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育儿>

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大多数宝宝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已然成为了家庭的核心,宝宝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会接受到全家人的赞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的相关资料,各位家长们抓紧看看吧。

  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一

  父母们不要仅仅赞美宝宝“真棒”

  大多数宝宝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已然成为了家庭的核心,宝宝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会接受到全家人的赞美,比如新学会了一个成语、或者新画了一幅画。这样赞美时间长了,宝宝便感到理所应当受到这些夸奖,而如果哪天没有听到夸奖之词,宝宝便会失落。

  这个问题,初为人母的小文已经意识到了。小文的宝宝三岁多了,从宝宝小时候,任何一点进步都会得到大家的夸奖,于是,宝宝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得到夸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宝宝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种夸奖便被打破了。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面对很多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是家里的“最棒”,因此面对表现并不是很好的宝宝来说,看到老师夸奖了别的小朋友而不是自己,便感到沮丧了。因此,连续好几天,宝宝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活泼爱笑了。

  这种问题在幼儿园大量存在着,有的家长也在反思,每次夸奖孩子的时候,其实他做的并不是特别好,有的时候背诗不是很顺畅,画画也并不是很完美,但是为了鼓励孩子,家长往往选择夸奖式的鼓励,这样便让孩子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败,造成了只愿意听到赞扬的话,而没有听到夸奖便会失落,并且感到与平日里的优秀的自己有落差。

  面对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家长当然是要鼓励,不过往往家长鼓励的方法却是错误的。针对孩子的鼓励,家长应该更加细化,并不是简单的说“真好”、“真棒”,而是应该具体的体现在某个方面。例如,如果孩子画画进步了,家长可以赞美说:“画的不错,颜色涂得非常均匀”、或者孩子唱了首新歌,但是却跑调了,家长可以说:“虽然有那么一点点跑调,不过表演的态度很棒呢。”或者可以让孩子自己评估表现如何,问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呢?”。这样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是否足够优秀,或者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并努力做到更好。

  孩子都是敏感的,面对孩子,不能给予呵斥,也不能单纯的只是赞美,要让孩子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可以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进。如果一个孩子只能接受大家的夸奖,而受不了批评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耐挫能力就会很差,这样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耐挫力与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很好的掌握住它们,这样孩子无论是在学校也好,或者长大后步入社会也好,都会对自己产生很重要的意义。

  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二

  父母的8件错事会让宝宝“变笨”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可爱,宝宝一旦新学会了儿歌或者诗词,父母都会感到很骄傲,会认为宝宝很聪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都在做一些“错事”,而这些“错事”会让宝宝“变笨”,现在为大家列举8件事情,看看你们有没有涉及到呢?

  一、与宝宝不亲近

  有的父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宝宝并不是很亲近。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宝宝长大后人际交往的基础,而且会影响情商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接触,与孩子玩一些他感兴趣的游戏、讲一些他喜欢的故事,有了父母的关爱,孩子才会快乐的成长。

  二、一味的让宝宝看电视、手机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时间陪宝宝玩,或者宝宝过于吵闹,便用电视、手机转移宝宝注意力,让宝宝养成每天必看电视、必玩手机的习惯。电视、手机等这些产品都会影响宝宝的视力,3岁以下宝宝的视网膜还未发育完全,长时间的看电子产品会严重影响到宝宝视力的发展,甚至会让宝宝过早的近视。因此,家长应该限制宝宝看电视、手机的时间,同时陪伴宝宝一起看一会动画片或者玩一会游戏,既能与宝宝共同探讨,又增加了亲子时间。

  三、缺少与宝宝沟通的时间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等诸多原因,都会忽略与宝宝沟通的时间,尤其是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会认为现在还没必要跟孩子沟通,等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再说也不迟,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从家长的一个眼神中宝宝也会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关爱,更何况是语言,充满爱的语气和语调会让宝宝有幸福感,幸福感十足的宝宝情商势必会发展的好一些。而且,父母跟宝宝不停的说话,宝宝其实都是记在脑海中的,等到某一天,他也许突然脱口而出了。

  四、对宝宝过于冷淡

  研究表明,新生儿看到妈妈的脸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如果看到的是妈妈正在看着自己笑,那么宝宝会更加开心。也许因为宝宝太小了,家长可能无法从宝宝表情中读到他的感受,但是其实他心理都相应的做出了反应。因此,面对宝宝,尽量收起因为工作的愁眉不展,也不要流露出你对他的不耐烦,经常让宝宝看到的都是笑脸,宝宝的性格便会活泼开朗。

  五、阻碍宝宝探索世界

  宝宝从出生之日起,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内容,宝宝天性使然,都会喜欢探索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要阻碍宝宝探索世界。例如,宝宝在半岁左右的时候,便喜欢扔东西,不要把这种动作当成是宝宝淘气,而是宝宝在探寻因果关系,扔掉的东西再弯腰捡起来,从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学到知识。因此,作为父母,不应该磨灭宝宝求知和探求的欲望。

  六、因与其他孩子比较,批评自家宝宝。

  很多家长都喜欢相互比较,比较孩子说话的时间早晚、会走路的时间早晚、身高体重等方面,然后发现自家孩子某项发育的不如其他孩子,便会批评他或者与语言上带有贬义的色彩。每个宝宝的发展情况不同,而且都会有各自的发展侧重点。有的宝宝语言发育的好,有的宝宝体能发育的好,这些都不能代表什么。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因为比较而否定自家宝宝,宝宝长大后便会容易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七、在宝宝不听话的时候打他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听话的宝宝,因为宝宝只是孩子,并不是成人,没有成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加上对世界的好奇及叛逆,要想让宝宝完全听大人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遇到宝宝不听话的情况,家长应该耐心给予讲解,或者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他,更不要打他,宝宝会感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会影响他今后的性格发展。

  八、不帮宝宝建立秩序

  宝宝是在重复中学习的,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建立秩序,不玩的玩具要放回原地、吃饭的时候要坐在餐椅上自己拿着勺子吃,这样长时期的行为便会形成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宝宝便会明白固定的规则,拥有有秩序的性格。

  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严格意义上说,大部分的宝宝智商都不会相差很多,宝宝的发展在小时候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宝宝更加活泼聪明,上述的八点请家长谨记,多抽出些时间陪宝宝沟通和玩耍、不要因为比较而否定宝宝,要让宝宝体会到家长对他的爱,并且要鼓励宝宝的探索精神,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聪明。

  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三

  孩子打架 家长应该如何做?

  孩子在一起玩耍,吵架打架在所难免,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抢夺一个玩具,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纯的玩闹。面对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家长们往往不愿意看到自家孩子吃亏,但是面对孩子寻求帮助的眼神,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忙。今天,专家为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

  一、更加关注弱势的一方

  面对两个孩子打架,家长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强势的那个孩子,不停的批判那个

  孩子的暴力行为,或者有的冲动的家长直接上去反击,不过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被欺负的那个孩子,由于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创伤,他更应该得到安慰。家长可以询问被欺负的孩子,身体哪儿觉得不舒服?或者跟他询问对方为什么会欺负他,并且告诉他自己也不认同那个孩子的解决方法。来自家长的同情和安慰,会让被欺负的孩子心情好很多。

  二、如何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的介入只是为了替自己孩子出气,而真正如何解决问题并没有仔细考虑。

  一旦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家长应该先询问原因是什么?并针对原因进行解决。例如如果只是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家长可以分别与两个小朋友谈论,公共场合的玩具应该如何分配会更好?或者找到另一个可以吸引小朋友的玩具,两个人都有喜欢的玩具了,争吵便结束了。而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帮孩子出气,会惹恼对方的家长,矛盾更加升级,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矛盾。

  有的时候,询问孩子认为该如何解决事情也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校篮球队的一次比赛后,一个水平一般的孩子家长给教练写信认为孩子没有得到与主力队员同等上场的机会,而他们也是付了同样的钱的。教练把这封信转给了每一位家长,而其中一个主力的孩子提了很中肯可行的办法,他认为应该视对手实力来定上场的阵容,如果对方实力较差,那么可以安排水平一般的选手上场,最后再根据情况让优秀队员替换,但是如果对方实力很强,那么只能派优秀队员上场,因为这是代表了学校的荣誉,这个建议得到了一致赞扬。

  孩子之间的争吵往往只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而且他们会在争吵完迅速忘记,又开开心心得一块玩耍,因此家长不必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过度紧张,有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未尝不是件很好的事情。或者与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原因与解决办法,锻炼了孩子的分析事情的能力。而如果父母过多的参与,不仅不会真正解决问题,还会将问题尖锐化,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困扰。

  
看了“中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中班家长育儿知识

2.幼儿园中班家长育儿文章

3.中班家长育儿心得文章3篇

4.家长育儿知识中班

5.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文章

26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