有甚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至毁己伤人。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 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一个民族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0年日本GDP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公布的58786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俄罗斯的GDP在我国的后面,但世界强国的排名中我国排在俄罗斯的后面。众所周知俄罗斯国民文化素质较高,国内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居全球之首。俄罗斯人素以文学音乐修养高而闻名于世,是一个热情的民族,精力充沛,能歌善舞。在其街上不见闯红灯现象,不闻汽车喇叭声,乘坐扶手电梯靠右侧等,细节中看到差距。而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高的表现:视野窄、专业技能不够、待人冷漠,用语粗俗、缺少社会责任感,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科学知识学习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世界,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必须面向时代、面向未来、 坚持创新,培育独具特色的、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经验,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大学精神,以造就出一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2]。

  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通过挖掘教材,合理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生应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上往往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大学生的思维被严重地束缚。从此看出培养大学生敢于超越的精神就显得非常迫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精神”是成就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那些著名学府中世界级的发现和发明层出不穷,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所大学就有几个或十几个,足见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肖耀根.高校德育时效性的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 2007(4): 38.

  [2] 管怀鎏. 浅议大学精神及其培育原则[J].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11).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2500字论文格式

2.2500字以上政治论文范文

3.大学政治论文范文

4.大学国学经典论文2500字

5.关于责任的政治论文2500字

227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