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美国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

美国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美国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现在美国的政治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美国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

  【摘要】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明显弊端。

  【关键词】实用主义 美国 政治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诞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渗透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论观念和政治主张当中,甚至可以理解为使美国成为美国的独特哲学。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理论上,同时更为明显地体现在政治实践当中。实用主义在其他国家,如中国,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又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

  实用主义是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断言,美国没有哲学。实际上,这个国家确实缺少法国式的思辨,更注重行动和效用。让托克维尔想不到的是,美国人就在这种行动和效用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哲学流派―实用主义(Pragmatism),其希腊文πραγμα原意就是行动。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后逐渐在美国生根发芽。在美国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流派占据主流,成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从皮尔斯发展到杜威,完成经典实用主义的历程。杜威之后,实用主义哲学大一统的局面走向完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除了蒯因、古特曼等人的“新实用主义”之外,亦形成了以胡克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在之后的语言学转向当中,亦出现了奎因、普特南等一批思想大师,并在当代哲学界拥有罗蒂、罗尔斯等一批大师级的学者。

  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 Peirce)在实用主义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在1878年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概念明晰》一文中,皮尔斯从概念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唯有实物的效果导致信仰”等重要的实用主义原则。①皮尔斯的理论20多年无人问津,直到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哲学讲演中重又提起,实用主义才开始迅速传播,掀起了一场“实用主义运动”,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改革时代的思想观念。

  实用主义发展到詹姆斯,更加同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革精神联系在一起。詹姆斯反对宿命论,号召人们进行改革以改变自己的命运。②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特点是开始追求“调和”。詹姆斯从一只松鼠的争论出发,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否则争论就无尽无休。”③在1907年写的《实用主义》一书中,他将实用主义定义为“一个快乐的调和主义者”、一个“仲裁人”或“调解者”。④

  杜威是实用主义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本人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将他对实用主义的理解应用于政治、教育、社会等方面,并奇迹般地在诸多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杜威调和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创造”出一种新个人主义,取代早期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杜威那里,实用主义的政治意义更加突出,他将实用主义哲学视为一种民主哲学。他认为哲学应该成为实现民主的基础,“为人类实现民主的理论所趋使”。⑤在杜威那里,实用主义哲学同民主政治更加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

  悉德尼・胡克(Sidney Hook)的民主理论在哲学基础上直接师承他的老师杜威。他将杜威奉为“最伟大的实验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最伟大的民主哲学家”。胡克将实用主义的经验主义看作是民主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并且主张用“明智的方法,批判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协调民主社会由于承认多样性而产生的冲突。同时,胡克发展了实用主义,开创了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杜威以后,实用主义逐渐转向语言哲学,出现了奎因、普特南、古德曼这样的一些思想大师。但是,这种语言哲学并没有离开对政治与社会的关注,而是继承了实用主义的一贯传统。在当代美国政治哲学领域,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也仍然为实用主义保留着充足的空间。比如,从罗尔斯由《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转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式自由主义对形而上学的疏离和向实用主义的回归。及至当代美国政治哲学的另一位巨擘―罗蒂,则更是通过对罗尔斯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裁剪,用实用主义把后现代主义和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统一起来。有学者甚至明确指出,罗蒂的哲学是“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杂烩”。⑥

  实用主义在美国生根、发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非偶然。早在美国初建时期,清教徒务实、奋斗、创新的精神就为实用主义种下了基因,而美国能够最终崛起为超级大国,也与这种实用主义密切相关。更为真实的是,实用主义与美国社会的多元特征联系在一起。詹姆斯就曾经明确指出,实用主义是一种“多元事实的哲学”,⑦这与美国社会的多元特征联系在一起,更增强了实用主义的生命力。在多元竞争的文化传统中,很难形成对理想化制度的认同,人们常常注重实际的效果,从此角度上看,注重实际效果的实用主义是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对美国政治理论的影响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实用主义对美国人政治观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实用主义使得美国的政治学更注重实践和实验。时至今日,政治科学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且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也与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

  作为一种学说,实用主义诞生于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改革时代”。⑧同建国初相比,改革时代美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应然)转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⑨实用主义正好契合了西方政治的这种“实然”特征,其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实用主义代替了理性主义,成为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思想更加着眼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兴起以后,实用主义十分关注将哲学与政治和社会联系起来,这不仅打破了形而上的桎梏,而且对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典实用主义的代表杜威和普特南一致认为,研究的目的就是普特南所说的“人类的繁荣”,建立起自由、民主、宽容、崇尚平等的社会。⑩在杜威看来,个人态度、公共政策和文化适应策略的变化是逐步朝向更自由和更民主的社会群体发展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并促使人在这种社会群体中发展得更完美。

  正是因为实用主义的底色,美国的自由主义更少理性主义的色彩,更加务实,更少思辨性,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转型,而且能够深刻影响美国的政治实践。运用实用主义,杜威成功地改造了美国的旧自由主义,全面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主张;而且,直到今天,包括罗蒂、罗尔斯等在内的一大批自由主义哲学家仍然透露出强烈的实用主义底色。

  在政治观念的领域,实用主义直接影响了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自由主义,对传统个人观念、自由观念、民主观念改造的结果,使得美国产生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的“新自由主义”。这种自由主义,不但融合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界线,而且,在重视“消极自由”的同时,也包容了“积极自由”,并试图将更保守的法治与积极的民主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桎梏。实用主义强调经验,新自由主义对民主采取了一种更为友好的态度,并且在民主运作理论上主张演进主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务实、创新的实用主义,能够不断突破,以不断的改革为动力,追求更切实际的目标。

  从这种实用主义出发,杜威彻底改造了传统自由主义,使其成为一种更贴近现实,为政治实践服务的意识形态。在杜威那里,个人已经不是那种“固定的、现成的、给予的”个人,而是依托于环境的个人,而新自由主义也“对于有益的法律、政治与经济制度的正面建设抱有兴趣”。经过改造的新自由主义信奉一种不断的变革。这一变革既扬弃了绝对主义而信奉“历史的相对性”,又主张“实验过程”和实验的方法,使观念与政策同现实相符而不是相对。

  实用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指导。美国政治思想史家梅里亚姆赞誉杜威和詹姆士“为民主伦理照亮道路的人”。实用主义对民主理论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民主观念更加务实,也更加灵活。面对民主制度的危机,人们避免了极端化的倾向,更多考虑能够解决危机的各种途径,而不是死抱僵硬的教条。美国的民主在各种极端认识中间不断地依据现实进行调整,不但实现了民主内部种种力量的均衡,而且推动了民主的动态发展。

  对美国政治实践的影响

  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对美国的政治、法律、社会、教育、宗教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实用主义对美国政治实践的影响尤其明显。在那本被美国人奉为经典的《美国的民主》一书当中,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指出,美国人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民族,不大善于思考。他们凡事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大追求长远的利益。他们所重视的,是够得到、摸得着、切实存在并能用金钱估价的东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直接将实用主义视为“美国精神”,认为美国人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开拓进取之心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美利坚民族是务实的民族,美国的领导者则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

  美国人一直讲究实用。在独立战争中,殖民地人民突破了传统战术的限制,采取了更加实用的战术,使得英军陷入狼狈的境地。华盛顿将军本人就是一个很讲究实用的人,很多政策都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同时,这种实用主义精神和当时殖民地的清教精神联系在一起,虽然没有发展出实用主义哲学,但是,却为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实用主义奠定了基础。

  在实用主义改革、创新思维方式的主导下,美国政治实践特别强调了改革。美国历史基本上以时间为断限,被划分为不同的时代,比如,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改革时代等等,这跟这种改革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威尔逊曾以“新自由”作为他施政的一个纲领;罗斯福也以他的“四大自由”为进一步实施“新政”的旗帜。大到内战期间对奴隶制的废除,小到奥巴马的竞选纲领,在美国政治当中,那些注重实用、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常常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也更会在政治实践中有所作为。

  罗斯福主导下的新政,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当中发挥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作为总指挥的罗斯福总统却“既没有整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那么,新政失败,如何收拾这一烂摊子呢?对此,罗斯福甚至直接宣称:“如果这种方法失败了,那就坦白承认,并试行另一种”。其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跃然纸上。新政引人注目的演进之路,亦是实用主义的一种体现。罗斯福曾经明确指出,我们说文明是一棵树,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腐木和朽木。激进派说:“把它砍了”。保守派说:“别碰它”。自由妥协派说:“让我们来修剪它,这样就既不会损害老树干,也不会损失新树杈”。发动这次竞选是为了让全国按既定方向前进,走有序前进的演变之路,同时避免激进派的革命和保守派的革命。

  在法律领域,实用主义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司法实用主义不仅自成体系,而且,成为美国司法实践的一个描述。从庞德到波斯那,美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法学流派。当代美国著名法学家、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波斯那认为,哲学实用主义给美国的法律带来了一种“最有用的东西”,即一种“实用主义情绪”,也就是“日常实用主义”。法律实用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霍姆斯。这位大法学家通过自己多年的法律实践总结认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在美国,司法机关虽然在三权分立的体系当中相对权力较小,但是,凭着实用主义的法学精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不断地扩张司法权力,不仅在制宪会议之后将司法审查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甚至在2000年大选中充当了美国大选的最终裁决人,对美国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外交领域,这种实用主义的影响就更大,“有用即真理”几乎成为美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尽管我们看到,美国也常常会在外交领域强调意识形态,比如,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然而,主导美国外交的还是实用主义。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迅速地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从而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与中国建交、在朝鲜和越南的停战,都体现了美国外交的实用主义。尽管共和党会对意识形态偏重一些,但民主党一贯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直到奥巴马时代仍不例外,这说明了实用主义对美国政治的持久影响。

  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博士就曾明确指出,不要认为美国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战略。在他看来,美国从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思想。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外交目标的需要, 美国的决策者都提出不同的外交政策。如门罗主义、门户开放政策、人权外交等等。这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容易在外交领域推行双重标准。民主与人权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原则,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却发现,他们并没有遵从一个一贯的标准。美国政府的智库甚至直接声称:“我们的对外政策对现在称作‘人权’问题的情况不仅有双重标准,而且有三重或四重标准。事实上,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有许多标准―这似乎是应该的。”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美国的实用主义兴起较晚,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挑战,但是,实用主义不仅曾经深深地影响过美国的政治理论,而且,对美国的政治实践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出现的,有的时候更表现为意识形态,甚至是直接的政策主张。但作为美国半官方哲学的实用主义,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文化的血液当中,有着持久而广泛的生命力。

  在政治理论层面,实用主义更加贴近政治与社会现实,改造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使新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民主主义汇聚在实用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大旗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在政治实践方面,从建国初期的实用主义要素,到罗斯福的实用主义“新政”,直到当代美国奥巴马的实用主义外交,实用主义渗透到了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外交等各个领域,直接对美国的政治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用主义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早期,实用主义也曾流传到英国、意大利等其他西方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出现的实用主义思潮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被视为简单和粗陋的哲学。如今,在旧的意识形态下走投无路的欧洲,也开始逐渐放弃原有的意识形态,拥抱实用主义,尤其是第三条道路的实用主义倾向更是引人注目。

  英国前首相卡莱尔放弃意识形态的先决条件,认为“能够实施的也就是行得通的”,德国的施罗德更是毫不掩饰地说:他“推崇实用主义政治,不管标榜什么,什么政策能产生最佳效果就采用什么政策”。在这种哲学的主导下,“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主张“超越左与右”的两分法,主张包容和弹性,采取更加灵活、实用的政策。比如,在布莱尔的领导下,英国工党淡化了原来为公有制奋斗的目标,由工人党向公民党转变,抛弃了原来的意识形态,一切为了争取上台执政,其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更加明显。

  在中国,实用主义的影响由杜威通过他的学生胡适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主义也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事实上,在当代中国政治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实用主义的影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用主义,而改革,正需要实用主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再迷信抽象的政治理念,而是以实践中是否有用来衡量。而且,把行政体制的改革放到了优先的位置上,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急需、有用的改革给予优先性。

  实际上,实用主义的某些主张与当代中国改革的某些理念也有着似是而非的联系,比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容易被理解为实验主义,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也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有用即真理”,实用主义的改革倾向也与当代中国的改革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实用主义的改革为的是有用,根据是经验,而当下中国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有用,同时,更有公平的诉求;而且,改革的根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用公度一切”、“有用即真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而实用主义亦与实事求是相距甚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注释】

  ①Charles Peirce,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2.P.312.

  ②③William James,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 The Dilemma of Determinism .see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pp.340-350,pp.25-26.

  ④Richard H. Pells,Radical Visions and American Dreams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Inc.,1973,p.355,p.366.

  ⑤[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页,第48页。

  ⑥陈志福:“罗蒂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向实用主义妥协”,《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⑦[美]威廉・詹姆士:《彻底的经验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页。

  ⑧语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施塔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段时间。

  ⑨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⑩[美]罗蒂:“实用主义―过去与现在”,《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美国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美国的美国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对美国的美国研究的范畴、理论方法、美国研究专业在美国大学里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美国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和一个专业的最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跨学科性。这种跨学科性表现在美国研究领域的美国学者不囿于传统的学科门户界限,积极借鉴或引进对自己有用的任何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开辟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新领域,使美国的美国研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本文认为,中国的美国研究没有必要完全模仿美国的美国研究,但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资源共享的专业建制这两点上,中国的美国研究可以从美国的美国研究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文化与社会美国研究美国

  中国的美国学界了解美国的美国学界如何进行美国研究,其意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学术界如何界定美国研究?美国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在美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采用什么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美国研究?美国研究作为一个专业在美国大学里处于何种地位,有何特点?美国的美国研究对中国的美国研究有何借鉴意义?这些中国的美国学界思考的问题正是本文的关注点。

  一 美国研究的界定

  根据美国的美国研究协会(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执行主任斯蒂芬斯的定义,美国研究是“旨在促进从宽广的人文意义上理解美国文化的过去与现在的一个独特的跨学科领域”。依此定义,美国研究的对象可以理解为美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即“美国的历程”。这事实上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美国历史研究,而且包括对美国当代社会与文化现象的考察。

  那么,美国学者从事美国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用斯蒂芬斯的话说,就是“理解我们自己”。事实上,每一个国家都有理解自己的历史和传统的必要,但美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民族与文化大观园,似乎比任何国家都有更强烈的紧迫感要理解自己。斯蒂芬斯说,“为了使我们的民主社会得以运行,公民们必须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其实这与民主社会并无太大关系,美国特有的复杂的移民文化背景与民族关系极其相伴随的文化共识的欠缺天然地要求美国人:时不同民族、种族群体的历史与文化差异保持敏感,并在差异中寻求统一国家赖以维系的文化共识。从这一角度不难理解为什么斯蒂芬斯认为,美国研究试图理解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加勒比海、中东及拉美地区的移民,以及被征服的美洲土著民所构成的文化多样性及其相互间的碰撞与冲突,同时认识美国人也拥有一个更大的文化遗产――一套给美国生活提供意义的共享的信仰、行为与符号系统。说到底,美国研究不仅探讨美国文化内部的差异,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发现和促进共识,其根本目的是要给一个多元民族/种族、多元文化乃至多元性别的大国培养具有基本价值共识和文化认同的合格公民。

  关于这一点,美国研究的开山鼻祖帕灵顿在其被公认为美国研究奠基之作的《美国思想的主流》一书中说得明白:“我试图描述在美国文化中某些被认为是美国传统所特有的根本性观念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们是怎样在这里诞生的,它们是怎样受到反对的,它们对决定我们特有的理想与制度的形式和范围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后来的美国研究超越了对美国观念的剖析,但对美国理想与美国制度内涵的探究却始终是它的根本追求。

  另一个理解美国的美国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作为一个学科,美国的美国研究有何独特性?可以说,美国的美国研究选择了其开山鼻祖帕灵顿所开辟的“宽广的道路”(broad path),也就是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分界,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维视野来考察美国,试图提供对美国经历的全方位的(更多是人文角度的)解释。这一特点在美国最重要的美国学研究组织美国研究协会的会员构成上反映得十分明显。该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文学、史学和哲学领域,另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研究、艺术研究、传媒研究、女性学研究、民族/种族问题研究等几乎所有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美国大学里的美国研究系或中心常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拥有独立的固定师资的一个教学科研单位,而更像是一个协调机构,其主要功能就是把全校的人文、社科人才与物资资源组合起来为美国研究与教学服务。可以说,跨学科研究与多学科交融构成了美国的美国研究的独特风景线。

  二 美国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演变

  美国学术界的美国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40年代奠定基础,50、60年代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已牢牢确立其学术地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积累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美国研究学术史上的第一个流派一般追溯到所谓“神话与象征”派。该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这就是,在美国文化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存在着某种根本的特质,即在美国文化史上反复出现的某些“神话”(myth)、“象征”(symb01)与“母题”(motif)。为了把握美国文化的精髓,该派学者主张深入解读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该流派曾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刘易斯(R.W.n.Lewis)的《美国亚当》、史密斯(Henry Nash Smith)的《处女地》、利奥•马克思(Leo Marx)的《花园里的机器》,等等。

  受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美国的美国研究进入70年代经历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大转型。首先,研究者不再把“文化”这一概念狭义地理解为某种“高雅”的东西,而是在人类学意义上把整个“生活方式”统统纳入“文化”这一大范畴之内。这样,美国研究的视野为之大大开阔,美国社会与文化史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研究学者的合法领地。其次,受现象学及其相关思潮的影响,美国的美国学研究逐渐放弃了寻求对社会与文化现象进行纯粹科学、客观描述的努力,转而视研究者的主观阐释和自我反思为一切社会分析的固有特性。最后,符号学理论在这一时期被引进美国研究。符号学探究意义如何通过符号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得到传播和理解。美国学研究者们将这一基本方法用于阐释几乎任何――种文化作品,如时尚、建筑、食物、电视以及各种语言、图像和声音等艺术形式。近年来,人类学的影响又有回归之势,由此兴起了所谓阐释民族学(hermeneutic ethnography)、文本民族学(textual ethnography)和社会人类学(socio―anthropology)等三大流派。所有这些流派都不再追求经典人类学的纯粹客观描述,而是致力于富有启发性的阐释。

  新马克思主义是美国研究领域另一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该派学者抛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或阶级决定论,相信文化至少是一个具有半独立性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他们还认为,大多数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历史学和文学分析都是在资本主义的范畴内打转,只有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整个政治一经济一文化系统进行批判,才能揭示社会与文化现象的本质。新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当属所谓

  法兰克福学派的一批赫赫有名的学者: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阿多诺(Theodor Adorno)、洛文塔尔(Leo Lowenthal)、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与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其他可归人新马克思主义旗下的思潮还有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的文化唯物主义(cultural materialism)、詹姆森(Fredric Jameson)和巴克汀(Mikhail Bakhtin)的符号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女性主义、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等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受到来自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强劲影响。美国学术界耳熟能详的后结构主义者包括: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福柯(Michel Foucault)、拉康(Jacques Lacan)、克里丝蒂娃(Julia Kristeva)与巴特(Roland Barthes)。顾名思义,后结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超越。如果说结构主义关注的是语言的逻辑,那么,后结构主义则是要颠覆这一习以为常的逻辑。自称为后结构主义者的学者彼此常常互不认同,但在否定二元对立论这一结构主义乃至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思维范式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最终都走向了某种形式的相对主义和视角主义(perspectivism,认为一切观察均取决于视角)。80年代以来在美国研究领域与后结构主义彼此呼应的另一个不无争议的学者群就是所谓后现代派了。这一派的理论来源是法国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德勒兹(Gilles Deleuze)、瓜塔里(FelixGuattari)、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后现代派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反对由传统宗教、哲学、资本主义、性别等界定的“元叙述”(metanarratives)或普世故事与范式,转而寻求“地方的”、“亚文化的”的意识形态、神话与故事,认为没有一种话语可以评判和取代所有其他话语。在美国研究领域打出后现代主义旗帜的重要学者包括斯皮瓦克(Gatyatri Spivak)、巴特勒(Judith Butler)和哈拉维(Donna HarawaY)。

  90年代的美国研究界兴起了对性别/性(gender/sexuality)及种族/民族(race/ethnicity)研究的热潮。其源头可追溯到60年代在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反战运动。这些运动动摇了美国文化传统的根基,挑战了长期支配美国意识形态的美国“例外论”,打破了美国“主流文化”的一统天下。美国文化的“中心”与“边缘”的界线开始模糊了。过去被忽略或压制的问题如今成了学界审视的焦点,如同性恋问题、性怪癖问题、性角色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堕胎问题、种族歧视问题、与种族/民族相关的性别歧视问题、印帝安文化的地位问题,等等。在这一方兴未艾的性别/性以及种族/民族研究的热潮中,美国历史的每一时期或每一方面似乎都在被改写。

  在传统的美国史研究领域里诞生的最引人注目的流派当属“新社会史研究”和“新文化史”研究。新社会史研究把社会学、人类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方法引入美国史的研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丰富了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上,新社会史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开始倡导书写“从下向上看的历史”,致力于“恢复”或“创造”美国少数群体――女性、同性恋者、工人和其他被边缘化的人群――的历史。新社会史的重要史学家包括吉诺维斯(Eugene Genovese)、格特曼(Herben Gut―man)及女性主义史学家罗森堡(Carol Smith―Rosenberg)和司科特(JoanScott)。与新社会史研究相关联的新文化史研究强调史学作品的文学特性,否定史学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传统界线,试图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文本阐释方法与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不过,这一流派在理论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在史学实践上的贡献。其代表性的学者包括特拉亨伯格(Alan Trachtenberg)、萨斯曼(Warren Susman)、利尔斯(T.J.JacksonLears)、怀特(HaydenWhite)和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研究成为美国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文化研究旨在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学理论、影视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考察工业社会的文化现象,试图揭示特定的文化现象与意识形态、种族、阶级与性别等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现实社会与政治现象提出批判。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电影、电视、图片等大众文化的“文本”,同时也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一般公认为是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包括霍尔(Stuart Hall)、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赫布戴吉(Dick Hehdige)以及麦克罗比(Angela McRobbie)等知名学者。在美国,文化研究的重镇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 Cruz分校)的意识史(history。fconsciousness)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现代思想研究和威斯康星大学(Milwau―kee分校)的20世纪文化研究。

  90年代在文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eism)对美国研究也产生了影响。作为文学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重视历史背景的文学批评方法。为了全面把握某一文学文本的意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家重视考察与该文学文本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文学文本、非文学文本(特别是原作者接触到的文本)乃至相关的政治与社会经济背景。该派学者还关注文学文本中的“权力斗争”,试图从字早行间捕捉有关权力掌控者如何支配边缘群体的信息。显然,新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不过,它试图超越后者的经济与阶级决定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所渭“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后殖民研究兴起于70年代,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它所关注的是前殖民统治者欧洲国家与独立后的前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殖民帝国的形成、殖民统治对后殖民社会的历史、经济、科学与文化的影响、殖民地的文化产品、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社会在当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的状况,等等。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一些美国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探讨美国的历史扩张、美国文化产品的全球传播以及美国帝国主义的内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文研究中心的部分师生近年来组织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美国研究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读书会”。

  三 美国研究专业在美国大学里的发展

  美国的美国研究最早由一些大学历史系和英语系的学者发起,可追溯到上世纪20~30年代。这些学者不满于美国大学课程对欧洲历史与文化

  的偏爱,决心要探索“美国的独特经历”。1933年,耶鲁大学授予了第一个美国文明史方向的博士学位。40年代初,一批著名大学着手组建美国研究专业,开始讲授相关课程,这些大学主要包括乔治・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50年代,美国研究专业在美国的大学里确立了正式地位,越来越多的系开设了美国研究课程。到1958年,全美国高校已经建立了100个美国研究专业。60年代的一系列社会运动为美国研究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系列新的专业分支加入进来,如黑人问题研究、妇女研究、大众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等等。美国研究专业的跨学科特性由此奠定。

  今天,在全美国各类大学和学院里活跃着多达261个美国研究专业或系。

  美国大学里的美国研究专业大体可分为四个方向,包括艺术、社会科学、历史与文学。艺术方向的课程涉及建筑、舞蹈、电影、音乐和戏剧;社会科学方向的课程涉及人类学、地理学、政府研究、法律研究和社会学;历史方向的课程涉及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历史,同时还按专题讨论诸如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文学方向的课程涉及对经典和非经典作家的研究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美国研究本科阶段的前两年一般安排一系列概论性的课程,有些为断代史课程如美国革命、内战与重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些为专题课程如移民、家庭、美国现实主义,另有一些针对不同区域的课程如南方史、西部史、新英格兰史,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课程向学生介绍美国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学术史。

  在本科的后两年,学生通常要明确自己的兴趣,选择比较具体的专题领域,如大众文化、区域主义、种族与民族、性别角色、法律与社会、表演艺术,等等。学生还可以把美国研究的课程同相关学科的课程组合起来,如黑人问题研究、人类学、传播学、文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妇女研究,等等。本科高年级的课程通常采用专题讨论课的形式,通过阅读、独立研究与写作对某一领域进行比较深入的钻研。

  硕士研究生阶段包括1个学年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修完至少8门核心和选修课程(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或文化机构实习),并撰写原创性的毕业论文。从耶鲁大学的美国研究硕士课程目录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的美国研究的跨学科特性之一斑:美国学者(相当于名著选读);全球化与文化研究;黑人文学经典反思;当代黑人诗人;20世纪早期美国种族构成探究;种族与记忆;加勒比海地区黑人移民知识分子;美国文学的交叉点(印第安人文学、黑奴文学、通俗文学、女性文学以及现代派文学的比较研究);表演与身份;表演与跨国主义(探讨全球化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即兴创作分析(对种种即兴创作艺术进行跨学科的剖析);美国史学史概论;宗教与美国史选读;黑人解放史研究;20世纪美国史研究;美国自传;20世纪美国史选读,19世纪美国史讨论;美国文化史研究方法与实践;史学研究中的物质文化;民主时代(1830―1860)的美国艺术;美国物质文化概论;墨西哥裔美国人研究;性别与性研究;叙述与其他历史,市场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方法;美国世纪:1941~1961;美国早期历史研究;从新美国电影到全球好莱坞;现代美国医学文化研究;20世纪的生物学与社会;人造环境与地方政治;美国文化景观;背景中的拉尔夫・埃里森(黑人现代派作家);性别、领地与空间;郊区文化研究;美国文学与世界宗教。

  美国大学里的美国研究博士项目一般包括2年的课程学习与资格考试准备、至少一年的教学经历和5年左右(自通过资格考试日开始计算)的博士论文写作。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课和读书,最终必须完成对美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贡献的博士论文。下面选取一些美国大学2003~2004学年通过答辩的美国研究博士论文题目,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美国的美国研究在博士生教育层次的研究动态;《有关生育技术的电影对种族与性的表现》、《保守主义与美国消费者民主的逻辑,1938~1976》、《谁的身体?谁的自我?:20世纪女性的身体与女性的社会行动》、《美国人是怎样发明感恩节的:一个美国节日的文化史》、《种族国家:种族主义、新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社会民主的死亡》、《大萧条与中产阶级:专家、大学青年与商业意识形态,1929~1941》、《亚裔美国人与变动的种族政治:一所公立精英中学肯定性行动计划的解体》、《美国文化中的西部鬼城,1869~1950》、《拒绝沉默:美国舞台上作为保护人的黑人妇女角色溯源》、《回忆吉姆・克罗:作为史料的文学回忆录》、《减肥时代的肥胖与国家》、《建造现代摩天大楼:大萧条至冷战时期纽约建设的政治与权利》、《谁读美国书?:英国大众读物在美国,1848―1858)、《多元社会的民主危机:杜波伊斯的双重意识寻根》。

  纵观美国研究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一个学科和一个专业的最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跨学科性。这种跨学科性一方面表现在美国研究领域的美国学者不囿于传统的学科门户界限,积极借鉴或引进对自己有用的任何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开辟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新领域,使美国的美国研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如果要问美国的美国研究有什么独特的研究方法,那就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是人类学的、社会学、文学的、文化研究的、传播学的,还是新马克思主义的、新历史主义的、后结构主义的、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只要用得着就拿来。如果要问美国的美国研究探讨什么专门的问题,那就是跨学科的问题,无论是思想史的问题、社会史的问题、文学史的问题、艺术史的问题、物质文化的问题、种族的问题、性别的问题、还是妇女的问题,统统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探讨,因为现实中的问题本来就是跨学科地存在着。

  美国的美国研究的跨学科性还表现在其专业建制上的门户开放与兼容并蓄。美国务大学的美国研究专业都致力于充分发掘本校各相关学科的教师资源,采取嫁接与组合战略设计出富有本校特色的美国研究项目。在美国,没有一个美国研究专业拥有自己需要的全部师资和研究人员,也没有一个美国研究专业不鼓励和要求学生跨学科地选课。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美国研究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这样介绍自己:“本专业把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多种族的、多性别的、多元文化的、经由跨越国界的种种力量形成的社会进行跨学科的分析。我们的师资大多数来自比较民族研究(……)、历史学、文学和妇女研究。我们还有人类学、传播学、环境科学、艺术、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师资。”显然,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师资队伍组合在美国高等教育中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优势。

  哈佛大学的美国文明史专业要求博士生掌握一个主修领域和两个辅修领域的知识。主修领域可以是美国史、美国文学、美国法律或美国音乐;辅修领域必须与主修领域区别开来,涉及某一个重要的时代或专题。如主修美国历史、计划在博士论文中研究20世纪30年代种族关系的学生可能需要选择美国抗议文学和美国黑人问题研究作为2个辅修专业;主修美国文学、对”世纪美国小说感兴趣的学生则可能有必要选择19世纪美国历史和19世纪美国音乐作为两个辅修领域。

  中国的美国研究没有必要完全模仿美国的美国研究,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独特视角,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所关注的独特选题,当然也有自己在语言和研究资料上的局限性。但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资源共享的专业建制这两点上,中国的美国研究应该可以从美国的美国研究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美国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美国军事网站情况研究》

  摘要:归纳了美国军事网站的现状,分析了美国军事网络的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美国;军事网站;网络空间

  军事网站作为一种垂直性的专业网站,主要是指由各国政府和军队或带官方背景的权威媒体建立的以发布军事信息为主的专业性网站,其自身有独立的采访机构。美国参联会主席在2004年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军必须有能力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空间同对手展开作战。”由此可见,美军对信息空间的重视程度。事实上,作为信息空间中各类军事信息载体的军事类网站,在信息空间争夺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已被纳入美军网空战体系。

  1 美国军事网站现状

  从网站负责机构和功能看,美国军事网站可以分为:机构网站、协会网站、智库网站、技术网站、个人网站(博客、论坛)等五大类。

  1.1 机构网站

  美国军方一直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军事中的运用,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加强部队建设。同时,为应对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挑战,美军近年来不断加大网络保障系统管理力度,加快信息安全和保密系统建设步伐,拓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领域,使互联网成为其内外部信息交流的安全“桥梁”。在美国军队建设的军事机构网站中,国防部网站是美国政府和军队建立的最权威官方网站,主要担负着促进公众对美军的了解、支持,提升部队士气和内部团结,发挥影响和震慑力等作用,它已成为美军战略宣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美军对外军事行动中,国防部网站更是成为了美军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此网站框架之下,美国军队各级司令部、军兵种、师、旅、团、各种专业机构、军事基地以及直属单位几乎都建有自己的站点。例如,美国空军的网站,按单位和功能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空军的网站分布

  1.2 协会网站

  美国军事协会类网站很多,几乎各个军种、兵种、军事单位都有其协会网站,如美国的联合武装力量协会、美国陆军协会、美国空军协会、美国海军水面部队协会、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等,这类协会基本以战友联谊、活动组织、家庭互助为主,为美国现役军人、预备队、老兵、退伍军人以及军属提供服务。

  1.3 智库网站

  在美国,智库举足轻重,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另一方面,美国的智库经常接受军方的资助,不仅对外部环境,而且对美国军队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独立调查研究,发布相关研究报告。

  1.4 技术网站

  技术网站大都为美国各国防工业体系中的防务公司或技术研究机构建立,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公司站点。这些网站以介绍武器装备产品、相关军事技术信息为主,属于纯粹的商业性网站。

  1.5 个人网站

  美国的个人网站,是以军事博客为主的。军事博客的出现,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高度重视,成本低廉的军事博客已经成为美军战时舆论宣传的一大利器。驻伊美军已经选派了一批专业人士,专门从事美军士兵军事博客的建立和维护。他们通过丰富的内容,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为美军的战略意图制造舆论。

  2 美国军事网站的功能

  机构网站。军事机构网站是美国政府声音的代表,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直接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一是展示军队形象与实力,作为向外界传递本国军方声音的窗口;二是占领军事舆论的制高点,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信息,主动引导新闻宣传舆论;三是服务官兵,提供相关咨询;四是向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是作为远程教育的平台,提供官兵的业余文化及职业教育;六是普及国防知识,成为招募兵员的重要渠道;七是开展高层次军事学术交流,对决策者施加影响。

  协会网站。一方面作为军方发布非官方信息与论调的平台,协调军方与民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国防工业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出版各类年鉴手册及年度报告提交给军方参考,出版协会期刊,开展相关领域内的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学术研究活动及爱国主义教育。

  智库网站。智库是美国军方的喉舌,具有一定政治倾向,其主要功能是出版电子期刊或研究报告,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提供施政场所。

  技术网站。这类网站政治色彩不浓,主要是以大型国防工业为背景介绍新武器装备产品技术性能、技术服务等。

  个人网站。一类网站功能主要包括提供美国军事资源、新闻、历史、就业机会等,也提供军事相关商品和服务。另一类个人军事网站的功能则开辟在军事历史自由讨论与军事论坛。

  3 特点分析

  一是军队与国家文化紧密融合的美国军事网站不同于其它传统媒体,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专题新闻和互动。把军队融入到美国社会中进行宣传,而不是把军队作为一个单独的特殊的武装集体进行报道。

  二是对资源的安排利用进行“深度整合”。美国军事网站直接改变网络中新闻信息的探索方式和传统的阅读顺序,实现新闻的关联和快速获取,对新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拥有大量的选择性,以巧妙的整合结果为浏览者构建主题鲜明的无终点点阅环境,让读者潜移默化地对美军形象和价值观的产生认同。

  三是突出“外在”形式,注重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一方面,用“非语言符号”传递了比“语言符号”更加丰富形象的信息,另一方面,保障了美国公众直接、简洁的交流方式。

  4 结束语

  美国军方对互联网信息空间的主观认识与有效利用率很高,以美国国防部网站为龙头而成体系的军事公开网站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效果、信息安全控制等诸多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战争中,网络无疑是一个愈来愈重要的斗争空间。


猜你喜欢:

1.美国的经济与政治论文2000字

2.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3.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

4.美国政治论文例文

5.2016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50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