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旅游知识 > 旅游攻略 >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攻略_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信息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攻略_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信息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攻略_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信息

  岳麓山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那么,大家知道去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应该怎么玩吗?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攻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岳麓山地理环境

  岳麓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称为灵麓峰,南距衡山山脉主峰祝融峰直线距离102公里。在很久之前的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

  1)、岳麓书院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是全国重要的藏书中心和学术中心,主要古迹有文昌阁、御书楼、湘水校经堂等。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5月1日至10月31日:7:30-18:00;11月1日至4月30日:8:00-17:30

  推荐游览路线:风雩亭—吹香亭—赫曦台—大门—二门—大讲堂—大成殿—大成门—孔子像—后花园—白亭轩—御书楼—六君子堂—后山门

  2)、麓山寺

  长沙最早的一座佛寺,位于岳麓山山腰,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到场”之称。寺内观音阁前有两株罗汉松,称为“松关”。寺后有泉从古树环抱的石隙中流出,冬夏不涸,名曰“白鹤泉”

  3)、爱晚亭

  原名“红叶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春天清脆,夏日阴凉,深秋枫叶红艳,别有佳趣,亭上有毛泽东“爱晚亭”的题额。

  岳麓山著名的旅游景点

  白鹤泉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干杯口,酷似白鹤。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战时被毁,解放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现泉侧建有茶室,用清冽的白鹤泉水沏茶,供游客品尝。

  白鹤泉

  明代《岳麓书院志》说:“泉出石中,甘洁不枯”,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也说:“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故称为白鹤泉。在白鹤泉的南侧,山形险峻,绝壁悬崖,中有一断裂的巨石,古人称之为笑啼岩。在笑啼岩所处的位置,两峰夹峙,形成瓶颈,加之坡陡路急,林木茂盛,每当山风拂过,天地万物嗖嗖有声,似喜似悲,若啼若笑,好像是从断岩中传出来的一样。

  蟒蛇洞

  在禹王碑北面的一个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晋以前叫“抱黄洞”。相传宋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有个叫张抱黄的道士,在岩下修炼,丹成升仙而去,“"抱黄洞”由此而来。据传张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盘踞,故有蟒蛇洞之名。蟒蛇洞之成为名胜,出自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蟒蛇经过千年修炼,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为害。它从洞中吐舌为桥,越过湘江架到河东白鹤观,一双蛇眼圆瞪像灯笼,口中发出美妙动人的音乐。人们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现彩虹般的仙桥,以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桥”,但有去无回,葬身蛇腹。当时荆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锐的观察,见“天门”外悬的天灯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顿时天灯熄灭,桥也无影无踪。后来派人按血迹寻找,在抱黄洞内,发现有一大蟒被射死了。从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陶侃为民除害,将他立足发箭的射台,称为射蟒台。

  兰圃水景

  岳麓山兰圃辟建于蟒蛇洞下方谷地,原名道乡村(今呼稻香村)。附近有道乡祠遗址,或唤桃花洞。原兰圃在麓山寺内,1987年建成迁入现址。

  全圃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6平方米,包括温室、花房、展览曲廊、荫棚、接待、会议室、管理用房等。

  兰圃与清风峡相毗邻,仅一山脊相隔,亦属双峰夹峙,左边呈慢坡谷地,呈东南向,可背避北风,此间稀疏乔木形成漫射阳光,为陈置兰草理想之所;

  谷中水源承苍莨谷(蟒蛇洞)之源素,涧溪清流终年不涸,与邻近清风峡之兰涧竞相媲美,为培育兰草最佳基地。“麓山春兰”久负盛名,花呈单株,淡绿色,素雅而幽香。

  响鼓岭

  响鼓岭雅名叫步虚岭。据《新修岳麓书院》解释,是因为“履之(脚蹬地)空洞有声”。响鼓岭地势高亢,怪岩林立,风光独秀,历代为佛、道两家所重视。佛教曾在此建法华塔,后来被毁。现建有石亭,供游人歇憩,亭子由麻石建造,六条斜边使得亭子方正敞亮。亭旁的巨石上刻有今人周翰陶书“响鼓岭”三字,另一巨石上刻有“观枫台”三个字。亭的北侧有1941年7月7日竖立的“长沙会战碑”,碑高225米,宽1米。碑文记述了1939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当时,日军以18万兵力,分六路进攻长沙,经过将士的浴血奋战,歼敌3万,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碑阴刻有记事诗十首。

  飞来石

  《岳麓旧志》上曰:“石飞崖外,如伸螭首”。传说中的螭是一种蛟龙,也有人说是山神作兽形。“飞来石”石顶宽阔,纵横大约一丈左右,石上平坦,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躺在上面小睡片刻。以前在石上有人用花岗岩琢石柱,砌了一座石亭,据说还供奉了真武祖师的神像,在当时是香火十分旺盛。亭上悬有“寄岳云”额,是衡山太守聂铣敏所题,后来亭子倒塌,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可以看到石上刻有“飞来石”三字,及今人刘世善所书的宋代御史赵忭的《飞来石》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因为这里视野开阔,可遥望南岳而拜,因此古人又称它为“拜岳石”。诗中的“登此拜南山”一句,南山是指南岳衡山,南岳山上黄帝岩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寿岳”二字,站在云麓峰“飞来石”上可以默默祈祷,遥望而拜,祈求多福多寿。

  自来钟

  自来钟位于云麓宫前侧,夹在一株高十多米的唐代银杏树的树杈中,树粗数围,树杈将钟抱在怀中。钟是道家用于作息的信物,激越清扬,传响四方,游方道士闻声归来,故叫“自来钟”。又因钟悬于数十米的高处,山风吹拂嗡嗡作响,所以又叫“自鸣钟”。原钟在清代中期被毁,同治六年(1867),重铸安放在宫的左侧。钟口直径为四尺五寸,上铸“大清同治六年造”。光绪年间又被毁坏,民国时期,再次重铸,悬挂在树上。““””期间再次被毁,现钟为1978年仿制,钟口直径尺余,上铸“明万历四年造”字样,“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

  点击下页查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信息

热门文章

22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