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文化 > 中华经典家训有哪些

中华经典家训有哪些

时间: 超财1105 分享

中华经典家训有哪些

  中华流传很多家训,这些都是教子秘方,这些经典家训是中华文化之宝。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华经典家训有哪些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颜氏家训》被称为中国家训之祖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在严肃的道德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对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有高度评价。他说:“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历史中的颜之推三经世变,身仕四朝,以一介儒生保持家业不坠,自有其独到之处。他对立身处世的经验之谈,对后人也自有其借鉴意义。此外,《颜氏家训》还反复强调读书上进的重要性,认为为学贵在真知,不可自欺欺人。这在“反智主义”、“学术垃圾”泛滥的当今社会,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颜之推祖籍山东琅琊临沂,其九世祖在西晋末南渡,迁居建康。颜之推祖父时,举家迁往江陵,颜之推约在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出生在江陵。颜氏家风家教严密,颜之推后来记载,他幼时与兄长一起接受家教:"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

  9岁时,颜之推的父亲去世,此后他由兄长教育抚养。兄长对他充满关爱,不再那么严苛,所以颜之推一度"肆欲轻言,不修边幅"。至颜之推19岁时,爆发了侯景之乱,颜之推此时正在镇守江夏(湖北武昌)的郢州刺史萧方诸身边效力。萧方诸、颜之推战败后一起被擒,萧方诸在侯景军中被处死。颜之推就要被行刑时,因为一名叫作王则的人再三说情,才得以活了下来。

  侥幸活命的颜之推回到了江陵。待侯景之乱平息后,萧铎继承王位,22岁的颜之推出任散骑侍郎,第二年以员外郎身份校订史籍。好景不长,不久西魏攻陷江陵,萧铎被杀,颜之推第二次被俘。南朝梁惨败后,在江陵的文武百官及平民10万人被当作奴隶送往关中。颜之推也在此时到了北方。西魏大将李穆对颜之推很欣赏,就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兄长,在其手下任事。

  北上之后,颜之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想返回南方。26岁时,利用黄河河水暴涨的机会,颜之推带了妻儿,穿越激流,一路东逃到了邺城(今河南临漳)。此时北方高洋废东魏皇帝,建立北齐称帝,南朝梁也已覆灭。

  得知陈代梁之后,颜之推就没有南下,而留在北齐效力。北齐朝廷上也是风云变幻,颜之推聪颖机悟,行事勤敏,升迁迅速,被人嫉妒,他不得不时刻小心谨慎。一次汉人官员联名请文宣帝高洋出巡,也让颜之推签名。颜之推推托有事,未参与联署,结果签名的官员全部被杀。此后颜之推又经历了北齐、北周的兴亡更替,到了隋朝,他受到重视,"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大概在六十多岁时,颜之推去世。颜之推的一生,经历了梁、北齐、北周、隋四朝,目睹了侯景之乱、西魏攻陷江陵、隋灭陈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三次沦为亡国之人,多次虎口逃生,曾一日七百里从黄河上逃奔。经历了诸多变故,目睹了兴亡更替,家国巨变之后,他认识到:"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他撰写家训,教育子女,其中也包含了此考虑。

  《朱子家训》是最经典的家训

  《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曾国藩家训是家教典范

  曾国藩是农家子弟出身,28岁中进士,30岁升为翰林院检讨,37岁那年他连升四级,短短9年从一个农家书生封侯拜相,屡立军功,权倾天下,并且仍得善终,还能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的名字叫曾国藩,就连毛泽东都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只服曾国藩这个老乡。毫无疑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极少数能够参透大道的人之一,他身上一定深藏了很多玄机与秘密。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经典家风家训

  崇德

  1.陆游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错必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胸怀宽广,心系苍生。

  2.林则徐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崇俭

  1.曾国藩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2.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的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崇学

  1.纪晓岚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崇己

  1.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虽晚年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传说73岁时,病危的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父亲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2.陶行知

  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这句话,激励着当时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志士,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门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时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人们,成为许多有志之士为人处世的标准。


猜你感兴趣:

1.古代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2.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作文3篇

3.小学生国学经典年龄阶段推荐书目

4.国学经典诵读课听后感

5.校园经典诵读主持人串词

3634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