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科技>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业、教育领域、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发展前景大好,并且已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人类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篇一

  摘 要: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业、教育领域、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发展前景大好,并且已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人类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和本质及其作用机制,论证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进化的关系,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思维;技术元素

  1 基本概念界定

  1.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产生的学科,人工智能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从而用机器代替人类行使某些方面的职能。人工智能是通过探索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规律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电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的媒介和基础。阿伦・图灵说:“如果一台计算机能骗过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机器,那么它就应当被称作有智能。”如果以此为标准来界定机器的智能,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1.2 人类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与能力,是综合、复杂的精神活动功能,是人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并且把知识和概念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活动往往和记忆力、感知力、思维、判断、联想、意志等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的智能表现在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和逻辑演绎,人类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以及处理都是条件反射式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对各种情况的处理是下意识的反应。

  1.3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理解、判断、推理等。思维往往借助于语言来表达,由直接的感受即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普适性的规律。芒福德说人类是“精神的制造者”而不仅仅是“工具的制造者”,因为人类具备思维能力。

  2 基于“技术元素”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技术元素”这一说法是凯文・凯利提出的,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类意识中涌现出的一切东西,包括技术具象的工具,也包括文化、 法律、社会机构和一切智能创造物。凯文・凯利说:“科技是人类的发明,也是生命的产物。”居所是动物的技术,是动物的延伸部分,人类的延伸部分是技术元素,科技发明是我们基因创造的躯体的外延。

  2.1 人工智能是技术进化的成果

  凯文・凯利认为人类的延伸由思维产生,因为思维具有创造力,才促使了技术的进步,才创造出了以往没有创造出的东西,所以,“如果说科技是人类的延伸,那也与基因无关,而是思维的延伸。因此科技是观念的延伸躯体”。

  技术元素伴随着语言、工具的诞生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从古至今,除了极少的例外,各种技术都没有消失,而是进化成不同形态的技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技物种,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发展,是技术进化的成果。

  2.2 人类与技术共同进步

  一切生物都有天然的借助外力的本领,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或者说是进化,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从来都与人类相伴相生。“技术元素”赋予技术以生命,人是技术进化的动力,而技术的进化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科技与人类正在逐渐融合,或者说人类已经成为科技最适合的载体;“技术元素”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是它的发展轨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类意志的体现。人作为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技术元素”同步运动。

  3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认为人工智能必将取代人类,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沦为机器的奴隶;二是对人类的主体地位有着极度的自信,认为机器始终都是被人控制。前者的依据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其快速,超越了人类智能的进化速度,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只是时间问题。后者的依据是人工智能不具有生命特征,无法融入生物圈从而和自然发生联系,只能作为人类活动的工具而存在。我更偏向于第二种观点,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3.1 缺乏创造性的“特长生”

  人工智能开发出的机器可能是某一个领域的“特长生”却不是全才。比如AlphaGO是围棋特长生却不能唱歌,计算器是数字计算的天才却不能陪人聊天,情感机器人负责陪伴和情感安慰却不能真正懂得人类的喜怒哀乐,如此等等,它们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不会偏离轨道也不懂得创造。

  塞缪尔说:“机器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目前最先进的机器人也是依赖于软件运行,软件是通过人来完成更新升级,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智能的外在表现。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人有特定的背景和生活习惯,人脑的发育会受到所经历的事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所接受的信息,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人脑的控制系统复杂和精密程度远远超过智能机器人,因此,人工智能在技术上不及人类智能,它依赖人类智能而进化,能够胜任人类制定的任务,却缺乏人类智能的创造性。

  3.2 不能思维的人工智能

  在回答“机器能否思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对思维进行界定,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系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载体。“电脑思维”在功能上会向人脑思维不断接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不可消除的界限,“电脑思维”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过程,模拟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人类思维。人脑思维除了能够接受外部信息以外,还能对信息进行主观的加工。人们已经能制造出类人机器人,可是它不能和人一样思维吗,因为思维不仅仅是人脑的生理机能,离开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是不能产生思维的。

  3.3 是辅助而非替代

  人工智能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人类用来改造世界的技术手段,是辅助性的工具,而不是对人类的替代。人工智能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前文说到了技术和人类的共同进化,当人类有能力利用工具来处理复杂繁琐的工作时,这是人类的进化,也是工具的进化。

  人工智能被用于帮助人类进行某项工作,才能解放人力,人类智能才可以更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工智能承担了人类活动中基础的、不可或缺的、复杂的工作,从而使人类智能转向更核心的科研创造以及思维和判断上来。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完全替代

  4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人与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目前人工智能的更新升级必须依赖与人类智能,人类智能的进化程度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先进程度“技术元素”的进化也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一方面出强大的功能,但是它缺乏思维和创造性,这一点是致命的缺陷,工具作为人类器官的延长,是人类智能的外化之物,被人类智能的发展程度所局限。

  参考文献

  [1]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M].熊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尹传红.当机器智能超越人类[N].中国科学报,2015,04(03).

  [3]郑祥福.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5).

  [4]黄铁军.人类能制造出“超级大脑吗”?[N].中华读书报,2015,01(07).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业、教育领域、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初现端倪,发展前景大好,并且已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人类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关论文,欢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6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