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 >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时间: 佳玲855 分享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生的思维风格结构具有独特性,对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心理自我调控理论,另一方面也为根据学生的思维风格差异进行教育教学提供实践依据。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间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l)目的更明确

  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地、持久地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2)持久性明显发展

  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

  (3)精确性提高

  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

  (4)概括性更强

  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急记忆占主导地位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

  (2)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①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②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的发展中学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2、中学生情感中常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例如,一个中学生有时能自觉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却会变不讲理地欺侮人。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虽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稳定。

  3、中学生有热情,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

  中学生有着少年的热情与冲动,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生活和劳动,想取得成人的权力。但是中学生的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泄气。

  4、中学生开始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对世界观的问题开始发生兴趣,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5、中学生的友谊比较稳定

  这种稳定性建立在共同的情绪体验、爱好和兴趣之上,也建立在个性品质的估价上。这种友谊有时会维持终身。中学生友谊的破坏是由于吹毛求疵,对人要求过严造成的,它表明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复杂起来,但处理问题又很简单。

  6、中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

  ①道德感的发展中学生的道德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层次,从产生道德感的条件或形式上来看,主要是以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为指导而产生的。同时,对道德的行为原则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开始能用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因此,他们的道德行为就更加自觉、深刻,形成了一种与道德观点、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相联系的信念。

  ②理智感的发展中学生的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兴趣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中学生随着学习内容向纵深发展,以及对个体能力的意识,对学科的兴趣越来越稳定,并与以后的职业选择、志向确定联系起来。中学生理智感最突出的特点是产生那些跟稳定的、深刻的认识、兴趣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以及与智力活动的一般发展有关的情绪体验。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③美感的发展中学生对美的体验不仅与具体事物形象相联系,而且能欣赏一定的、概括的艺术美,不仅形成了与理解并评价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现实有关的情绪体验,并拥有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如果说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地依赖于心理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榜样、同伴、人际交往。社会舆论、家庭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将对中学生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理想。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个体意识倾向性,是中学生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动力系统。

  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标志。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评价能力的发展阶段为:模仿性评价——道德性评价——内在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其内容是:

  1、4-7岁,学前后期到小学初期:以成人评价为依据,对个别事物某些方面的外部表现作出评价。

  2 、8-11岁,小学中期到小学后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依据道德标准进行评价的原则性明显增强。

  3 、12-17岁,初中至高中:由外部行为评价转向自觉地对别人、对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内心世界作出评价。

  4 、18岁以后,升学或者就业:表现出接近成熟的阶段,较全面地对自己、对别人作出评价。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然而中学生也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中学阶段起,开始逐年增高,青春期是精神病发病的高峰阶段。因此,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既包含了积极内容,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因素。

  总之,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状况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因此,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看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1.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2.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5.初中生所具有的思维特点

156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