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篇二

  碳金融市场:国际形势与国内展望

  【摘要】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温室效应”更成为了环境问题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由此而诞生的碳金融这一新鲜事物,分析发展碳金融是否有其必要性,在了解了国内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之后对比指出中国碳金融市场的不足和笔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本文来引起国家有关碳金融的政策制定者和操作者的思考。尽快将这一新生事物为大家所熟悉并能造福社会。

  【关键词】排放权;碳金融;中国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形势

  (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迅速膨胀。2005年,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26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12倍。而2007 年开展二级市场CDM交易以来,其成交量和成交额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有望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伴随着碳交易市场呈几何速度的增长,围绕着碳交易而展开的碳金融交易在未来必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搭建交易平台,以期在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中抢占先机。

  (二)世界碳金融市场当前架构

  碳金融市场总架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创建的基于配额(Allowance-based Markets)的市场,包括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EU 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所(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以及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交易市场四家,其中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占据了60%-70%的全球交易份额,并掌握着EUA(European Union Allowance)碳期货的定价权。美国虽未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却在全球碳市场中表现得最为活跃。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自愿碳交易平台,拥有VER(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定价权。2009年,该市场的交易额为1228.22亿美元。通过配额交易不仅可以完成整体减排目标,而且可以将参与者的减排成本降到最低。

  另一类是基于基线与信用机制(Baseline-and-Credit)创建的基于项目的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其市场交易基础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减排信用交易额而进行的。基于项目的市场,无论是其成交量还是成交额都比基于配额的市场要小得多,分别为后者的3.8%和2.7%。在这个不大的市场中,CDM项目减排交易占据了79.4%的份额,2009年的交易额达到26.78亿美元,而同期JI项目减排交易额只有3.54亿美元,10%左右的规模非常有限。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及展望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的交易。这一机制概括的说,就是以资金和技术换取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2005年6月份,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CDM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EB注册成功的风电项目,可带来277.7万欧元销售收入。从此,中国CDM狂潮拉开序幕。2006~2009年我国CDM项目在联合国获得的CERs签发量从140万吨碳单位跨越到11,221万吨碳单位,在世界各国获得的CERs签发量中,我国占48.35%。截至2011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3,154个。作为CDM碳交易市场的卖方,我国的获准签发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中国已经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展望

  1、加大关于碳金融的宣传,更新理念,构建激励机制

  对于碳交易、碳金融这个新鲜事物,我们要尽早、尽快的了解并加以运用。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对于碳金融的宣传,使社会对CDM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价值有更充分认识,同时增加这类项目的投资比重。

  2、构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对于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品种上都会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在2010年10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包含着引人注目的一段表述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可见,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将揭开面纱。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使我国在基于配额市场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空洞,导致了我国碳金融产品定价权的流失。而在基于配额市场这一块,由于认识晚,CDM自身风险限制等原因,我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近几年这一方面的市场在中国将要迎来爆炸式的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我国当前的碳金融市场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供给,市场潜力巨大,资源在我们的手里,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只要国家加大对这一市场的认识,着力构建碳交易市场、培育中介市场,完善监管,进一步掌握碳定价话语权,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碳金融市场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戴嘉.中国碳排放贸易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

  [2]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10[R].Washington D.C.2009.

233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