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创新思维 >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陪养创新意识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陪养创新意识

时间: 佳玲855 分享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陪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态,是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通过多角度思维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方式。怎样陪养创新意识?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1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能超越现实,解决许多事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南极探险队首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队员们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输送到基地上,但由于输油管的长度不够,当时又没有备用趵管子,无法输送。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队长帕瑞格突发奇想:南极到处都是冰,能不能用冰来做成冰管子呢?

  由于南极气温极低,屋外能“点水成冰”,这个联想并非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可以用冰做管子,但怎样才能使冰成为管状又不致于破裂呢?帕瑞格又想到了医疗上使用的绷带,在出发时带了不少这样的绷带,他们试着把绷带缠在铁管子上,然后在上面浇水,让水结成冰后,再拨出铁管子,这样果然就做成了冰管。他们再把冰管子一截一截地连接起来,需要多长就接多长。就是依靠这些冰制的管子,解决了输油管长度不够的难题。在解决这个难题中运用的是异同因果思考法。

  异同因果思考法是指,根据实践的需要,在一些从现象上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进行联想。

  比起其他的联想来,异同因果可以在更广阔的思考范围内进行,思考的跨度更大,自由度更高。尤其是在科技方面,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飞跃联想的产物。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2

  韩国的金光中曾生产了一种叫“抱娃”的黑皮肤玩具,在百货公司里销售。他为了宣传这种玩具,还刊登了广告。可是这种玩具的销路一直不好,几乎无人问津。百货公司让他拿回去。无奈,金光中只得把“抱娃”取了回来,堆放在仓库里。金光中的儿子是一位肯动脑筋的年轻人。他注意到,百货公司里有一种身穿游泳衣的女模特模型,女模特模型有一双雪白的手臂。

  他想:假如把这种黑色的“抱娃”放在女模特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黑白分明。有了这种鲜明的对比,说不定顾客会喜欢“抱娃”呢。于是他的儿子决定试一试。他费尽了口舌,终于说服了百货公司,“同意让女模特模型手持抱挂”。这一招果然奏效。凡是从女模特模型前走过的女孩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听:“这个‘抱娃’真好看,哪儿有卖?……”原来无人问津的“抱娃”,一时间成了抢手的热门货。后来,他的儿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请了几位白皮肤的女士,身着夏装,手中各拿一个“抱娃”,在繁华的街道上“招摇过市”,一下子吸引了大量过往行人的注意,连新闻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第二天,报纸上竞相刊登出照片和报导。没想到,这一成功的推销竟然掀起了一股“抱娃”热。归根结底,“抱娃”推销术之所以收到了奇效,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相涉效应思考法。

  相涉效应思考法是指,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一方面存在的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关系进行联想。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3

  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在最后8秒钟时,保加利亚以2分优势,按说已经稳赢了,但保加利亚队叫了暂停。因为比赛采用循环制,保加利亚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在整个比赛中取胜。重新开赛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保加利亚的队员运球到自己篮下,并投入篮框,全场都凝固了,保加利亚队是否疯了。裁判宣布打平要加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在加时赛中,保加利亚赢了6分,最终赢得了比赛。

  不可思议的方法,解救了保加利亚队。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4

  早些年,人们对用煤油代替汽油在内燃机中使用,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煤油不像汽油那么容易汽化。后来,有个人看到一种红色叶子的野花,能够在早春季节的雪地里开放。由此他进行了大跨度的联想:因为煤油吸收热量比汽油慢,所以煤油不像汽油那样容易汽化。野花能依靠红叶子在微寒的早春雪地里快速地吸收热量而存活,如果把煤油染上红色,也许也会像红叶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5

  巧玉非常不喜欢小动物,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养个小动物在家里。她朋友毛毛与她打了个赌:“我送给你一个非常漂亮的鸟笼子,只要你把它挂在房里最显眼的地方,别用多久,你就会买一只鸟来养”。巧玉当然不相信,还发誓说自己绝对不会在自己的家里养鸟。

  按照约定,毛毛送来的一个非常漂亮的鸟笼子,巧玉把它挂在房间内最显眼的地方。

  巧玉是个爱热闹的漂亮女孩子,平时来家里聚会的朋友很多。朋友们看到鸟笼子是空的,都关切地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别悲伤啦,我送你一只吧。”

  巧玉说:“我根本就没有养过什么鸟!”

  朋友们将信将疑,“巧玉,你没事吧?过去的就过去了,一只鸟吗,不至于,太伤心了会伤身体的…”

  巧玉哭笑不得。很快就解释得不胜其烦,说得多了,自己都有些怀疑,因为朋友们的眼神中缺少了真诚,巧玉有些隐隐的感觉…

  没过多久,巧玉就去买了一只鸟,放进漂亮的鸟笼子,很快房子里又充满了笑声…

  怎样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当今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创新:是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3.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什么叫创新思维

  创造:应用个人才智,产生出独特的、有价值的产物。所谓独特是指与 众不同或前所未有的意思。因此,创造可分为真创造与类创造:真创造是指人类历史上的首创,类创造是指个人历史上的后创。但是,即使是独特的产物也不一定都是创造。因为独特的东西也可能是毫无价值的、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例如: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是独特的,却不可能把这些东西说成是创造的,因此,某种产物是否是创造,不仅要具有独特性,而且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社会价值。

  创造力:是运用一切已有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往往将创造力狭义理解为创造思维能力。广义创造力还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开拓能力等等。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或需要创造性解决的情境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未知领域的一种思维能力,所以,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发明新理论等等都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既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作为创造性思维,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性思维,指不依照常规、而是寻找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也即人们平常所说的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衡量发散性思维质量的标准:流畅性,单位时间内由一个项目联想到别的项目的数量多少;变通性,单位时间内由一个项目联想到别的项目的种类多少;独特性,单位时间内由一个项目联想到别的项目的罕见项目多少。创造思维的过程:对于创造过程的解析,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沃拉斯提出的四个阶段的理论。与创造活动相联系的创造思维过程大致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突出一个“多”字,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主要是训练思路的广延,横向扩散。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1)、从渠道--改写,不拘泥于原题的客观顺序,从不同的渠道重组改写。这样唤起了学生广泛性思维,对已学知识进行反馈,又能为后面学习铺垫,更重要的确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2)、多方向--思考,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内容,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征,在确定思考方向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多侧面--联想,根据知识的网状结构,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联想,探求多种多样的正确答案。

  2、体现一个“变”字,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训练亨新思维的深度,主要是从向的发散思维,向深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够洞察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不受习惯定式的局限,自我调节思维方向,步入解题的捷径。(1变条件--转化,根据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把问题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通过转化,可以收到化难为易和举一反三的效果。(2)、变问题--延伸,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变化问题,综合发散,逐步引伸发展,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度。(3)、变思路--转向,在探究某个问题时,一旦思维受阻,可及时改道转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3、落实一个“新”字,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

  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是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从发散转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1)、新途径--探索,不受固有模式的制约,打破教材例题的局限,探究问题的结构特征,寻求异于常规的探索途径。例如,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读思之后,在教材图解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剪拼,寻找新思路,将一个梯形进行割补后再推导。(2)、新角度--概括,周密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质,独辟探索的蹊径,从新的角度概括出新的结论。(3)、新办法--求解,不满足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敢于跳出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做到:对学生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多一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式学习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学生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 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分东西的实际,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动手操作:一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圆形纸片的面积 等,使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有很多同学就可以总结出几分之几的含义,并能说出关键“平均分”。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行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看了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创新思维

2.创新思维的故事

3.有关创新思维的句子

4.创新思维与逆向思维

5.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励志名言

162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