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理财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手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一、区别

  1、两者的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反之,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而言带有更为鲜明的总量特征,因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能够直接管理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部门,正是运用货币政策对之加以调控;同时,商业性金融信贷自身的市场化经营原则要求银根松紧的变化大体一视同仁地覆盖其全部资金运动,贷款差别利率等旨在区别对待不同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以调节结构的手段,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和发挥作用,并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日趋有限。宏观经济政策的特定目标,可归纳为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反周期波动、收入公平分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固然都服务于这一系列目标,但由于上述侧重点的不同,各自对于不同目标的作用,便有所区别。比如,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收入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居先;在稳定物价方面,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则排在首位。

  6、调节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有税收、预算支出、公债、财政补贴、贴息等,货币政策所凭借的手段,则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贷款安排等。

  第四,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空间不同。例如,人们可以把货币政策比作一根拴在经济之车上面的绳子,认为当经济向上步入通货膨胀时,它可以拉住其别走太远,但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而无力向上爬坡时,它却无法推动。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经济运行状况下,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差异。一般而言,货币政策长于应对通货膨胀阶段的问题,而财政政策在应对内需不足、解决通货紧缩阶段的问题时更具优势。我国1998—2002年间政策实践中的调控效应,与凯恩斯理论中关于萧条阶段财政政策更具有效性的认识是相吻合的。

  7、两大政策所调控的资金所遵循的经济运行机理不同。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是按照追求微观直接效益(利润)目标的市场原则展开竞争的,只愿意“锦上添花”,即按照商业化原则投向尽可能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和状态良好的企业,这对于商业性金融而言是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与此不同,财政政策下的资金运作在承认市场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并且应该超越微观直接效益的眼界而注重追求长远、综合、宏观、社会的效益,财政政策可以和必须在关注基本民生、施行“雪中送炭”式的支持扶助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8、政策的时差与调节的时滞不同。政策时差,是指决策机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实际上实行新的政策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批准这样一整套程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差较长;而货币政策由于通常是由具备较强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人数不多的高级决策层所制定,其时差较短。调节时滞,是指政策从其调节动作的发生到调节效果的显现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由于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运用某些强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由于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作用于调节对象,其时滞长于财政政策。

  二、联系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 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

  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既有不同的调节重点和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影响和作用范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首先是有内在联系的,同时,这两个政策调控、调节的侧重点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可能更侧重结构性的调节。

  其次,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比较突出;而货币政策可能更多地侧重于保持币值的稳定。

  另外,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的时候作用更突出;而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作用更突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

  一、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

  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政府

  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

  1.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隶属机构,只是名义上的货币政策主体,不能独立地实施货币政策。由于这一模式有利有弊,采取上述模式的国家正在不断采取改进措施,逐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部门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直接对立法机构或直接对总统负责,政府无权左右货币政策的运作。在此情况下,中央银行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主体,这对维护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二、传导过程的差异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必须借助于一些可操作、可计量、能监控的中介指标,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控,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

  1.利率

  利率提高或降低利率可以缩减或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总需求。

  2.超额准备金

  调控超额准备金,可以控制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资金松紧程度,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3.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数倍伸缩的基础,是市场货币量形成的源头。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直接。

  财政政策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进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如扩大财政支出,就会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而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就相应增加社会总需求,这对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态势有积极的效果。

  再如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利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也会起到调节企业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不同

  政策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1.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政策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是能够对有关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政策也就越能快速地发挥作用。

  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1)内部时滞——指采取政策行动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具体而言又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认识时滞——指政策当局意识到发生了问题到决定采取政策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大致是相同的。

  决策时滞——指政策决策者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制定完毕之间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财政手段和变化需要通过较烦琐决策程序,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长。

  行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完毕到开始执行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手段一经决定变更,可以立即予以实施,所以行动时滞较短。至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比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要长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是就“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部分而言的,如果是经由“自动稳定器”实施的财政政策,其内部时滞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内部时滞为零。

  (2)外部时滞——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财政政策通常直接影响收入和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货币政策则通过影响中介指标,间接地影响收入、消费和投资。

  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比货币政策时滞要短一些。它表明财政政策能够更快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但是,这一点常被财政政策所具有的较长的内部时滞所抵销,就总的政策时滞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究竟谁长谁短,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看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2.20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有哪些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259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