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思维导图 > 为什么说思维导图重在思维

为什么说思维导图重在思维

时间: 祥聪1199 分享

为什么说思维导图重在思维

  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们,而应当交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导图重在思维,希望能帮到你。

  思维导图重在思维

  思维导图,有人用来做一天的日程、一本书的笔记,有人用来做婚礼项目、人生规划、公司战略规划、波音飞机设计。在本质上来说,它们不是导图,是你所看到的、想到的世界。

  就我目前看到的思维导图,让人惊艳的感觉很少。一张好的思维导图,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导图还能这样做!),而不是眼前一暗(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哦天呐……)。

  思维导图,技术很简单,一小时就可以掌握,罗列、加图标、美化,这谁都会,但是,这就够了吗?“灵魂绽放它自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思维导图背后,有人生态度、思维模式、展现技巧,仅有技巧是不够的。

  所有的工具,其应用深度、广度,固然在于工具本身提供的功能,真正的关键却是人自身的修为(含格局、境界、知识、技能),这就象武林高手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一样,花与叶,在普通人手里只是平常,在高手手里才能为利器。

  思维导图,易学难工,功夫在诗外:⓵设计; ⓶排版; ⓷创意; ⓸积累; ⓹素材。

  还有人建议补充层别,我觉得这个也对。思维导图强调发展,也强调结构化,所以层别也重要。

  2.思维导图,要清晰、简洁

  做思维导图前,先想想:为什么做这张导图?给谁看?想表达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

  导图要简化、要清晰,要小,不要太大,如果能够在一屏里清楚看到全貌最好,太大了没法看,需要不断翻屏,设想一下打印出来怎么办?拼图么?如果一张图里有太多主题,主次上又不分明,那怎么看呢?

  另外,人在初学导图的时候,喜欢堆叠很多色彩和标记,再加上很花的背景,弄得喧宾夺主,等到学得深了,慢慢简化、美感增强。不要小看一张导图,其实非常考较人对图文的提炼。

  一张图,是要用强烈的色彩来亮瞎别人的眼,还是想要告诉他点什么?通过图传达出去?

  喧宾夺主的背景,浓烈的用色,复杂的结构,难以辩认的手迹,会让人失去深度阅读的兴趣。

  3.图形、线条和色彩

  有人做的思维导图非常素,通篇只见线条和文字,不见颜色和图画。而思维导图本来就是强调左右脑并用的工具。

  为什么要多用图形?在托尼巴赞《思维导图》一书中说得很清楚: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了图形后,你会更加注意现实生活,进而努力提高描述真实物体的能力。你会真的对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

  我们每天匆匆行过,但没看到世界,因为有绘画描述的需求,所以观察,所以“真正看到”。比如一只蝴蝶,不会画,偶然有蝴蝶经过眼前,会不会比以前更用心的观察?从逼真的蝴蝶,到简笔画,这个过程,事实上是观察世界、再造世界的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先学习手绘,然后用软件做。手绘的自由度是软件所不能比的,比如我喜欢把导图画成花朵型。当然大型的导图用软件效率更高,不会画画也不要紧,尝试简笔画。玩玩Darw Something也有助于视觉符号的提炼。

  手绘思维导图,如果要给别人看,更要多用图形,为什么?每个人字迹不同,手写体不会象印刷体那样好认,现在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又太少,手绘导图如果字太多,单 只认字就让人头疼,而图形算是“世界公用语言”(前提:画得象),比字迹好认些。可能没多少人注意到国外手绘思维导图字母普遍大写。

  这只是一个思维导图的示意图,没有实际意义,思维导图,是辅助工具,不要反而把脑子限制在导图内。不一定非得有线,不一定非要填充,一切依据实际需要而定,其实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千变万化,想象到哪里,图就是怎样。网上太多循规蹈矩、庞大、复杂的思维导图,看着有点累。

  4.平常做好知识积累

  思维导图的知识积累,除了图标以外,如果发现有好的思维导图,或者虽然不是思维导图,但是有启发性的图表,也要保存起来,避免思维导图的千图一面(想想你看过的导图,是不是很多都一样?)让导图活起来!

  虽然思维导图软件里通常都带了很多标记,但可能也还不够用,所以平常要注意积累,看到可爱的小图标(尤其是透明背景的)要收集保存起来,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会用到,多加一些图标、标记,会使整个画面都生动起来。

  5.不要泛导图化

  我习惯于在出差前用思维导图制作详细计划,打印,随身携带。一张纸上,展现所有重要信息,不致遗漏、遗忘。因为成竹在胸,所以不急、不躁。思维导图的好处在于予人全局感。

  我写书,也会用思维导图做大纲和目录,但我一定不会用来写书。有人和我抬杠,说也可以用来写书的,当然能,只要愿意,没有什么不能,但是问题是:何苦呢?放着更方便的WORD或PPT不用,而为了证明思维导图能写书,就勉强自己?有这种写法的童鞋,其实通常是没写过书的……

  以前有位同事,喜欢思维导图,于是大量使用,而有些适合用doc或ppt来表达。泛思维导图化未必能够带来好的效果。采用何种工具,要看目标而定,其次考虑成本。与其复杂地改造,不如寻找或者制造更简单的工具。

  思维导图用作文档目录,是很新颖,但是适合纸版而不适合电子版,原因为何?纸版,不会有鼠标点击的便利,读者必须凭借思维导图上的页码来作为索引,而电子版当然最好是鼠标一点就过去。有时候,不要因为迷恋某种效果,而忽略了目标。

  思维导图用作笔记,也相当广泛,但是,不是所有的读书笔记都适合用思维导图。一般来说,思维导图适合结构为重、侧重方法论、工具集等的书藉,比如《结网》;而线性笔记适合于有大量摘句而并不强调结构的书,比如《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

  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


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1.思维导图资料

2.思维导图记忆方法

3.三年级语文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4.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5.制作一张好的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0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