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文化>

十月初一吃糍粑的典故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有些地方称之为“十月朝”。糍粑是十月朝常吃的美食,那么你知道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来详细解答下!

  十月初一吃糍粑的原因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传说以前,辛勤耕耘的牛看到人们乐滋滋地吃糍粑时,自己在一旁默默流泪。人们看到比自己更加辛苦的耕牛下泪时,赶忙将手中的糍粑给牛吃,并做两个大大的糍粑,挂在牛的两角,牵着牛去水边照镜子,当牛看到角上糍粑时,牛就高兴地笑了。

  为了表达人们感激对牛的劳作之恩,每年人们大糍粑,总要给一些给牛吃。后来人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广东惠州,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惠州人称为“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惠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

  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只,喂家中的大小耕牛,既是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也是庆祝他们的生日。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

  就连光绪《惠州府志》也有记载:“十月朔(朔,即农历每月初一),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以报其劳。”里面所指的“粉食”,即糍粑。在清代的博罗乡村,糍粑又有“粉糍”之名。每到十月之朔,大牛和小牛的待遇不尽相同,大牛用粉糍粘牛角,小牛则粘额头。

  “十月朝”这一天,农民除了犒劳耕牛外,还利用新割的稻谷做糕粄,庆丰收酬谢神明,并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为糯谷是迟熟品种,其他晚造稻谷在重阳前后收割完毕,唯独糯谷等迟熟品种在农历九月底收获。农家将新割来的糯谷,舂成米、辗成粉,蒸糕做粄。“十月朝”最有特色的糕食,当然是糍粑。

  包糍粑,最初是用石舂将蒸熟的糯米舂成黏团状,或是用布将糯米饭包起用大木板打压成团,收成的花生炒熟、舂碎,拌上熟芝麻末和白糖,糯米团捏出一小块压平摊在手上,放上馅料,溜溜一转,收口捏紧,一个白胖胖的糍粑就在手心。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十月初一吃糍粑也有养生功效。糍粑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小孩子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民国时期的《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者直径约五尺,寻常者约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一般的糍粑只有巴掌大小。直径五尺的糍粑,大约是祭祖等特殊场合才用。

  糍粑的食物风俗

  湖南风俗

  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原先,要将米挑到很远的井里去淘洗,因家里没有这么多的 水来洗。后来,家里都打了井,也就省了这份挑米的力气。但我发现,老家一些有力气的人仍然舍近求远,宁愿挑着米去离村很远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里水质好,淘洗起来更方便的缘故吧! 将洗好的糯米沥干水后,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甑,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米舀进热气腾腾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时,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时间,然后就准备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一人一根木槌,开始,两人握住木槌使暗劲将石碓里的米饭捱烂。然后扬起木槌对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过程要趁热打粑,越快越好,如时间久了,米饭冷了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捏糍粑时也捏不动。同时,打糍粑还得有技巧,要不时用木槌将糍粑撬起翻动,否则,有些没打着的仍是饭粒,吃的时候就咯嘴了。 还有,打糍粑时要有眼色,把握好节奏,不然,就会将木槌砸在对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烂。因此,并不是每个有力气的男子汉就会打糍粑的。我成年刚学打糍粑时,不是将木槌打在对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场糍粑打下来气喘如牛,手臂酸

  湖南打糍粑风俗

  痛,虎口发麻。 经过一阵“嘭咚、嘭咚”的砸打后,将打烂的糯米饭从石碓里抠出来,女人们立即围着方桌,一人扯一绺糍粑捏起来。捏糍粑当然也有技术,熟练的但见两手翻动,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几捏几捏,然后右手一拧,一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摆在了桌上。如果不熟练,不但捏不圆,而且半天捏不成一个。捏糍粑中要不时在手上搽些黄油和蛋黄,这样不会粘手。 待糍粑捏好后,然后将另外一张四方桌翻过来压在上面,这个时候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纷纷爬到桌子上去踩压蹦跳。待大人将桌子抬开后,一个个薄薄的圆形状糍粑呈现在面前。然后,小孩子争着用萝卜刻成的五角星或囍字印章,粘上红色汁水盖在糍粑上。这时,糍粑就算做成了。 当然,打糍粑时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还能不时吃上一坨糯米饭,当大人们将打出来的糯米饭倒入石碓之际,这时,贪吃的孩子们便会蹿过来抓一把在手,然后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也会乘大人们不注意,偷吃刚打好还温热柔软的糍粑。 打糍粑、捏糍粑是一个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几家人凑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语喧哗,更加衬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小孩子们尤喜欢这种场面,你追我赶,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饭、上桌压糍粑、给糍粑盖红印戳,都是小时候过年有味的事。

  村里糍粑

  把打好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黄豆粉的簸箕里,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在手上黏蜂蜡或茶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黄豆粉、芝麻、引子也就是苏麻等佐料,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又热又有韧性的糯米配上又香又甜的佐料,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停不下嘴来。

  四川糍粑

  材料:

  糯米粉300克、花生粉100克、细砂糖30+20克、清水适量、油少许(擦盘子用)。

  作法:

  1、把30克白糖和糯米粉混合均匀后一点点倒入清水调匀,调成糯米浆;

  2、用纸巾把盘子擦一层薄油,然后把调匀的糯米浆倒入盘内放蒸锅上蒸15分钟后取出稍微放凉;

  3、把花生粉倒入不粘锅里用小火翻炒5分钟至香,然后盛出加入20克白糖拌匀备用;

  4、把稍微放凉的糯米糕用剪刀剪成小块在花生粉里,全身裹上花生粉即可盛盘食用。

猜你感兴趣:

1.糍粑经典典故

2.寒衣节吃什么

3.立冬要吃糍粑是为什么

4.壮族节日饮食礼仪研究

5.糍粑的4种做法

十月初一吃糍粑的典故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有些地方称之为十月朝。糍粑是十月朝常吃的美食,那么你知道十月初一为什么吃糍粑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来详细解答下! 十月初一吃糍粑的原因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7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