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职称论文 > 护理专业职称论文(2)

护理专业职称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护理专业职称论文

  护理专业职称论文篇二

  精神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

  【摘 要】现代护理的发展总结了近代护理的重要成果,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将精神护理和护理提升到了与医疗技术性护理同等重要的程度。精神护理不仅仅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护理,也不再完全是治疗性护理的附庸,尤其是社区医院,精神护理的发展可能会超越现代护理意义上的治疗性护理。

  【关键词】精神护理;现代护理;全面护理;社区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77-02

  随着现代护理体系的构建,精神护理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大有可为。

  1、现代护理的发展

  广义上的医疗护理与人类的医疗历史是大致相当的。

  在近代护理体系形成之前,护理是由医师及其相关人员、家人、慈善人员承担的。相关人员主要是指医师的学徒,慈善人员主要是指宗教机构的相关人员,这是因为早期护理因为受宗教的影响。中、西方都将救护病残者成为宗教的慈善事业,主要以怜悯、施恩的人道主义精神照顾患者,技术措施非常有限,基本上处于家庭护理、经验护理阶段。

  我国中医一直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包括改善病人的休养环境和心态,加强营养调理,注重动、静结合的体质锻炼等,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已经强调了解、关心病人疾苦,进行针对性疏导的整体观点。

  这一时期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病人接受的护理是完全被动的。近代护理开始以“病人”为中心,但病人接受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被动的。

  护理(nursing)是由拉丁文“Nutricius ”演绎而来,原义是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英国护士、近代护理制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这样描述护理的:护理是将病人安置在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有利于治疗但又不是治疗活动的行为,都属于护理。

  我国的近代护理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835年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所招募培训的中国护理人员。

  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上,第一位被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提出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故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现代护理开始将精神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传统的治疗性护理并列。

  国际护士协会(ICN)是这样定义现代护理的:护理是健康照顾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及在各种健康照顾机构和其他的社区中,照顾各种身体、心理有病及身体残疾等不同年龄层的人。在这个广大的健康照顾体系中,护理人员特别关心的是个人、家庭及团体对于现存的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范围广阔,从个人恢复健康的反应,到发展促进民众长期健康政策的反应。

  这个定义体现了护理从以疾病、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转变成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护理的中心在于健康。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WHO于1946年提出的一个健康定义,虽然有些笼统,至今仍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这个定义将疾病、精神、心理、社交一并列为健康的四大特征。从护理的角度来看,护理除了“疾病”这一因素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他三个因素,护理则是主角。

  我国的现代护理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虽然2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开始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建国后一度中断,仅仅发展了中等护理教育,直到1984年才恢复本科护理教育,虽然此后发展迅速,但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

  2、现代护理的基本特征与精神护理

  现代护理以全面护理(holistic nursing)为主要特征,也是现代护理的基本框架之一。

  全面护理以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病人需要的最佳的护理,它体现了现代护理的基本特征:

  ⑴ 护理应服务于人生命的全过程,针对个体所处的生命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健康指导。因为人在生命过程的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因此对于生病的个体,护士不仅要注重疾病的痊愈,还要关心其康复和自理,从而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

  ⑵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注意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整体需要。

  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一个人生病,会影响到他的家庭乃至于波及到社会护理应逐步从个人延伸到家庭或社区,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

  全面护理的核心是护理程序,它是现代医学模式、护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新的护理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是以恢复或增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全面、整体、连贯、系统的护理全过程。

  现代护理的这种理念要求医疗服务必须由偏重于考虑人的躯体方面的病变转向同时注意病人的心理损伤和反应,由着眼于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把人看作是个体和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体,用整体的观点指导护理工作。为此,施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则应运而生。

  现代护理的“全面护理” 理念将治疗与照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护士工作的目标已不仅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还应“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护理这个特点体现了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重要作用。护理服务的领域拓宽了,护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已不再单纯致力于疾病的护理,而是转向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之类的角色。   3、精神护理和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但发展滞后且不均衡

  现代护理以全面护理为主要特征,其中的精神护理并不仅仅限于器质性精神病的护理,还包括所有心理和精神上有不适感,需要进行护理的人群。

  长期以来,公众的认知不足是影响精神护理发展与实施的重要障碍之一。

  虽然在学术上,精神病包括了抑郁症、双向情感性精神、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等重型精神病,也包括神经症、物质滥用等神经心理性疾病和行为问题带来的病理行为。但对于因为其它因健康原因而有压力和不适感的人群,并未明确包括在内。而现代护理则包括了所有“健康不适”的人群,包括人的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

  几乎所有的慢性病患者都是潜在的需要心理与精神护理的人。

  即便是精神病的护理,公众的认知也是普遍有偏差的,典型的表现是范围明显偏小,认为精神病患者是绝对的少数,是“疯子”、“傻子”、“胡言乱语”和“打人骂人”之类的人。

  实际上,公开的资料表明,每5个人中就有1人有机会患上精神疾病,全球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近11%。受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精神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其中,儿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日趋严重。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不仅如此,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还不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专科病床严重不足,专科护士严重不足,管理滞后,“被精神病”屡见报端,心理与精神护理的方法与手段严重滞后,远远没有达到现代护理的要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相关问题在西方医疗体系健全发达的国家也屡见不鲜。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1.6万人,精神科床位13.2万张,而当年仅重性精神病患就达1600万。康复治疗师到目前专家估计的数字也仅有10万人左右,按照国际平均水平,至少需要30万人以上。这些资源不要说开展现代护理意义上的精神护理,就是正常开展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护理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4、社区医院和康复医院可以大力开展精神护理和心理护理

  在现代护理的体系架构上建立完善的精神与心理护理体系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增加资金投入就可以在在短期内解决的。

  精神和心理护理有其特殊性,重点不在技术性,而在于人和环境,人的陪护、沟通、交往,环境的适宜性,更大、更个性化的环境。这既是精神和心理护理的短处也是长处。虽然经过系统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胜任的工作,善于沟通、有责任心的人员,经过简单培训甚至毋须培训,也能部分胜任乃至全部胜任。

  据2012年6月的相关统计资料,全国一、二、三级医院共有1.38万家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其中政府经营管理的就有2万个左右。与2011年同期相比,等级医院不增反降,减少了600多家,相比之下,社区医院则增加了1500多个。

  虽然社区医院的增速大,数量多,而且环境大都不错,基本医疗设施也基本齐全,位置也都在社区附近,居民看病基本不用排队。同时,新的医改政策也将增加8500亿元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社区医院仍然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虽然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医院,但是就以技术性医疗为主的医疗来看,无论是现在和将来,社区医院都没有机会和一、二、三级医院进行竞争。对于远比等级医院的数量多的社区医院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资源浪费。

  但是精神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治疗,大多对技术性依赖性比较小,而环境与人员资源目前又是社区医院的优势,因此,精神护理和心理将在社区医院将是大有可为的。当然,重症的、必须依靠强制医疗措施的精神病人,还是专科医院必须要承担的,但毕竟这部分人群是少数。即便是这些病人,在后期的康复以及自由看护阶段,社区医院仍然是可以考虑的重要生力军,即所谓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构想。

  除此之外,社区医院的重要优势还有如下几个:

  ⑴“亲和力”,社区医院在社区周围,加上很多工作人员就是附近社区的居民,有天然的亲和力,出现意外情况易于和家属沟通,减少医疗纠纷。“被精神病”的重要根源在于不了解情况,社区医院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被精神病”的发生几率。

  ⑵成本低,易于实现长期护理。精神护理的大都是需要长期的。

  ⑶精神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患者与服务方的互信,社区医院更容易实现家庭护理的延伸与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胡捍卫,《心理与精神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王红梅,《心理与精神护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梁银辉,何国平,《护理文化的内容及建设》,中国护理管理,2004

  [4] 潘孟昭,《实用护理人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团,1999

  
看了“护理专业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护理类评职称论文

2.护理副高职称论文范文

3.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护理高级职称论文

5.护理副高职称论文

263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