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名言大全>名言名句>

书法古今名言名句大全

时间: 嘉欣883 分享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古今有很多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其中有哪些是你看过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书法古今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经典书法古今名言名句

  1) 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清.笪重光《书伐》

  2) 作书点画钩磔,转折挑剔,须气贯神足,否则松懈。清.梁献《学书论》

  3) 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唐.释亚栖《论书》

  4) 每自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蔡希综《法书论》

  5) 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元.陈译曾《翰林要诀》

  6) 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晋.王羲之《书论》

  7) 元章自叙云:古人书笔笔不同,各立面目,若一一相似,排如算子,则奴书也。清.钱泳《书学》

  8) 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唐.张怀灌《玉堂禁经》

  9) 作法书多失体,布置匀直少势。点不变谓之有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最是大忌。清.冯班《钝书吟要》

  10) 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淘淘闲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南朝.萧衍《草书状》

  11) 一字之体,率多由于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如此应,各有义理。姜夔《续书谱》

  12) 用笔均极随意,绝无拘牵束缚之态,惟稍有霸悍之气,未能若烟客之冲和自在也,学者能得其意,一切尘俗蹊径,自扫除净尽矣。秦祖永《桐阴画诀》

  13) 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南朝.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14) 用笔需要活泼泼地,随形取象,在有意无意间,画成自然,机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秦祖永《桐阴画诀》

  15) 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唐.李世民《笔意》

  16) 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7) 变者,如高低,长短,阔狭,其变无穷也。《书法三味》

  18) 书擎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行气立矣。蔡邕《石市神授笔势》

  19) 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奥云:或卷或舒,乍轻扎重,善思之,此理可见。李斯《用笔法》

  20) 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唐.张怀灌《书断》

  书法古今名言名句推荐

  1) 魏伯子曰:古人作字,于楷细秀婉中,忽作一重大奇险者,盖其精神机势所发,无能自遏,不觉纵笔,览者亦遂怵然改观。后人见此,学为怪异,而所书不足动人。本无情兴,徒欲作怪故也。人有哈欠喷嚏,又舒肆震动而泄之。苟无是而学为张口伸腰,岂得快哉。清.梁章钜《学字》

  2)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晋.王羲之《书论》

  3) 风行水石,自然成文;云出严间,无心有态;趣以触而生笔,笔以动而含趣,相生相触,辄合天妙。能含天妙,不必言条理脉络,而条理脉络自无之而不在。清.沈宗謇《芥舟学画编》

  4) 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逐字排比,千体一同,便不成书。

  5) 作字不须豫立间架,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其体势之自然与为消息,所以能尽百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比相肖。有意整齐与有意变化,皆是一方死法。清.王澍《论书胜语》

  6) 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清.王澍《论书胜语》

  7) 何取于生且拙?生则无莽气,故文人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人所谓“雅人深致”也。明.顾凝远

  8) 北魏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9) 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0) 书亦须用圆转,顺其天理;若辄成棱角,是乃病也。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1) 一画之间,变欺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12) 山谷云:凡作书之害,姿媚是其小弊,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成行草,最忌用意装缀,便不成书矣。清.梁章钜《学字》

  13)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故诧丑拙。美丑不同,其为为人之见一也。清.刘熙载《艺概》

  14) 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工致,卤莽不是苍老,拙恶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15) 规矩入巧,乃明神化,出没不穷。本领精熟,则心意自能变化。清.冯班《钝书吟要》

  16) 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不博约于何反?清.梁献《学书论》

  17)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萧洒纵横,何拘平正?南宋.姜夔《续书谱》

  18) 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行书黝纠蟠屈,如龙蛇振动,弋戟森列,自成一家。宋.朱长文《续书断》

  19) 直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20) 苏文忠公曰: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事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清.梁章钜《学字》

  书法古今名言名句精选

  1) 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北宋.赵构《翰墨志》

  2) 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揩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3) 行书之体,略同于真。“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虞世南《笔髓论》

  4)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北宋.苏轼《论书》

  5) 大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郝经《原古录》

  6) 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御皆成扁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心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7) 以楷法作行则太拘,以草法作行则太纵。

  8) 不徐不疾,官止神行,胸有成书,笔无滞体,行书之妙尽矣。清.王澍《论书胜语》

  9) 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显,真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宋姜夔《续书谱》

  10) 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循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唐.张怀灌《书议》

  11) 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廊庙;草则腾蛟起风,振迅笔力,颖脱毫举,终不失真。北宋.赵构《翰墨志》

  12)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之妙处也。北宋.黄庭坚《论书》

  13) 古人论真,行书,以不失篆分意为上。后人求其说而不得,至以直点斜拂形似者当之。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4) 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东汉.赵一《非草书》

  15)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清.宋曹《书法约言》

  16) 随情而绰其志,审视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两字各异其体。草书之妙,毕于斯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7) 草书之状也:宛如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索靖《草书状》

  18) 章草源本隶分,而下开楷法,用笔使转流速,较隶分省便,为汉代戕启章奏一种简易通行之字体也。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19) 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勉强合,神非绝迹无行地,不能超脱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20) 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看了书法古今名言名句还看:

1.常用书法名言名句

2.关于练习书法的名言

3.励志名言名句书法大全

4.励志书法名言名句

5.励志书法名言警句

348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