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中国形势政治论文格式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政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形势政治论文格式,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中国形势政治论文格式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中国形势政治论文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社团文化面临着社团文化单一性和社团成员崇尚多元化、个性化的理想信念追求的发展矛盾;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并存;高校社团文化迅速发展的外在形势和社团文化建设缺乏有力保障的内在矛盾和新媒体在剧烈争夺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矛盾等问题,对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通过构建社团文化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引领作用,分类引导各类社团加强文化建设和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等方法,促进高校社团文化的健康科学发展,从而加强以高校社团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社团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近年来,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逐渐作为一支独特的学生群体性组织,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高校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指出了高校社团是“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如何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探索社团文化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社团文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社团文化单一性和社团成员崇尚多元化、个性化的理想信念追求的实际抉择。各类社团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然而就某一社团而言,社团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由于社团成员的聚集基于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社团活动以本社团成员的相同愿景、共同理念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进而形成了本社团相对单一的文化。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个性和思想行为上烙上了时代特征。他们重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多方面的锻炼。这与社团文化的单一性发展相矛盾。社团成员崇尚多元化、个性化的理想信念追求不断冲击着社团文化的单一性。二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并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多,一方面社团成员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有些高校社团形成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现象,对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他们在既定的时期,如钓鱼岛事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又有集中的表达。三是社团文化影响逐步扩大。近年来社团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社团文化的发展,社团文化也许不是时代的主流,但是却不愧为时代的先锋,社团文化正逐渐在校园文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社团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却存在着种种桎梏。四是社团文化建设发展良莠不一。有了社团,不一定有优秀的社团文化,有了社团文化不一定是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流社团文化,社团文化只有符合该社团发展状况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够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社团文化中的政治色彩淡化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社团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真空领域。从社团初期发展来看,社团文化中并无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痕迹,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从社团成员构成来看,他们大部分成员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政治。二是高校社团文化迅速发展的外在形势和社团文化建设缺乏有力保障的内在矛盾。长期以来,社团在校园组织中的政治地位处于各种学生组织的边缘地带,社团发展在建设指导、财力投入和物力支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社团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三是新媒体在剧烈争夺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矛盾。目前,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占领青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异常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以新媒体为载体,利用多元化的思潮逐步侵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二、加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为了加强高校社团文化的引导,扎实推进高校社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组织保障、思想引领、分类引导、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强化高校社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构建社团文化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新形势下,团中央提出了团组织格局创新,非公组织团建的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共青团在各种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党团组织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育方向的领航员。[3]加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解决谁来执行的问题。社团党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推动者。一方面,利用社团中的党团员,条件成熟的,可以单独成立党支部、团支部,条件暂时不成熟的社团,可以按照社团的类型和性质,联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社团成立党支部、团支部,社团中党团组织负责人必须同时为社团主要负责人。用党建带团建,实现团建工作的全覆盖、多重覆盖,筑牢共青团工作的“桥头堡”。另一方面,社团党团组织要依据本社团的文化设计出适应社团成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所在的项目,运用社团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习惯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渠道,感召社团成员,真正做到社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社团成员,社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社团成员,逐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人的严肃沉闷、死板僵化的印象。

  2.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引领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的培育、宣传、推动、落实场所,五四运动以来,高校大学生社团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者和倡导者,肩负着把社会主义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社团必须把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团文化的主流文化,把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组织使命。社团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推动者。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成果。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团活动来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通过社团组织的实践性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的社团组织需要在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中,具体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某一时期的特定社会主题,结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娱乐性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高校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4]   3.分类引导各类社团加强文化建设。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团中央提出要“大力推动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体现在社团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社团文化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要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2]各高校需要在充分研究各社团文化的形成机制上,根据不同社团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愿景,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指导,发展适合该社团的有特色的社团文化。

  4.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社团文化健康科学发展。为了加强校园社团文化的管理和科学发展,可以引入某些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工具[5]。例如可以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CIS是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提升整体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效益而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引入社团中则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强化社团文化发展,形成独特的社团文化。CIS由理念识别系统MIS(Mind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BIS(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视觉识别系统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 等构成。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分别对应于社团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社团文化符号层面。

  总之,随着高校社团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的新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社团文化的引导,在组织保障、思想引领、分类引导、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高校社团文化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2]教育部,青年团中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3]苍留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社团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4]夏勇子.必须强化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交通职业教育,2012(02).

  [5]张宇鹏.高校学生会组织导入CIS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

  
看了“中国形势政治论文格式”的人还看:

1.大学形势与政治论文

2.形势与政治论文:转变思维方式推进民族复兴

3.论述与台、美关系--国际形势与政治论文

4.台湾社会学的制度化问题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

5.西藏民俗文化论 国内形势与政治论文

234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