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生活技能学习 > 学开车 > 开车低头看手机的危害性

开车低头看手机的危害性

时间: 春燕1108 分享

开车低头看手机的危害性

  近年来,人们在交通活动中接打电话、刷微博、聊微信等现象越来越多,“低头族”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开车低头看手机的危害,希望能帮到你。

  开车低头族的危害性

  危害一:有数据显示,注意力不集中占全部车祸的80%,开车过程中寻找手机,会增加9倍的车祸几率。

  危害二:开车不良习惯调查显示,开车接电话、发短信、刷微博等习惯仅次于不系安全带,所占比重达20%。

  危害三:开车时,手机正在慢慢偷走司机的注意力,从反映时长概率来看,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占23%,也就是说开车发短信出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此外,吸大麻发生车祸的概率占21%、酒驾占12%。可见开车发短信比醉驾、毒驾更具危险性。

  危害四:当车速在60km/h时,低头看手机2秒,相当于盲开36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20米。用智能手机打开并阅读一条微博需要12秒的话,相当于汽车盲开约216米。

  “低头族”的存在

  交通安全隐患及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通讯技术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悄然改变。现在,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也是人们获取资讯、便捷社交、生活缴费、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因而催生了一个新群体——“低头族”。

  “低头族”类型

  “低头族”指的是习惯性地在一定时间、地点,频繁使用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的人群。据香港研究协会调查发现:53%的受访者已患上“无手机恐惧症”;26%的人每小时低头看手机超过十次;11%的人每三分钟查看手机一次;75%的人会在如厕时玩手机,甚至有19%的受访者曾不小心把手机跌进马桶。

  生活中,“低头族”也是交通参与者,笔者根据交通参与者出行方式的不同,把“低头族”分为机动车类“低头族”、手握式车类“低头族”、行人类“低头族”。

  “低头族”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妨碍驾驶。

  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对驾驶车辆形成较大妨碍,当驾驶人一手使用手机,一手控制方向时,对车速、车距的把握都可能拿捏得不够准确,极易引起交通事故,增加了行车途中的危险系数。实验表明,看清一条短信最快需3秒钟,当机动车以60公里每小时行驶时,2秒钟可开出33.3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数十米,而随着车辆速度的增加,低头引起的盲驾距离也将更长。有关数据显示,开车看手机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打电话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有一部分致命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行人低头使用手机对路况掌握不准,其危害不容小视,崴脚、摔跤、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

  分散注意力,反应力下降。

  驾驶或行走过程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分散注意力,妨碍驾驶人或行人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当发生紧急事件或突发情况时,使用手机的驾驶人或行人的反应速度将不及正常行驶或行走的时候,易造成交通事故。英国运输试验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还慢,年轻人驾驶车辆接打手机相当于70岁老人驾驶车辆。

  降低道路通行率,致交通拥堵。

  开车接打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反应速度下降,操作不够灵敏,车辆慢速前进,降低了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易引起交通拥堵。当遇到上、下班交通高峰期,人、车流动增大,一旦出现短暂的交通拥堵,便又给了驾驶人玩手机、发微信、刷微博的机会,然而这个机会又给了交通秩序反作用力。有不少“手机控”在路面拥堵时拍摄照片反映情况,殊不知此举有可能加剧拥堵。据测试,在拥堵路段,行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驾驶人比正常行驶时要多用3%的时间。同时,在等待信号灯时,经常可以看到驾驶人低头玩手机,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注意到信号灯转换;当注意到后起步通行,通行率已然下降。

  预防治理“低头族”策略

  为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有效减少因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而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针对不同类型的“低头族”要对症下药。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全方位监管。交管部门要加强一线执法,采取多种方式治理“低头族”交通违法行为。一是通过科技管控,利用电子抓拍系统对驾驶车辆使用手机这一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二是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在日常整治行动中对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严查严处的力度,震慑交通违法者,杜绝侥幸心理。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安全意识。宣传部门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双微”等自媒体平台及时将因“低头族”引发事故的图片、视频及严重后果制作成案例,发布相关信息,倡议人们开车时不要拨打手机;二是要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画册等传统宣传方式开展交通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使用手机”。

  通过各类宣传活动让交通参与者从自己身边的事或人,认识到低头参与交通的危害性,提高交通安全认识,从血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规范个体交通行为。另外,可以借鉴外国治理预防“低头族”的方法,印度尝试利用3D斑马线,提醒路人减速慢行;德国人发明了低头红绿灯,行人在低头时也能看到红绿灯。

  3、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支撑。我国目前只有针对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时的低头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且处罚力度较低,缺乏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行人低头行为的处罚规定。因此,在违法处理方面,可加大对低头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把“低头族”的危害提升到和醉驾的同等考量,使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低头族”的危害,自觉拒绝开车接打手机。

  4、利用社会力量监督、曝光“低头族”违法行为。在对“低头族”的预防治理工作中,可开通网上举报、短信举报、电话举报等,通过“随手拍”等方式,曝光低头交通行为,提高“低头族”的交通安全意识。鼓励广大群众举报开车接打手机行为,发动全民积极行动起来,将维护交通安全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养成文明的出行习惯,减少低头行为。

36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