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

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篇一

  人民幸福“中国梦”

  摘要:当代社会,由于价值观念蜕变、舆论导向偏颇、自我修养失缺等原因,部分国人的幸福观发生扭曲,表现为极端物质化、极端权力化和极端个人化。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础,实现中国梦应该从多方面考量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幸福;幸福感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民幸福上,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而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的幸福感停滞不前,探讨如何让人民更幸福,更具有现实价值。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民生之梦。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中国梦还是尊严梦,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中国梦又是成功梦,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中国梦的构想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国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更是幸福之梦。每个人的幸福才能汇聚成人民的幸福。

  (二)对幸福实现的理性认知

  1.幸福是人对各种需要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多重不同层次的需求,他对人的需要层次作出划分,第一层面是生理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其余为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等需要,属于心理情感需要,也是社会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人的更为本质的需要,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底层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的需要,上层需要的满足建立在底层基本需求的满足上。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民生问题是幸福实现的底层需要,只有这一需求得到满足,才可能有其他更高需求的实现。

  2.幸福感具有个体差异。幸福很难给出具体的定义,因为幸福是主观见之客观的东西。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在这个公式中遗传素质属于客观条件,如有人天生具有抑郁倾向。后天的环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客观条件。而第三个因素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是一种可以产生变化的主观条件。这些差异不同的人在对同一目标的追求中产生的体验显然会是不同的。

  3.幸福观存在层次区别。指幸福的境界不一样。前面提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的认知和推崇,是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的基础。有人注重物质需求的满足,而且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属于享乐主义至上,这种幸福观是非常浅层次的一个境界,也是世俗幸福观的代表。有人还注重对其他社会需要的追求,比如追求事业功名的最大化,追求爱情的美满等等,这种层次比单纯追求享乐要高级一些。还有把幸福和道德的实现联系在一起,强调德福一致,成为道德理想主义的幸福观。儒家三不朽的境界中立德和立言就属于这一境界。三种境界是从低到高的境界。

  (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远大目标。其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为“民惟邦本”,本固才能邦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可以凝聚民力,而这民力就是伟大的“中国梦”崛起之力。实现“中国梦”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是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梦想只有夯实了民生基石才能够打通实现梦想的路径。人民幸福既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也应该是中国梦的落脚点。只有人民幸福的基石打牢,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当代中国幸福观之扭曲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幸福观还是有合理的认知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幸福观在社会和自己双重作用下发生了扭曲。

  (一)当代中国幸福观扭曲的表现

  1.极端物质化。把物质追求当成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人们通过合法劳动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能够增强个体的幸福感。这种对幸福的理解无可厚非。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幸福的程度可以且仅以物质生活水平高低和物质财富多少来衡量,忽视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扭曲的幸福观,是没有灵魂的追求,会在更大程度上伤害个人对真正幸福的追求。

  2.极端权力化。中国古代一直讲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至今仍有市场,以至于出现了对权力的无限崇拜。对权力的追求也渗透到幸福观中。有些人仅仅看到权力带来各种好处,为了权力而权力,甚至到了无视生命的地步。《朱�基讲话实录》透露:“有些事情是前所未闻的。县长买通杀手去杀县委书记,他好当书记;副县长买通杀手杀县长,他好当县长。”这是对极端权力化的佐证。

  3.极端个体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人民的具体需求,比如中央提出要保护居民的财产收入,报告中提到个人财富2020年翻两番。注重个人权益的尊重给人带来幸福毋庸置疑,但是反过来,现在社会出现一种倾向,只能看到自己,从不顾及他人,个体选择第一,个体利益至上;只讲个人感受,个人价值实现,不讲伦理道德,没有集体国家概念;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上,为了谋取个人最大利益、获得个人的幸福,不惜违反、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就是极端个人化。

  (二)当代中国幸福观扭曲的原因

  1.价值观念蜕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驱使下,等价交换原则被一些人应用到社会生活领域。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利益至上,唯我独尊,不讲奉献和无私,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对这些理念的认同凸显了价值观的蜕变。   2.舆论导向偏颇。党的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是我们倡导的主旋律正能量。当然我们的媒体做了大量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贡献。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媒体,在为错误的幸福观推波助澜。如风云人物干露露母女低俗下流,却成为所谓的公众人物。这变相在倡导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的的幸福观,属于舆论导向失范。

  3.自我修养失缺。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最终能影响个体的还是人自身。现在的时代是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各种炫耀浮夸,充满诱惑。人们有时像波涛中的小舟一样被推着往前走,这时候就会忘记自我的修养,自我的追求,从而使幸福观进一步扭曲。

  三、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一)以积极进取创造幸福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对个人来说,首要的是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确立适合的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做出的规划。此外还要分解大目标,形成阶段目标,并立即开始行动,为目标而努力奋斗,促进目标的实现。总之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尽可能去改变现实状况,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以阳光心态累积幸福

  幸福程度取决于我们所专注的事情和我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取决于我们是否用阳光的心态来对待。阳光心态包括:1.喜悦心。人应该拥有一颗喜悦心。世界是个万花筒,我们一起观察美、感悟美、创造美,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赏美。满怀对生活的喜悦,人就容易获得幸福。2.知足心。欲望与追求,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列过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看,要想更幸福,必须增加效用,或降低欲望。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控制欲望也是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因此人应当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即所谓“知足长乐”。3.宽容心。有时候获得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有一颗包容的心非常重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则不容易产生纷争。幸福无处不在,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来对待,它就会生活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给你带来阳光般的温暖。

  (三)以关注社会扩展幸福

  幸福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这个感受并不都直接来自对自身的感受,还包括他人带给我及我带给他人的感受。幸福不是狭隘的,它会随着你视野的放宽而扩展。这就要求不仅仅聚集于个人的小幸福,还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目前我们社会上存在很多问题,诚信缺失,人际冷漠等,这种状况和每一个都有关。因此不要因为某个苦难暂时不会波及自己就退避三舍,尽可能低帮助他人。经常反省自身,从生活当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行动起来,行动胜过语言。只有勇敢行动才能给自己争取幸福,这才是对当前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

  (四)以守护心灵涵养幸福

  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独立个体,人需要和自己内心沟通和对话。1.心有所系:遵从本心。遵从本心,就是对内心的遵从。如同乔布斯所言:“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意见观点的噪音,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追随自己的心和直觉。”2.心有所念:坚守信仰。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信仰,是人的价值所在。信仰让人坚强,可以帮助人战胜各种困难,成为对抗困境的坚实力量。我们目前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无序、不诚信,人群的暴戾、冷漠等现象,其实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信仰。没有信仰意味着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造假、作恶、害人,做事没有任何底线、为所欲为,既无道德上的担忧,又没有良心的谴责。人一定要有所信仰。信仰让人有所敬畏,上有所敬,下有所畏,为人们的行止设定区间,行为有度。3.心有所止:看破生死。有些人的不幸福来自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这种死亡的恐惧极大地冲击着现实的幸福。其实生命和死亡是一对孪生兄弟。看破生死不是出家,也不是自杀。看破生死是不怕死,不畏活。死亡是生命的静止,也是生命的永恒。我国古代儒家张载对待生命的态度平静淡然:“存,吾顺事;没,吾宁也。”不是消极的逆来顺受,而是对生生死死的宇宙必然规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把握,是完成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后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存顺殁宁,乐天知命是儒家的真实写照。因此,当我们精神困惑的时候不妨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些营养,去涵养幸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梦形式政治论文

263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