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生活技能学习 > 购物知识 > 该怎么去选购望远镜

该怎么去选购望远镜

时间: 春燕1108 分享

该怎么去选购望远镜

  想要看到更远的事物、天空或者天上正在飞的小鸟,就要使用望远镜了,你知道该怎么选购望远镜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该怎么选购望远镜,希望能帮到你。

  明确购买用途

  观星?观鸟?观景?收藏?逛博物馆看文物?我个人近期买了新旧好几个望远镜,是因为:1,淘到一个便宜的二战英军望远镜,觉得历史感让我着迷,修理过程中进了相关论坛,被毒到了;2,突然觉得身处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鸟很多,于是觉得想认真地观观鸟。(我的爱好其实后来转成了烧钱的拍鸟我会告诉你吗,555……现在望远镜的用途是啥?三脚架上对好焦,拿望远镜看水鸟的动作,对应地按快门……)

  用途决定规格

  规格的意思是望远镜上经常标明的“X*XX”,例如8*40,意思是放大倍数8,物镜有效口径40毫米。在选择时,不可一味求大口径、大倍数。

  倍数方面,一般认为手持情况下,超过8倍则脉搏带来的抖动对观测就带来明显的影响(注意,抖动不完全因为重,在重量不过分时抖动主要因为脉搏,这是无法避免的,而倍数高就会使同样幅度的抖动在视网膜上显得更加明显),而且同等情况下的视野会变窄,大倍数还有个问题就是一般最近对焦距离相对远个几米。倍数猛增时,如果技术水平不变,还会带来各方面的成像水平劣化。因此如果是同品牌同系列有多种不同倍率的产品,一般6-8倍是最被推荐的,而且各种不同用途推荐的倍数重合起来最折中的也是8倍。大口径呢,带来大的通光量(按平方来增加的哦),更好的色彩饱和度(饱和度低,感觉就像有点雾霾),但也会导致畸变和色差控制难度加大,重量加大(不仅是物镜,棱镜也得加大的)。

  例如,我近来凑合拿星特朗15*70手持去观鸟,就感觉非常不稳,尽管物体拉近了,但跟朋友的8*30对比,发现15*70还不如8*30细节多;另外视野狭窄也很难找鸟。我使用了各种办法增稳,最稳定的姿势是把镜筒抵在固定的树上或柱子上,可是这种机会比较少。其他把手臂顶胸口之类做法以身体为增稳支撑,仍然无法避开晃动和脉搏。能上架子当然最好,但单脚架效果一般,三脚架携带不便。

  如果目标不特别明确,那么一般认为8倍,30到40的口径是比较百搭的。观林鸟的话,口径可适当加大,例如我选了45,觉得夜间表现就好些,在离路灯较近的地方,能勉强观看猫头鹰。观海鸟、湿地鸟的话一般上大倍数单筒,上脚架。观景的话,应该找一个景深比较大的。观星的话,要么就选7*50、10*50之类经典,要么就继续加大倍数和口径,搭配脚架,要么就上稳像镜。看博物馆展品,一般只能选搞宾得的“虫虫镜”(最近对焦距离0.5米),或者国产的一款8*25单筒微距镜。如果是玩收藏,那请移步专业论坛或者ebay海淘,望远镜这么小众而昂贵的商品是不会有很多流落在咸鱼的。

  宾得虫虫镜设计特殊,除了最近对焦距离短,近距离还会缩小物镜间距,对于合像很有帮助。国产微距镜可能是难以低成本地采用这个技术,只能做单筒。

  手持望远镜有好些常见规格,例如6*30,7*50,8*40,10*50等,都是有其不同侧重的。这里要引入一个常见的参数,口径除以倍数得到的exit pupil,出射瞳孔直径。人的瞳孔白天/强光时直径2-3毫米,正常直径5毫米,昏暗情况直径可放大至7毫米(最大直径随年龄增大还会缩小),当望远镜出射瞳孔直径小于人瞳孔直径时就会觉得视野非常黑暗,因此8*20类小镜子一般只适合白天用,卖点是轻便;而7*50的镜子exit pupil在7毫米多,夜间观星非常合适,在航海这类环境晃动的场合也合适(瞳孔不容易脱离望远镜出射瞳孔范围),是一个经典规格。10*50这个规格也被很多观星人推崇,因为“年纪大了就用不着7毫米的出瞳了”。对于通用用途,5毫米exit pupil足够,8*40左右的规格放大倍数大于6*30,而重量和抖动在可接受范围内,比较平衡。入门镜子中口碑很好的朗锋画王系列(有标准版和经济版,经济版号称重视光学,做工精细度折中,似为靠谱的入门选择),其8倍版是比较平衡实用的主打。

  出瞳大还有一个好处,外接手机拍照比较方便。顺便说一下,用手机在望远镜目镜后拍摄,其实是很节约而效果过得去的一个“打鸟”方式,预算有限的观鸟者可以考虑,现在一个转接座只需要几十人民币。下图就是一个很差的例子……但它再怎么差,也让我能够在过后查到这是一只伯劳,著名的“屠夫之鸟”,激动了一下。

  这张是少见的稍好的例子,是用便宜单筒观鸟镜接便宜中兴手机拍的,印象放大倍数在20-30倍之间。

  出射瞳孔直径的平方是所谓相对亮度,这是某规格望远镜理论上能达到的最大亮度值。实际能达到多少,与光学组件用料和镀膜息息相关。高档望远镜内所有玻璃表面均镀了多层涂层来最大限度消除反光(这就叫full multiple coating,FMC)。低端一些的产品要么镀单层膜(只能降低窄波段的反光),要么只在最重要位置镀多层膜,二者色差和亮度会有区别。

  当然,如果你有闲钱(六千到八千人民币起)上稳像望远镜的话,倍数选择主要考虑的就是不同倍数带来的视野、边缘变形等区别了

  重量方面的考虑

  我个人觉得,不必追求极端轻巧,也要考虑使用场合。我个人实际对比发现,500克左右的视得乐8x30(那些更小的随身镜重量能轻到200多克)非常轻巧,固然适合徒步携带,但另一个900克的杂牌7x50镜子观测反而稍稳,因为手抖对其影响减半(惯性大嘛),而出瞳又大。不过,到了1100克的8*45就觉得有点嫌沉,必须摘眼镜抵目,才能比较稳定。所以重量问题见仁见智,非常主观,要多试用。以下是我使用和试用对比的部分望远镜。

  视得乐8*30给我的感觉是,饱和度一般,夜间消光很差,轻,但保罗结构仍然不够小巧。同样的价格,我可能会选择买一大一小两个镜子搭配着用,8*45保罗+8*20屋脊。当然了,整体光学表现是过得去的。同事是在迪拜买的,似乎价格比国内实惠点。同样规格的话,我个人会选朗锋8*30轻骑兵,700克,比它重200克,其实更压手(抖动反而可能小点),而各方面也过得去(尽显穷逼本色……)。比较有追求的话,可以考虑西光战神8*30,论坛口碑也不错,视野比轻骑兵稍大,重量一样,不过得注意别买到带分划的版本。再要发烧,那就得上施华洛世奇“海白菜”8*30了。

  破除一些迷信和强迫症

  首先,对于入门产品,一定的畸变不要太介意。从望远镜中看去,视野不可能是边缘没有模糊与变形的,差别在于程度大小。望远镜的设计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例如降低畸变一般需要在目镜内增加平场镜,但增加镜片就会导致整体透光率降低而且增加重量和复杂程度,所以即使是中高档望远镜,根据设计意图的不同,也有畸变明显的。本来人眼对边缘的像质也没那么敏感,边缘的图像拿来作为搜索目标时的视野就够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内部的小灰尘不要太介意,并不影响使用;镜片上一些小灰尘的话就更不要太介意了,强迫症患者猛擦的话对镀膜寿命容易有影响。用气吹偶尔吹吹最好。

  要小心“噱头”。例如,美国、俄罗斯军用望远镜,固然听起来拉风,但由于其设计意图是“清晰”,对颜色的还原不那么重视,所以偏色情况普遍,俄罗斯偏黄美国偏粉红(粉红的据说是因为里面有激光防护镀膜),买来观鸟就不合适了,买来收藏、偶尔观景还是不错的。有些人喜欢测距分划版和罗盘,但这些会占用视野且降低透光率,买娱乐望远镜时最好要避开,确有实用需求或者收藏古董的话另说。

364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