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思维导图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与复习提纲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与复习提纲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与复习提纲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用思维导图复习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一)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二)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三)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四)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五)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字词部分

  (一)字词读音

  攒cuán 拗ǎo 确凿záo 轻捷jié 蟋蟀shuài 臃肿yōng zhǒng 脑髓suǐ

  相宜yí 书塾shū shú蝉蜕chán tuì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 fèi

  衣襟jīn 肿胀 zhǒng zhàng 花圃 pǔ 骊歌 lí 叮嘱dīng zhǔ 讪笑shàn 嫉妒 jí dù 伫立zhù lì 荒草萋萋huāng cǎo qī qī 幽寂yōu jì

  (二)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确凿:确实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 嫉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萋 萋: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

  (三)、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

  攒 拗 哽 惮 踱 撇 蘸 拽 泅 瞅 雏 抽 确凿 菜畦 桑葚 臃肿 脑髓 蝉蜕 骊歌 花圃 丑陋 讪笑 幽寂

  二、课文理解(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便于巩固)

  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 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④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如“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的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⑤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丑小鸭》,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从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古诗文复习:

  1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2实词理解

  未尝 异焉 自是 立就 稍稍

  宾客其父 乞之日扳 隶耕 环谒

  自为其名 彼其 奇之

  3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4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为判断词。

  ②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为或许。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5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 并自为其名; b、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 余闻之也久; b、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 其诗以养父母; b、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 并自为其名; b、副词,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 并自为其名; b、动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 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 父利其然也;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 贤于材人远也; b、介词,在 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动词,成为 卒之为众人。

  ⑾夫:a、指示代词,那些 今夫不受之天 b、名词,丈夫 夫起大呼。

  6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以……为有利可图,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7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8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

  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古文练习

  1、作者 ,字 ,号 ,世称 , (朝代) 家, 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2、对黑体字理解:

  金溪民( )方仲永,世隶( )(注音)(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指: ),忽啼求之。父异( )焉( ),借旁近( )与( )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 )、收族( )为( )意( ),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是( )指物作诗( )立就( ),其( )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 )(注音)人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 )钱币乞( )之。父利( )其然( )也,日( )扳( )(注音)( )仲永环谒( )(注音)( )于( )邑人,不使学。

  余( )闻( )之也( )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 )(注音)然( )众人矣( )。”

  王子( )曰:仲永之( )通悟( ),受之( )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 )远矣。卒( )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 )夫( )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其他原因吗?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

  说明了什么道理?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

  ,仲永的

  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答案:

  1、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临川先生 宋 政治 文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先生文集》

  2、 见书本注释

  3、 四五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能指物作诗立就

  十二三,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

  4、受于人者不至也 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议论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6、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

  7、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后天没有接受教育;自己不够勤奋

  8、哀伤、叹息 叹息仲永的不自觉努力;叹息仲永父亲的利益熏心;叹息一个人才的流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菜畦qí 讪笑shān 确凿záo 瞬息shùn

  B.油蛉líng 秕谷bǐ 涉足shè 伫立zhù

  C.收敛jiǎn 书塾shú 旋转zhuàn 襟上jīn

  D.蝉蜕tuì 环谒hè 简陋lòu 脑髓suǐ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相宜 陋丑 瞬息 人迹罕至 B.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

  C.书塾 幽寂 搏学 来势凶凶 D.瞬息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

  3.下列加点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 (3分)

  A.轻捷(快) 鉴赏(鉴定)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

  B.渊博(深) 总而言之(说) 指挥倜傥(洒脱;不拘束)

  C.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缘故(原因) 人声鼎沸(水开)

  D.嫉妒(忌妒) 讪笑(嘲讽) 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 )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

  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

  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

  (1)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_______对象。(A.嘲笑B.嘲弄C.玩弄)

  (2)我看看老师,________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A.请求B.征求C.求取)

  6.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7.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3分)

  A.“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

  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非选择题(29分)

  8.文学常识填空。 (9分)

  ⑴普希金,________国诗人,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等文学典型形象。

  ⑵《伤仲永》一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

  ⑶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_人,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 (4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2)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请你写出歌咏春天的两句连续古诗句: , 。

  10.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 (4分)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综合性学习。( 12分)

  ⑴中学时期,随着青春意识的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请为自己的烦恼列一个清单(不少于4条); (4分)

  ⑵你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列举方法不少于4条); (4分)

  ⑶古代诗人也有烦恼,请列写出2位诗人含烦恼或痛苦的诗句。 (4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2.解释加点的字。 (8分)

  ⑴未尝( ) ⑵立就( )⑶不能称( ) ⑷稍稍( )

  1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6分)

  (二)阅读《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完成文后各题。(25分)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16.文章写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5分)

  17.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5分)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18.“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分)

  20.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 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 之心。 (5分)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①A ②B 6.C 7.C

  二、8.(1)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多余的人 小人物(2)《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北宋(3)周树人 浙江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

  9.(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让生活充满了温馨

  11.(1) 学习困难、同学不理解、家长的误会、青春期的反叛等;(2)面对、搁置、倾诉、转移;(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三、(一)12.(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13. C 1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二)16.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7.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8.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9.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20.感激 关爱

看了“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的人还看:

1.7年级语文第一课的思维导图

2.语文思维导图手抄报

3.七年级下政治思维导图

4.7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5.初一上册语文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275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