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教育>

内地高中生怎样申请香港本科读预科留学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城市,香港每年都吸引不少学生申请留学,去香港留学优势众多。内地的高中生想要申请去香港读本科预科怎么申请?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留学香港申请本预科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生留学香港如何申请本预科

  高中生出国留学成为留学市场的主力军,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就业前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在综合考虑之后选择去香港留学,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去香港留学;去香港留学应该如何申请,下面看看具体的介绍。

  随着高考的结束,不少香港的高校陆续公布了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时也开始考虑香港高校。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香港一直沿用英联邦教育系统,义务教育期为11年,后接2年的延续教育,学生根据延续教育的成绩入读大学,本科时间为3年。

  香港优质的教育以及师资力量在亚洲名列前茅,在香港就读的内地生不仅可以享受西方教育的氛围,而且由于距离很近,可以随时保持跟内地的紧密联系,不至于在求学的几年内失去已经培养成熟的重要人际网络。此外,汇率下调也使得到香港读大学更具吸引力。在上述众因素的作用下,赴香港读大学将成为未来留学市场的一大趋势。

  申请本科:先参加高考

  要想申请去香港读本科,学生可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填报香港的学校。学生必须参加高考,成绩一般须达到“一本”以上,最好高出分数线20~50分,英语成绩良好。学生可于同年2月先到学校网站完成网上申请填写,缴纳申请费。等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综合背景进行第一批筛选,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将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一律用英语,面试表现优异的学生最终可以入读香港高校。

  这种方式相当于“特殊招生”,招生名额非常有限,每年8所香港高校采用这种方式招生仅1000余人。而内地学生多通过该途径申请就读香港本科,于是水涨船高,造成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只有少量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成功申请。

  申请预科:先读两年再报本科

  学生还可参加两年英国教育制度下的延续教育(如A-Level课程或同类型预科课程),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一般来说接受延续教育的学生年龄段为16~18岁之间,课程分为学业路线和职业路线,学业路线着重于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职业路线着重于培养专门的技能,以便日后早日参加工作。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以英联邦国家学生相等的资格申请香港学校,在香港完成3年本科教育。

  由于该途径改变了内地学生常规的学制,与英联邦的教育系统时间安排相衔接,因此招生名额等同于香港学校直接招收香港本地学生,避免了激烈的入学竞争,申请难度也大大降低。但目前选择通过这种途径申请就读香港本科的内地学生还是比较少的。

  内地学生去香港读书的两大途径

  途径一:提前批次录取。纳入统招,在提前批次录取。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属于统招之列,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提前批次填报即可,不需另行向大学申请报名,不需要参加面试,两校将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今年,两校要求考生高考英语120分以上。

  考生在填报两校的同时,亦可填报其他本科一批的内地重点高校。若考生未被两校录取,也不影响本科一批的录取。

  途径二:独立招生。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之外的其他10所院校实行独立招生。考生独立向学校提出申请,高考成绩公布后,这10所香港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进行录取,一般在每年7月7日前录取结束。报考这10所高校的考生,一般在2月份就可以开始报名,报名截止期限一般持续到6月份。但各校报名时间并不相同,如香港大学书面报名截止日为4月30日,网上报名截止到6月15日。

  另外,考虑到内地就读国际学校和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增多,一些香港高校也在增加多种途径接收内地学生,学生如果没有高考成绩,可凭SAT、IB等成绩进行申报。

  赴香港留学需避免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港校研究型硕士容易申请

  不少同学认为和申请去欧美国家读研究型硕士相比较,申请去香港读研究型硕士比较容易,因此在准备方面会比较放松,把香港读研作为去不成欧美的备选项。

  真相还原:香港研究型硕士申请难度堪比欧美名校

  香港的硕士学位大致分为两大类: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和研究型硕士(research master)。顾名思义,前者是以修读指定的课程为主,完成每个科目的要求就能毕业,后者则是以研究为主,在修读课程之余仍须要完成一篇研究论文才能毕业。研究型硕士对于那些希望就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是增强专业能力和申请竞争力的极佳选择。

  待遇好,但是名额少是港校研究型硕士招生的一大特点。攻读研究型硕士的学生在就读期间会获得的每月约1.4万港币的生活津贴(stipend),相当于从事一份香港本地的全职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由于在学位和收入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类硕士项目的入学竞争之激烈异常。而且,绝大多数系或学院每年招收的研究型硕士的名额都是个位数。如果该项目有学生未能顺利毕业或是科研经费有限,部分院系甚至会在某些年份取消这类全奖类学生的招收。

  目前,本科生申请研究型硕士的难度已经增大,一般申请港校研究型硕士要达到以下条件:“211”“985”高校毕业;本科学业成绩GPA3.5(4分制)以上,平均分85以上;语言成绩,雅思6.5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具有祥光研究经历以及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以及其他条件包括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获奖经历等。 单就对学生本身要求的这些硬性指标来说,能够达标已经不易。

  研究型硕士课程内容以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为主,对独立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要求都较高,而且申请人的研究方向需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密切关系。因此,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刚想研究型硕士成功率比较低。

  误区二:授课型硕士为一年制

  不少学生想到香港读一个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镀金,网络上通常也宣传授课型硕士为一年制。

  真相还原 :授课型硕士学习时间为1-3年

  香港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则成为教育产业化后最吸引内地学生的学制,但一年制硕士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严谨。授课型硕士的特点就是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最长不超过三年。授课型硕士发的学生证是两年的。但是为了节省时间,大家一般都是提前修完学分,一年毕业。授课型硕士的优点是学制短,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业压力相对较小,课程设置日益贴近社会需要,保障学生今后工作中学以致用。对于不打算从事研究工作、职业规划非常明确的申请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一般一年就毕业,对于学生来说在一年的时间内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一年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

  误区三:一定能够享受国际化氛围

  很多内地学生选择到香港读研是为了体验香港的国际化氛围,在和香港当地学生一起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共同学习的环境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真想还原:授课型硕士“内地化”

  由于香港授课式硕士在内地“扩招”,令大量内地学生涌入香港高校,原来的国际化氛围渐渐被“内地化”所替代。以浸会大学2008年新增设的国际新闻专业为例,第一年招收的60人中,超过55人为内地学生,香港本地学生有2人,外籍学生只有1个欧洲人和1个菲律宾人。

  当然,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如果你主动去和周围的本地同学和外国同学接触,多参加活动,香港仍然是一个体会多元文化的好地方。

  误区四 :“放养”式教学

  在香港读研究型硕士,没有导师催着学生看书,基本上比较自由散漫。

  真相还原: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研究式硕士则以做研究为主,更注重理论性。学校指派导师监督学生的研究工作,但导师仅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进行创新性研究,最后写成3万~5万字的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硕士生虽然课程不多,可是全英文授课,课后还要看大量的英文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虽然没有老师会催着学生去看书,但学生却不得不去看书。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真正上升到了理论和学术研究层面,内容相对晦涩难懂。如果不在上课前预习完几十页的知识,可能整节课都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

  误区五:应届生想去香港读商科专业

  香港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发达的金融业以及优质的商科教育资源深深地吸引着内地学子,不少对商科感兴趣的同学都希望能够毕业就去香港读商科的研究生,尤其是MBA。

  真相还原:港校商科硕士多需丰富工作经验

  内地学生最热衷报考的专业就是商科专业,遗憾的是,本科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和G M A T成绩的学生申请港校商科专业95%以上将被拒。大部分香港高校(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商科专业多为管理类,这些专业均要求有工作经验才能申请。比如香港大学的MBA需要申请者至少有三年的管理经验,其他方面要求也相当高。而香港城市大学的环球企业管理专业也需要申请者具有1~2年的工作经验。香港理工大学的商科专业里包含了会计学专业,且其会计学专业位列全港八所公立大学的第一名,该专业很重视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没有相关经验背景的应届毕业生要慎重申请。

  误区六:一定报考热门专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到香港读研的内地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还是以热门专业为主,如经济、金融、法律、新闻、计算机等专业是申请者比较热衷的选择。

  真相还原:热门专业名额有限申请难度大

  经济、金融、MBA、新闻传播、建筑、医学、法律等一向是港校读研的热门专业,提到香港读研,大家都会首先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专业,然而,你是否了解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情况呢?

  热门专业招收很大比例的香港本地学生,并不容易申请。如果刚好某个热门专业符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专业所学,热门专业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仅仅是跟风选择热门专业就不理性了,一来不少热门专业留给内地学生的名额不多,比较难申请;二来未必适合你。

  和很多热门专业相比较,不少理工科专业在香港相对受到冷遇。在升学方面,香港本地人更热衷于读金融、管理或者法律;而人文社科类的基础学科,甚至一些在内地很走俏的理工类专业,相对少人问津。事实上,这些香港在这些被忽视的学科方面,实力不凡。

  误区七:香港相较于国外更容易适应

  香港是离家比较近的具有国际氛围的都市,到香港读研在地理和文化方面都有优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很容易适应。

  真相还原:不懂粤语很麻烦

  对于不懂粤语的内地学生来说,融入香港社会并不容易,到香港需要突破英语和粤语两大语言关,特别是要适应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的不同口音的英语。事实上,为了让内地生适应香港的语言环境,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所内地生最青睐的港校,都会在第一学年设立粤语、英语的选修课,香港中文大学更是将此设为必修课。有的学校会像浸会大学一样象征性地收点课程费,有的高校却是完全包含在学费里的“免费学习”。除了开设语言课程,香港八大高校还都配备语言资料中心,学生可以在那里自由选择学习粤语、英语甚至其他外语,通常而言,各个学校的语言资料中心往往是在内地新生当中人气最旺的地方。而在校园当中,由学长学姐免费开办的粤语帮扶班更是比比皆是。。

  适应香港的研究生生活,也需要很用心,无论在语言方面,还是香港高校的教学模式,都需要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误区八:很快就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

  香港高校实行“全英文”教学,教授大多与欧美名校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很快地学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真相还原:学会聆听各式各样的“世界英语”

  香港高校里面教授来自世界各地,一半以上的教授母语并非英语,而且教授主修的专业也不是英语,所以你听到的,除了非常标准而且流利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更可能是港式英语、中式英语、印度英语、日本英语……你需要适应“南腔北调”的各式英语口音,就像你能够听懂带有口音的普通话一样,也是一种别样的锻炼。

  另外,由于现在赴港读书的内地学生越来越多,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说英语的机会就大幅度减少,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锻炼,这也会阻碍英语水平的提高。

  误区九:世界排名靠前的港校各方面资源都优于内地高校

  香港一些高校在世界范围内排名比较靠前,《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14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虽然比之前名次下滑,但仍排名43,香港科技大学排名57,清华北大分别是45、50。不少学生认为,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各方面资源都比较优越。

  真相还原:一些专业实验设施是短板

  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名校在师资力量、理论水平等方面确实实力雄厚,但并不是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由于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些专业的实验设施会差一些。对一般的理工科专业来说,实验至关重要,这些年国家对科研投入很大,内地的实验设施比较先进、完备,因此很多在,香港读研的一些理工科研究生会选择到内地做实验。

  误区十:读研香港留港就业机会多

  在关于港校读研的问卷调查中,有22.48%的人去香港读研是因为觉得有机会“留下来”。香港商业氛围浓厚,金融业发达,不少赴港商科的内地学生期待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

  真相还原:想说留下不容易

  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就宣布,所有内地生毕业后可以留港12个月,期间可工作或就学。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香港对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阶层的人给予了最大的包容和公平,但是毕竟香港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城市,想留下来并不容易。


猜你喜欢:

1.澳洲留学预科费用需要多少

2.澳洲预科留学申请条件及费用

3.2017日本留学预科申请条件有哪些

4.法国留学本科预科申请流程怎样的

5.法国本科预科留学申请注意什么

383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