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职称论文>

工程质量职称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工程质量职称论文篇二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摘要:建立符合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要求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 管理制度是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监督 工作水平,强化政府质量监督,改进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维护 建筑市场秩序,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o establish the government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fits the demand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o, what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are that continuously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s quality supervision, improving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normative, scientific and accuracy of quality supervision work, maintaining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关键词:工程质量; 质量监督

  0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推行于美国,后来一些发达的国家开始逐步推行,六十年代日本有了新的 发展,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工作亦有了很大发展。我们推行的是中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具有中国特色,是现代化的,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具有实效,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 文化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也从此开始依法执监。但是,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质量监督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上过多依赖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这样就客观的将工程质量机构当作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成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建设工程的主体建设责任人,反而“袖手旁观”,这样就颠倒了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制造者应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的规律。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单一方面的质量监督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的几步到位。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会造成工程质量监督不能够全面的进行,并且不能够保证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

  当前大量未经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涌入建筑市场,不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工程,而且这会严重制约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 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逐步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已成为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保障问题。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2解决我国质量监督领域问题的具体措施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 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 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发布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看了“工程质量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2.工程技术职称论文

3.工程技术类职称论文

4.工程技术中级职称论文

5.工程技术员评职称论文

256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