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研究生政治论文

研究生政治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研究生政治论文

  研究生属于高等学历的人群,有着自身的思想和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研究生政治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研究生政治论文篇一

  论校园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这一特定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1]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这段话明确指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强调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也应作为重要载体和创新手段。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

  校园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2]而校园文化在承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实效性和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承载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中的学术活动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作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学术论坛、学术沙龙、读书报告会、学术文化节等,聚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研究背景、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国家的研究生,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加深对学科的探究,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营造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风气。在交流、切磋中,灵感的火花相互碰撞,学术视野得到拓展,创新的思维得以生发,创新的精神得以倡扬。

  校园文化中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爱国情感、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社会实践引导研究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知国情、受锻炼、长才干。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志愿服务活动让研究生在平凡的付出中体会“我为人人”的精神,领悟到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沉甸甸的责任。

  研究生压力较大,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研究生的精神生活,给紧张的工作松绑,为紧绷的神经解压,有利于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生心理问题较多,文化活动能很好地调节、舒缓心理。学历越高,人际圈子越小。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健康的人际交往。

  (二)校园文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生的年龄相对较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相对成熟,自主性强。不少研究生有社会工作经历,甚至已成家生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研究生来说是“老生常谈”,知识灌输传授的形式根本难以使研究生信服。而校园文化除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制度、课程、日常教育等显性教育传播主流价值观之外,还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实践等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喜闻乐见,在活动中感染人,在细微处感动人,在氛围中熏陶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校园文化就是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交错作用,起到了大范围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效果,保证了教育过程中的持久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3]

  (三)校园文化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动力源。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点,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提倡者和践行者。校园文化是否蓬勃,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充分发挥。在活动中,他们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在与他人的对照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在活动中,他们的需求得到认可与肯定,智慧和才能有了施展的舞台,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合作,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而文化活动的成果又给予他们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投身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向上、不断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了新的可能。

  二、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尽管研究生的规模近年不断扩大,有的高校研究生数量甚

  至超过本科生,但研究生在校园 文化活动方面仍比较“弱势”,作用与规模并未成正比,参与率与影响力都不及本科生。校园文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活跃其中的往往是本科生,研究生多奔忙于宿舍——食堂——图书馆或者实验室的三点一线,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其他。这样的情况在各高校并不少见,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研究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研究生来源多样,情况复杂,差异性明显。年龄跨度大,经历各异,境遇不同,能力素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都有差异,关注点不同,聚焦点较难集中。二是自我意识强,顺从度降低。思想相对比较成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关注个人空间,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三是压力较大,现实负担较重。据调查,压力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位 论文压力大”,其次是“就业压力大”,第三位是“ 经济困难”。学业的压力居于首位,写论文是研究生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事情。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的压力也不小。经济上,研究生多半不愿意向家里伸手要钱,有的甚至还要承担家庭经济重担。调查显示,仅4.90%的研究生表示很满意目前的经济状况,表示较满意、基本够用的占42.55%,表示一般、偶尔不够用的占26.86%,表示不满意的占25.69%,超过四分之一。[4]在这些压力之下,他们更关注现实,更关注自己,对校园活动的兴趣度降低。

  (二)研究生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生分散在各个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学习比较自由、分散,有着完全不同于本科生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方式上以自学为主、以研究为主,在学习内容上以学习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为主,在学习目标上则以形成科学研究的精神、习惯和规范为主。”[5]对于这样一种典型的研究 型学习,导师指导下的自学和研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集体活动大大减少,集体意识淡薄,班级概念比较模糊,比较松散。

  (三)只重科研的狭隘观念影响。注重学术科研是研究生的一大特点,但只重学术科研却是狭隘的错误观念。研究生在校与导师接触最多,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调研表明,在研究生的 教育和影响方面,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很大,二成认为导师作用一般,认为导师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的比例仅为2.8%。[6]而有些导师抱有科研至上的狭隘观念,对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持反对态度,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精力,干扰学习。这对于研究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负向力,打击了一部分原本乐意参加活动的研究生。(四)研究生 组织的弱化。研究生的各类组织是研究生参加校园 文化建设的载体和依托。从组织层面横向比较,研究生会、各类研究生社团,无论从组织架构、活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与本科生学生会、本科生社团大同小异。本科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研究生,自然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兴趣。调查发现,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中超过90%的研究生是外校考来或外校推免生,本科在本校读的研究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低,本科期间已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用这些同学的话来说,“这些本科时都玩过了。”

  可是,对于研究生规模已占据“半壁江山”的高校而言,缺少研究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是有缺失的,不能完整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而对于研究生思想 政治 教育而言,缺少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也会显得苍白单薄乏力。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把握研究生特点,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为使研究生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并从中进行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目标,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应着力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氛围的营造、骨干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努力。

  (一)以学术为重心,开展具有鲜明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研究生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学术科研是其重要任务,应紧紧围绕学术这一重心,开展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活动。例如复旦大学自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61场博士生学术论坛,来自不同学科、学校、地区的研究生参加交流,总计9000人次。学校层面打造“相辉讲堂”、“学术时空”、“走近好导师”、“校庆学术文化周”等品牌,各院系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术文化节等,学术活动众多,学术氛围浓郁,校园里处处充满着学术气息。在这些活动中,导师积极参与,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引导着学生。

  学以致用,以学术专长服务 社会是研究生社会 实践的特点。以学术作为重要支撑的社会实践,应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使实践成为一种制度、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不求风风光光轰轰烈烈,只求踏踏实实细水长流。应大力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日常化和基地化建设。当然学术、实践活动要有保障机制,学校要确保经费投入、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研究生成才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只有贴近生活、贴近需求、贴近情感,校园文化氛围才会和谐而动人。首先要真正掌握研究生的情况和特征,了解他们学习学术上、就业实践上、情感 心理上、人际关系上的需求,高校要不断改善条件,优化育人 环境,及时关心、尽力解决研究生在学业、 经济、婚恋、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奖学金、三助(助管、助教、助研)、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医保、医疗帮困、团体 保险等多位一体的奖助体系,尽力解决研究生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发挥奖助导向作用,激励研究生投身科研,增强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努力完善研究生 职业 发展教育,以学生为本,提供个性化指导和优质服务。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园区育 人内涵,搭建“阳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疏导深入研究生群体;形成文明单元评比、美食节、圆桌座谈会、书展、露天电影、文体活动竞赛等品牌活动,营造研究生园区文化氛围,打造宜居、舒心的生活环境。

  (三)以队伍为核心,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研究生党建核心组、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委员会、研究生会、研究生生活园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研究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博士生讲师团、各研究生社团等党、团、学组织及其成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得力助手。针对各类组织,分别制定相应的培养、指导方案,在“用人”的过程中注意“树人”,对研究生骨干进行集中、系统培养。队伍精干了,能力增强了, 工作主动了 ,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勇于创新,活动的开展自然会有创意、有新意,就能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参与,从而能做到“一个点”、“一条线”带起“一个面”,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目前研究生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当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增强,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蓬勃 发展时,研究生思想 政治 教育也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研究生政治论文

26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