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

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 覃婷830 分享

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之前都要准备好一份教案,让课程更好地进行下去。那么,小学的数学教案要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剪刀、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流程:

  一、 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1、猜角游戏:学生任意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你们想知道游戏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悬念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1. 猜想。 请同学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 验证。 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小结:“猜想—验证”是一种很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

  5.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完全一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没有关系。】

  6、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验证的。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7、游戏的秘密: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用180°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我觉得在课上不能停留在学生对方法的描述上,而应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

  三、师生互动,拓展提高

  1.猜一猜:猜角游戏”

  A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B给出一个角,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 C等边三角形,求三个角的度数。

  2.算一算: 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四边形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基本训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运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师生交流,体验成功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出示

  20.4÷24

  刚才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学习例5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课件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学生自己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生发言

  生读两遍课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出发,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实验情况,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利用庆祝教师节这一活动,既向学生渗透了尊师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

  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呢?

  师板书算式

  7.65÷0.85=

  这个算式和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呢?如果能,请算一算;如果不能,请试着把它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观察、发言

  生思考、动手做

  生观察、发言

  生1:我想,可以把7.65元和0.85元都换成用“分”作单位,这样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就可以计算出得数了。

  生2:我觉得也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这时只要计算765÷85就可以了。

  生3: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想就把这道题看做7.65÷85来计算,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100倍,商就要缩小到它的 ,这样也可以算出7.65÷0.85的商。

  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7.65÷0.85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师:在转化时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呢?(出示竖式)

  师:要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可以向右移动两位。其实,只用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就可以了。(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

  师:要想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用同样的道理,只用划去被除数中的小数点就可以了。(划去被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

  师: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

  (完成如下图所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也照这样试一试,并把竖式补充完整。

  生1:因为第1种方法只适合能够进行单位换算的一些数量,而第3种方法换来换去的有点麻烦。所以,我觉得第2种方法比较好。

  生2:我也认为第2种方法比较方便,而且适合各种情况。

  生观察、思考

  学生完成7.65÷0.85并相互评价

  为了保证竖式的完整性,教师在这里采用了“有意义的传授”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转化过程。加之后来的照样试一试,并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二)练习

  (处理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大家先认真看清题意,可以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计算。

  (三)总结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呢?

  师: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要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再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一)小组接力赛

  1.处理练习四第1题第一行。

  2.处理练习四第2题。

  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桌互说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展示、评价

  生谈收获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加以概括。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练习先易后难,注意了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特别在问题解决当中,注意到了生活情景与数学抽象的联系,凸显了把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6年春小学数学教案

156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