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改变支出和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在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所谓乘数,是指财政改变支出和税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效应。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可以通过IS-LM模型进行分析。

  从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实践来看,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各国政府都根据客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并不断完善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财政政策先后经历过适度从紧和积极扩张两次重要的相机抉择实践。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趋于中性,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重新出现;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稳健财政政策是又一次重要的相机抉择实践,旨在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和体制条件。

  通过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有时滞性,因为一个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实的经济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然后,相机抉择具有不可确定性,一来乘数不好控制;二来难以确定要使经济达到预期的程度需要多少时间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具有三个特点

  (1)货币政策本身属于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政策,货币当局之所以要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其目的是要用货币政策所造成的能动性名义国民收入波动来抵消因总需求扰乱所导致的自发性名义国民收入波动,借以调节经济周期,稳定经济运行。

  (2)货币政策对因总需求扰乱所导致的自发性波动的能动抵制作用,从而是对经济运行的稳定作用,是通过"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的具体操作方式而实现的。

  (3)在"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从而扮演了一个"货币列车"的"驾驶员"角色。

  实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三个主要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这是联邦政府对货币实行逐日管理的工具。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中央银行买卖政府金融债券以调整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措施。

  当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或非银行公众手中持有的债券时,就将增加强力货币H的数量,从而按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给的倍增;当中央银行出售债券给商业银行或非银行公众时,就将减少强力货币H的数量,从而按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给的倍减。

  当然,联邦政府除了从事这种积极的调节货币供给的公开市场行动外,还有另外一种防御性的公开市场行动,这就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买进或售出政府债券是为了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用以平衡多余准备金以及非银行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等过多或过少的不良运动,以稳定货币的供给。

  2.改变法定准备率。联邦储备系统可以通过法律改变其成员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影响货币乘数,最终影响货币供给量。例如:在强力货币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提高法定准备率会减少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降低法定准备率会增加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是因为提高法定准备率,要求商业银行系统增加法定准备金,从而导致了信贷收缩,货币供给减少;而降低法定准备串,商业银行系统将出现多余准备金,银行为获利必然增加信贷以减少多余准备金,这就增加了货币供给。

  由上分析可知,改变法定准备率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纵使很小的改变也可能引起货币供给的剧烈变动。但是,因为实际应用上的问题,这一工具很少使用。首先,改变法定难备率的行动是通过法律一次性完成的,不象一般公开市场业务那样具有政策的灵活可变性。其次,降低法定准备率可能要比提高法定准备率容易实行。因为,提高法定准备率可能会由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限制客观上无法很快实现,也可能会由于作为联邦储备系统成员的商业银行会因此相对于其他非联邦储备系统成员的银行而处于不利功竞争地位,主观上妨碍它的实现。

  3.改变贴现率。通过改变中央银行贷款给它的成员银行的贴现率,可以起到调整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作用。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鼓励商业银行借钱,增加高能货币的数量,这样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反之;.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限制商业银行借钱,因为此时借钱需要文付较高的利息,如果商业银行不能保证所借到的钱能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就会减少借款,从而使得高能货币减少,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

  由于改变贴现率的政策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动。所以,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是被动的,仅仅通过改变贴现率的政策往往很难使得贴现控制在理想的水平。此外,贴现率还可能产生政府所希望的和不希望的各种心理效应,例如,贴现率的提高,人们可能会认为货币政策略会紧缩,银行将更谨慎地放款,这显然是政府在试图紧缩货币政策时所希望的。但是,贴现率的提高,也可能使得潜在的贷款者觉得以后贴现串会更高,从而增加借款,这显然与政府提高贴现率以减少货币供给的意图相悖。

  
看了“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3.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4.财政政策的运用工具主要有哪一些

5.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含义

265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