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抽象思维 > 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缺点

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缺点

时间: 佳玲855 分享

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缺点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地理兴趣的养成。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缺点,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点

  (一)学习成本低

  天然性是形象思维的一大特征,任何人每天都在毫不费力地进行着形象思维。虽然我们也掌握了形象思维的少量知识,虽然形象思维也有一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方面,但是形象思维的更加深刻的机理人们至今知之甚少。仅仅就人们已经发现并能主动掌握的思维程序而言,形象思维比起抽象思维等概念性思维方法,在复杂程度和掌握的难度方面,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学习那少得可怜的关于形象思维方法的知识,学习的成本会很低,几乎不用花费多少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

  (二)快速灵活

  首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不给我们留任何思考时间的事件。此时,一切需要进行概念推理的思维方法都要让位于具有闪电般速度的形象思维方法。例如,面对迎面扑来的猛兽,我们没有任何计算距离和设计逃跑方案的时间,我们唯一的生还希望只能寄于形象思维,只要我们的感官足够灵敏,只要我们记忆的形象足够多,形象思维就能在瞬间完成对行为的指引。

  其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真的会出现一些极端复杂的事件,复杂到如同需要解一个百元方程组、千元方程组,而我们手头又没有用概念推理方法解决这些极端复杂问题的工作条件。此时,问题的解决只能求助于形象思维方法的整体形象比较。例如,你往水塘的一边扔一块多大的石头,就刚好能把漂在水塘另一边的精心折叠的小纸船掀翻?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在概念性思维的流体力学看来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精确地计算出结果可能要涉及到一个数百元的方程组的求解,并且还要借助巨型计算机。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无事生非的问题,它在造船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如果我们只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个案,不打算找出隐藏在个案中的通用知识,我们就用不着大量的推理和计算,我们就从小到大往水塘里扔石头,直到小纸船掀翻为止,这时我们记住了那个石头的样子和大小。古时曹冲解决称象的难题,也不用预先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需要这样用快速灵活的形象比较方法来解决的个案问题。

  再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更加复杂的事件,复杂到我们现有的概念推理性思维方法对发现可能存在于其中知识或规律性完全无能为力。例如,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场射击比赛中,前九枪以高达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因脱靶而无缘金牌;还是这个埃蒙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场射击决赛上,前九枪以高达3.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只打出不可思议的4.4环,又一次无缘金牌!为什么会这样?概念推理性思维试图用心理障碍等概念加以解释,但这种解释的全面性、精确性、可应用性一点也无法令人信服,一点也不能有助于埃蒙斯摆脱不幸和重新建立自信。于是,我们用形象思维来解释:微笑的上帝想给埃蒙斯开玩笑,也许下一次这个玩笑就会停止!这样的解释可能会被讥讽为不科学或儿戏化,但它的确更有助于埃蒙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问题无法用理性知识解释和解决,至少无法用当前已经掌握的理性知识来解释和解决。但记忆中的图画比较却能帮我们把它作为个案来解决,虽然无法做因果解释。这在涉及人类行为规律的领域尤其突出。

  (三)易触发情感

  一个完整的和感觉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有爱恨情仇,他有喜怒哀乐。我们还真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情感能让人自我感觉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无法解释一点也不妨碍这个事实本身的存在。

  为什么有些人情感丰富而另一些人则感情枯竭?

  人们的精神状态通常也是他长期所看、所思、所行的副产品,也就是说除了个别案例属基因作用以外,多数人的情感多寡应该和他长期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接着又进一步发现,极端偏好概念性思维的人群比其它人群情感缺乏的概率和情感缺乏的程度要大;极端偏好形象思维的人群比其它人群情感过盛的概率和情感过盛的程度要大。通常人们送给前一种人的是一个好听的词汇--理性,而送给后一种人的则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情绪化。

  我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形象思维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但无法解释同样也不妨碍这个事实的存在。例如,你对一群人讲述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时,他们做得最好的情况顶多是静静地听着。但你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时常常能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幸福的人生而言,极端理性和极端情绪化都是我们竭力想避免的,为了情感和理性的协调,我们的建议是:当你情感匮乏时,就多做容易唤起形象思维的事情,如游历名山大川、劲歌劲舞、陶醉于音乐等,让自己的感官直接面对图画、声音;当你情感过盛时,就多做需要概念性思维的事情,如数据推演、侦探推理、文章推敲,让自己的感官远离具体的形象。

  (四)具体真实

  形象思维的元素本身就是一幅幅现场观察到的或者记忆中的事物的完整图画,除了人头马身这样的故意错位想象的图画以外,形象思维的图画总是当前正在显现的或过去曾经显现的具体事物的真实映射,一个图画直接对应一个真实事物。换句话说,形象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都是由我们的五官可感知的一个图画构成,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这一幅幅图画在人脑中先后登场的过程,只要看得清、记得准,那一幅幅图画就是具体真实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形象思维具有真实性。换句话说,形象思维的误差仅仅是感官感知的误差和头脑记忆的误差,而不是形象思维方法本身的误差。“眼见为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概念性思维则不同,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在现实中找不到直接一一对应的物,或者说概念性思维的概念无法直接在现实世界找到准确的映射对象。

  例如,“红”这个概念,你在现实世界就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可以被称作“红”的具体事物,“红”只是一大群事物的颜色特征。

  再如,“马”这个概念,现实中与其相对应的是一大群事物,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事物。马的概念在张三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白马;马的概念在李四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黑马,同一个马的概念却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 。

  有关于形象思维的缺点

  (一)形象思维不易表达

  形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表达绝不是一回事,本能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进行形象思维,本能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表达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现代艺术家们殚精竭虑地调动各种“艺术语言”,所能表达的也只是有限的和简单的信息。例如舞剧,艺术家们用舞蹈表达内心世界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多数人还是看不懂!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人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甚至心跳脉搏、汗腺分泌也能传达一些形象思维的信号,但那是多么难以掌握和多么不准确呀!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测谎类仪器也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直接证据的原因。

  形象思维不易表达,并且随着由概念性思维的进化而导致的形象思维的钝化,人们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形象思维的表达技巧也日渐荒疏。古人相互之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面部表情,立刻就心领神会,而我们现代人对此则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想一想现代社会需要传播的海量信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形象思维不再占主导地位!

  在分工细化、合作紧密的时代,别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他就无法理解你、帮助你、配合你。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干着急说不出来,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就为集体的协调一致的行为带来阻碍,别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你也无从得知别人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只会形象思维的人占很大比例,就容易产生更多的冲突,因为大家都不会“讲理”,就会产生更多的误解,暴力往往成为最终的解决手段。动物群中反复发生血腥的争霸殴斗,可能也与此有关。

  (二)形象思维常常失真和不准确

  尽管我们以前说具体真实是形象思维的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的形象思维却常常失真和不准确,包括感官感知的不准确和头脑记忆的失真。我们人类感官的感知能力和头脑的记忆能力的确与我们期望的相差甚远!正是这种感知不准和记忆失真条件下的形象思维,往往导致了我们许多行为的脱离实际和怪诞。

  我们有限的感知能力面对快速变化、微小、远距离的事物,经常不能提供准确的形象和图画。例如,我们看月球像月饼;我们看上去很干净的手上可能布满细菌;我们看一颗颗流星像合成整体的扫帚,我们看太阳像围绕地球而转,等等。

  我们有限的记忆能力使得先前映射到脑中的形象和图画越来越模糊。例如,王伟向你借DVD时已经打招呼了,但很快这个听觉形象就被你忘记了,几天以后你在王伟的宿舍看见你的DVD了,你心里开始嘀咕:王伟怎么还偷东西?人与人之间像这样因为听觉形象被遗忘而发生误解的情况简直是枚不胜举!

  (三)形象思维无法考察感官不能直接触及的现象

  在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形象思维被描述成胡思乱想一点也不过分!遗憾的是,我们的世界还真有许多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除非你借助科技手段来扩展你的感官的感知能力。例如,不借助显微镜你就看不见手上的细菌,在你的形象思维里,不洗手就抓馒头吃的图画,后面紧跟的绝不会是拉肚子的图画。

  如果没有概念性思维以及概念性思维下的科技的发展,如果形象思维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方法,那么面对自然界,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连许多动物都不如!我们的嗅觉不如狗,我们的视觉不如鹰,我们的听觉不如猫,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形象思维比它们更准确,从而我们的行为比它们更灵敏呢?

  (四)形象思维很难具有预测性

  思维是为了增加人们行为时的预见性。如果我们想达到一个预期目标,思维的预见性提前帮助我们判断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最有可能达成目标;如果我们想避免灾难或者减少灾难来临时的损失,思维的预见性提前告诉我们应该先准备什么、后准备什么,才不至于在灾难突发时仓促应对、慌不择路。

  问题是思维凭什么就能提前告诉我们未来才会发生的事?这种预见性可靠吗?不管是我们正在描述的形象思维方法,还是后面将要详论的概念性思维方法,预测的基本原理都是首先观察和记忆过去已经发生的各种现象的顺序规律,即一些现象出现以后紧接着会出现哪些现象的规律;然后密切观察正在发生的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现象规律性;最后判断正在发生的现象中哪些是类似我们预测的规律中先出现的现象,那么我们预测的规律中紧接着会出现的现象就是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的现象。

  我们用形象思维方法进行预测时有两个典型缺陷:

  一是形象思维无法通过修正关于过去的规律性来得出未来的规律性,它只能无条件的把未来看做是历史的复印件,因此,在变化多端的领域,例如人类社会关系领域,用形象思维方法进行预测就经常失效。

  二是我们的感官觉不出渐变。我们嗅不到、看不见空气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形象思维无法告诉我们温室效应的灾难正在临近!再如,我们感觉不到企业、城市、人生的日常的错误决策,只有当企业要破产了,城市落后了,人生失败了,感官才能通过尖锐对比看出错误、看出糟糕的结局。我们就像试验室的青蛙一样,掉进一锅开水会立刻跳出来,但放在微温的水中再漫漫烧热,就会呆在那里直到有人把它救出来。渐变往往蒙骗了人的感觉,使头脑中“危险感”的图画变得模糊,而尖锐的对比则使人保持警惕。问题是,如果人们只靠感官或形象思维来判断事物,而不是靠能极大地弥补感官能力不足的概念性思维来判断事物,灾难性后果还不能立刻形成某种尖锐的对比,等到这种“尖锐的对比”形成时,恐怕许多“灾难性后果”已无可挽回了。

  (五)形象思维很难总结通用知识

  作为形象思维单元的图画都是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多数情况下,现实中感知的事物和场景与记忆中的过去出现的事物和场景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形象思维的图画类比完全忽略了这些差别!例如,我们过去遇见过一次老虎,那一次老虎只是好奇地看着我们,并没有发生任何攻击行为。今天我们又遇见老虎了,感知的图画唤起了记忆中的图画:一只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老虎。经过脑中图画的变幻,形象思维告诉我们没有危险,于是我们依旧泰然自若,但这次我们被老虎吃掉了!因为我们没有感知到上一次吃饱的老虎与这一次饥饿的老虎的区别!个案知识并不能直接上升为通用知识。中国典故中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指的就是这种错误!

  (六)形象思维难以量化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行为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行为精确化要求思维精确化,而思维精确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思维定量化。形象思维方法的又一个重大缺陷恰恰是难以定量化!

  例如,原始人的抽象的数量概念极为贫乏,他们不能像现代人那样自由地运用抽象的数字来表达数目的多少,在计数时总是不脱离具体事物。早期的爱斯基摩人要是家里来了四个人,他不会像我们这样说“四个人”,而只会说:“来了老人、妇女、歪眼的男人、带枪的人”等等,他们要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数字,还不能将数字从具体事物中抽出来(运用抽象思维)。另外,在相当多的原始语言中(其中多数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数字常常和手指头联系在一起。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罗马数字,Ⅰ的原意是指一个手指头,Ⅱ的原意是指两个手指头,Ⅴ的原意是指一只手,Ⅹ的原意是指两只交叉的手。只是到了后来,Ⅰ、Ⅱ、Ⅴ、Ⅹ等符号才不再和手指头联系在一起,而是抽象地代表一、二、五、十等数字。在张浩的《思维发生学》、列维的《野性的思维》、佛罗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例子 。

  形象思维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

  琵琶演奏中的形象思维就是演奏者在直觉、心象、想象、投情、设想等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将琵琶曲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意象性等特点。著名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大量证据表明……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视觉思维》)。形象思维以已有的直觉形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贯穿于琵琶演奏过程的始终。

  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演奏者首先对乐曲以往演奏情形、音乐形象、乐曲意境等产生具体的、形象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演奏者不经过逻辑推理就可以敏感地、直接地领会到乐曲的内在情感,这就是直觉。直觉以已经获得的经验积累为前提,与灵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演奏者在内心对看到的、听到的音乐形象进行总结,形成心象。心象贯穿于演奏思维过程的始末,是一种含有抽象思维因素的形象思维形式。当演奏者大脑中的心象达到一定量时,大脑就会把原有心象的某些部分人为的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心象,这就是想象。想象是演奏思维的主要活动力量。只有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才能正确而充分的投情,这是情感表达最重要的环节。经过直觉、心象、想象、投情等思维模式作用后,才可以对演奏情形和过程进行全面的设想,最终将乐曲形象、生动地演奏出来。在这里,形象思维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作为一种鲜活和生动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在琵琶演奏和学习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形象思维去认知和记忆前人的演奏情形,有助于自身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琵琶演奏是一种寓个人情感于演奏之中的技巧性表演,其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合二为一,并有所创新与发展。然而琵琶曲是以无声的乐谱形式保留下来的,演奏者一方面要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对其进行理性认知,另一方面则要在形象思维的支配下去认知前人,认知一些演奏名家或不同派别的演奏情形,尤其是认知一些重要的精彩片断,并将其记忆下来。当这些音乐记忆痕迹汇集到一定的饱和量时,就会激发起演奏者的内驱力,触发其灵感,最终把铭刻在记忆中的积累、认知在演奏中更强烈、更集中地倾泻出来,真正实现乐曲的二度创作。

  例如《十面埋伏》是琵琶武曲中最富代表性的曲目之一。琵琶艺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诸多艺术流派。浦东、平湖、崇明、汪派等不同流派对《十面埋伏》的演奏技法和风格各异,具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在学习和演奏前,要对这些流派的演奏音像资料进行反复听辨和记忆,以获取更多的情形感受和记忆痕迹,最终为我们自身真实而形象的演奏奠定基础。如“埋伏”一段,各派在开始的每句处大都作由慢渐快的速度处理,长音大都用“长轮”奏法。崇明派则用“滚”法,加用张力滑音;平湖派采用“长轮”和“划拂”为主的技法,而浦东派则在长音上用“轮”、“滚”等指法。本段的末尾各派都有长时值音符,表示汉军千军万马集中到指定地点埋伏下来,准备伏击楚军,渲染大战前特有的寂静和紧张气氛。又如“大战”一段主要表现溃散声、炮声、楚歌声、箫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的非凡气势。崇明派在本段中运用了“绞四弦”指法;浦东派在这里有马啸声,用了并两弦同时配“推”、“挽”、“吟”的指法,在本段中部,炮声与楚歌箫声间,先用“夹扫”空弦表示奔驰中的马蹄声,再在四条弦上做弦数变化的滚奏,这是浦东派善用指法之一:汪派开始用“夹扫”,接着用绞弦与扫轮,描绘戈矢相击声,又接炮声、箫声以及绞子、中弦、做炮声时左手指甲须作马蹄声。只有对不同派别的演奏情形反复听辨和记忆,才能汲取各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为自身最终的形象演奏奠定基础。

  (二)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演奏者依次借助直觉、心象、想象、联想、投情、设想等模式,可以使自身情感与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完美的融合,最终进行形象的演奏。

  借助形象思维,表演者在琵琶演奏中往往会根据乐曲的意境,凭直觉“看”到某种场面,并在内心进行视觉和听觉感受,形成心象,其后大脑又在原有的心象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心象,即进行想象。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能调动起心理生活的那种感情,并将其投射到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实现真正的投情。之后,演奏者就可以对演奏的全过程进行生动、具体的形象设想。这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想象和联想是演奏思维的主要活动力量。想象是将演奏者自身投射到另一精神世界中的能力,是一种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而联想则是由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演奏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领略作品的美感,将大脑中的观念性形象具体物化,促使审美由经验向未知的新意象过渡,使演奏真正地进入到自己所描绘的境界中去。想象和联想还可以调动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将其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中去,进行合理的投情。

  需要注意的是,形象思维中的心象和想象并不是在舞台上表演时,头脑中同时有意识地主动联想和显现出乐曲中的音乐形象与画面,而是在练习阶段通过熟练的、“动力定型”式的演奏将相关的技巧程序式地在乐曲中付诸实施。这时,演奏者心中的“形象”已经通过“物化”了的表现形式转化成了手中的各种技巧组合与不同的音响。形象思维活动在演奏中的体现应该是在乐曲的练习和而后的音乐处理过程当中,不是在舞台演奏的一瞬间。

  想象和联想对理解和表现乐曲的意境,最终进行形象的演奏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刘德海、吴祖强作曲,全曲分为“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党的阳光照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四大段。

  一、“草原放牧”:采用类似于马头琴音调的引子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朝气蓬勃,辽阔的蒙古大草原,然后乐曲进入节奏,出现主题:

  乐曲用琵琶多弦轮指、滑音的效果,使我们联想到天空顿时黑云翻滚,霎时间,暴风雨夹杂着大雪呼啸而来,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羊群受惊四处奔跑……

  三、“党的阳光照心间”是一段抒情的音乐,深刻表达了党的关怀和温暖,表达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乐曲主要运用长轮指和摇指两种手法,使人联想到风雪过后,阳光照耀大地,冻僵的小姐妹慢慢苏醒过来,领导和群众从各处赶来,给英雄的小姐妹带来了党的温暖与关爱……

  四、“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再现并展开第一主题,欢快活泼的旋律和琵琶左右手指法的巧妙变化,表现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国大地,孩子们像花朵一样点缀在祖国的原野。

  在学习和演奏这首曲子时,表演者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思维模式,去感受乐曲的整体和各段落的意境,最终对乐曲进行形象的演奏。

  (三)形象思维有助于培养琵琶演奏中的空间感受和动觉感受。

  琵琶演奏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音乐行为。演奏中,为了保证音乐的连贯与变换及乐曲情感表达的需要,作为主要动作器官的左、右手在琵琶弦、品上的空间位置不断的变动。为了保证手指动作位置变动的准确性,除了通过平日多练习,形成动作的自动化和肌体运动的记忆痕迹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品位图像,保证演奏时能在大脑中“看到”琴面,“看到”手在琴面上的位置及位置移动,培养良好的空间感受和动觉感受。这时,如果演奏者两眼紧紧盯住琴面,反而会成为演奏的累赘,影响动作和情感的连贯表达。另外在劳累休息时,演奏者还可以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在大脑中通过意念来想象演奏中具体的指法与动作,延续演奏中的空间和动觉感受。

  例如协奏曲《祝福》中的快板部分,有一段大跳技巧的运用:

  演奏中,左手需要在Ⅰ至Ⅳ把位之间进行大幅度地跳动。为了保证手指位置变动的准确性,除了平日的大量练习外,就更需要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品位图像,培养良好的空间和动觉感受。

  (四)形象思维有助于演奏技巧的训练和提高,对减轻因技巧困难带给表演者的精神束缚有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琵琶演奏技巧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从手段求目的;另一种则是从目的求手段,演奏者把对音乐形象、意境的理解转化为对声音效果的具体意象,然后通过有意或无意识地对动作方式的选择、调整,自内而外,由表及里,逐步使动作方式符合声音效果的要求。由于音乐形象的最终体现是要靠各种不同演奏技巧来完成。因此,在形象思维活动的驱动下,精益求精的将各种所需演奏技巧反复加工提炼,更加准确和更有把握的获得真实的音乐感受。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积极作用,使演奏者在将意境转化为声音效果的同时,自然地消除音乐表达与技巧手段之间的障碍,达到手心一体,缓解因技巧困难而带来的精神束缚。

  因此,作为琵琶演奏中一种最为鲜活和生动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调动起了演奏者丰富的思想情感,经过心象、想象、联想等模式,使其内心的表演情形、动作与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达到一致,使演奏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琵琶曲又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真正的实现了琵琶曲的二度创作。

  
看了有关于形象思维的优缺点的人还看了:

1.有关于形象思维的缺点

2.有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3.形象思维的特点

4.形象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5.有关于形象思维的方法

6.形象思维和想象的重要性

162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