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娱乐 > 个人资料 > 法国作家司汤达简介

法国作家司汤达简介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法国作家司汤达简介

  司汤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其中《红与黑》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司汤达人物简介

  司汤达(又译为斯丹达尔,1783~1842),别名马里-亨利·贝尔,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其中《红与黑》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他本人更拥有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的崇高地位。司汤达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他亦被评论家们称之为“伟大的心理作家”。

  司汤达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他是由信奉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的。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他少时兴趣广泛,酷爱数学,雅各宾党人数学老师格罗经常向他讲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指导他学习洛克等哲学家的唯物主义学说。这些为他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96年,司汤达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学习,期间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

  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来到巴黎,原来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但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并通过表兄达吕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1800年5月司汤达投奔拿破仑军队,参加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并先后在米兰兵站、骑兵部队任过军曹、少尉和副官。6月初入米兰,9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之后辞去军并在米兰定居,开始练习写作。

  1806年至1814年期间,司汤达回到巴黎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撤退时,他担任后勤军官。

  1814年拿破仑下台,波旁王朝复辟。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遭受镇压,封建的王公贵族则弹冠相庆。在这种形势下,司汤达觉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么”,便离开祖国,侨居意大利的米兰。

  1821年回到巴黎,依旧是波旁王朝的激烈反对者。七月革命后,司汤达仍然郁郁不得志,在教皇管辖下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城当领事。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在巴黎中风死去。

  创作历程

  1817年司汤达使用笔名M。B。A。A在意大利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意大利绘画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汤达这个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1821年意大利革命失败,许多爱国者身陷囹圄时,司汤达被警察当局作为烧炭党人的同情者而驱逐出境,之后回到巴黎。

  1823年到1825年,他陆续发表了许多文论,并收录在《拉欣和莎士比亚》中。此后,司汤达开始转入小说创作。期间在巴黎出版了《罗西尼传》。

  1827年发表了《阿尔芒斯》,1828—1829年写就《罗马漫步》,1829年发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

  1829年司汤达开始动笔写他的代表作《红与黑》,并于1830年脱稿。

  1832年到1842年,是司汤达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疾病缠身,环境恶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写作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巴马修道院》,长篇自传《亨利·勃吕拉传》,还写了十数篇短篇小说。

  1833年,司汤达再次来到意大利后,在一个朋友家的藏书室里,发现了一批“古代的手稿”。这些手稿真实地记录了意大利十六、十七世纪的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

  司汤达在阅读之后,大感兴趣,认为它们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意大利历史的有益补充”;它们描绘了“孕育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一代天才的风土人情”,便花重金购得抄录权,请人仔细抄录了某些篇章,保留在身边,反复阅读,并以部分翻译加部分创作的手法,将这些手稿改写成短篇小说。

  司汤达在世时,曾选出《艾蕾》、《维多利娅·阿柯朗波尼》(或译作《帕利亚诺公爵夫人》)、《桑西一家》三篇结集出版。在司汤达去世十二年后,他的表弟整理了根据他改写的短篇小说,并加上描写意大利人爱情故事的《瓦妮娜·瓦尼尼》,结成一集,取名为《意大利轶事》出版。

  遗憾辞世

  1842年3月22日傍晚司汤达在巴黎街上行走时突然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2时去世。当时他手头还有好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在司汤达的墓志铭上写着一段话:活过、爱过、写过。

  司汤达综合症

  1817年,法国大作家司汤达来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终日沉醉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大师杰作。一天,他到圣十字教堂参观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和马基雅维利的陵墓,刚走出教堂大门,突然感到头脑纷乱,心脏剧烈颤动,每走一步都像要摔倒。医生诊断这是由于频繁欣赏艺术珍品使心理过于激动所至,这种因强烈的美感而引发的罕见病症从此被称为“司汤达综合症”。

  直到今天,佛罗伦萨的医生仍会不时碰到“司汤达综合症”患者,病情严重的甚至要住几天医院。他们多半是狂爱艺术且极具鉴赏力的游客,野心勃勃,要在几天之内扫遍这座文艺复兴中心城市的艺术宝藏,结果却在接踵而来的视觉冲击中不堪重负。但意大利人对“司汤达综合症”有百分之百的免疫力,对他们来说,文艺复兴的辉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从幼年到迟暮,他们的生活里一直流动着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那个天才时代的气息。

  司汤达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司汤达个人评价

  司汤达从小由于祖父的影响,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成年以后,他阅读了启蒙运动思想家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人的作品,巩固了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启蒙思想的教育,同时也奠定了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在法国与欧洲封建势力斗争的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司汤达勇敢的跨上了战马,三次随拿破仑大军远征万里,驰骋疆场。法国王政复辟时期,他虽然离开了沸腾的法国政治生活,侨居意大利,但却始终关注着国内的政治斗争形势,同时积极投入到意大利民族解放事业,并且拿起了手中的战斗的笔,在文学创作中持续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追求自由的革命之情。

  司汤达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现代派作家将他的作品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司汤达在其代表作《红与黑》中对依赖于与人物的行为同时出现的心理进行深刻分析,使得作品更具有真实的和戏剧性的效果,司汤达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司达汤拿着他的显微镜揭示着动机与感情最微妙的阴影部分,使得其作品主人公比同时代任何传奇作家的主人公更接近生活、更符合他们自己。


  看过法国作家司汤达简介的人还看了:

1.作家司汤达的简介

2.司汤达的简介

3.司汤达的死因是什么

4.爱因斯坦励志故事简介

5.文学家福楼拜的简介

349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