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理财知识>理财篇>

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

时间: 周洋957 分享

  我国大多数银行跨行转账都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不过近年来,跨行手续费也有减少甚至免除的趋向。2016年各银行诸多手续费收取标准是怎么样的呢?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以下资料整理。

  转账免手续费的银行

  跨行转账免费的银行有哪些?

  目前,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这12家银行跨行转账都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以下银行同城转账也是免费的: 工商银行、农行银行、中行银行、建行银行、交行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广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

  其他转账免费途径:

  支付宝手机客户端转账。

  微信转账。

  五大行手机银行转账。

  2016年12月1日起同行异地存取现、转账免手续费 。

拓展阅读:中国第一家银行

上海是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之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商有利银行于1847年在上海开张,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于1896年在上海开业,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

到上世纪30年代时,上海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远东乃至世界的金融业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的6号大楼,原是“会德丰拍卖行”, 19世纪中期后,美国的旗昌洋行由广州移至上海,通过交易,此地成了它的物产。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又从旗昌洋行手中买下此楼,并于1897年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旗昌洋行(Russell&Co.)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资公司,1818年由出生在康涅狄格州(State of Connecticut)米德镇( Middle Town)的商人罗素(Samul Russell)创办于广州。从事广州至波士顿之间的跨国贸易。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鸦片,主要贸易伙伴是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鉴(1769-1843) 。

轮船招商局是晚清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之一。李鸿章得皇帝的许可,于1872年12月成立轮船招商局。1873年6月著名买办唐廷枢、徐润等加入,唐担任轮船招商局的第一任总办。后唐前往天津,由盛宣怀继任。 李鸿章对轮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权力。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保护下,除了有漕粮专利生意外,还得到政府的贷款,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 成立之初,轮船招商局就加入与美资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船只、码头和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与2家英资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达成协定,共同垄断中国水运。由于在制度上落后于对手,英资轮船公司不久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通商银行的诞生,距第一家外国银行在沪开业已50余年。此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钱庄、汇号、银号等。1897年5月27日是中国金融史上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人创办的银行开业了。这天上午人们看到一面写有“中国通商银行”几个大字的长旗,在外滩6号大楼的屋顶竖起,许多要人前来祝贺,广东路上停满轿子,场面十分热闹。 中国通商银行开业资本原定500万两银子,实收250万两。其中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出资100万两,李鸿章等官僚和买办个人出资近80万两,余为商股。开办早期,帐册、单据等全用英文,并加入外商银行的同业公会。

李鸿章(1823-1901) , 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上海为中国通商银行总行,天津、广州、北京、汉口、重庆、香港设有分行。早期业务较为顺利,放款给铁路、民族企业;也向外商如美孚、祥茂、礼和等洋行放贷。经清政府批准,银行还发行钞票,有银元券和银两券两种,票面为1、5、10、50、100元或两。 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有内外阳台,东印度式建筑风格。随着业务发展,中国通商银行决定拆旧建新。 新楼建于1906年,由英商瑪礼逊洋行设计,砖木结构,假4层楼,占地面积1698平方米,建筑面积4541平方米,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 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1、2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楼顶南面为平台,可容百人,是观光黄浦江潮水的胜处。3层朝西一隅也有平台,后被使用单位改建成会议室。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 抗战时,此楼被汪伪政府占有,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从重庆迁回此楼。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中的官僚资本收归国有,此大楼则交给长江轮船公司使用,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它的创办者是洋务派官僚盛宣怀,资本定额500万两,先收一半,最大的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总董为张振勋、叶成忠、严信厚、杨文骏、刘学洵、严滢、朱葆三等9人,由盛宣怀指派。 该行在香港、广州、天津、镇江、北京、汉口、九江、汕头等地设立了分行,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为准,在总行和重要口岸的分行都用洋人为大班,规章制度也仿照汇丰银行,帐册、簿据等全部用英文记载,还加入了外商银行同业公会。

该行在创办之初就获得了钞票发行权,发行银两和银圆两种钞票,为中国最早的银行券,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在中文的一面印有“中国通商银行钞票永远通用”和“只认票不认人”。发钞、存款成为该行主要的资金来源。 该行的放款户最初主要为外商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也有少数近代工业。因各地分行相继发生分董等舞弊事项,呆帐增多,1900年北京、天津两行又在八国联军入侵时遭到焚烧抢劫,1903年日本人又伪造该行钞票引起挤兑风潮,损失惨重,各地分行陆续裁撤,到1905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分行和烟台支行。 从1905年起,该行得到部分铁路外债存款,业务有了起色。从1905到1911年,该行从发钞得到利润80万两以上。

1916年盛宣怀死后,行务由董事傅筱庵控制,他积极投靠北洋政府,大量购买公债,并用资金支援孙传芳的军队,他还利用当招商局董事的权利为孙供应船只,运送军火与军队,在孙的支持下,傅筱庵于1926年取代虞洽卿当选为上海总商会第6届会长。1927年3月北伐军抵达上海后,傅被通缉,逃往大连,该行遂由王新贯主持行务。 1931年,经虞洽卿等人疏通,国民党政府撤销通缉,傅返回上海。仍任董事长。他通过关系,获得加发新钞的权利。1932年,该行资本为350万元,并改组增添杜月笙、张啸林等为董事。

1934年存款增到3100万元,比1929年增加了4倍多。发钞额达2900万元。放款也显著增加,达到3000万元,比1929年增加了2倍多。但因放款中相当部分是以厂房设备和北洋政府发行的债券作抵,有些根本没有抵押品,导致呆帐增多,但为了装点门面,欺骗社会,该行自1934年起,化210万元巨资,在江西路福州路口建造17层的营业大厦,加剧了资金短缺。 盛宣怀(1844-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流,逝世于上海, 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创始人, 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

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该行出现挤兑危机,经常务董事杜月笙出面维持,才平息了风潮,同年6月由杜改任董事长。因币制改革,该行结束发行业务。同时因亏损太大,该行不得不将新厦以150万元的低价卖给宋子文组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

1937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又迫使该行接受增拨官股3475万元(以复兴公债抵充),将原有商股折合成525万元,合成400万元,该行遂成为官商合办银行。该行改组后,实权仍掌握在杜月笙手中,他大量购买公债,从事投机。 抗战爆发后,该行于1938年与四明、中汇两行在香港设立联合通讯处,继续从事投机经营。1941年,该行在重庆设立分行,1943 年升为总行,并陆续在后方设立分支机构,曾组织运销公司,一面从敌战区购入日用品运往内地,一面把内地的原料和农副产品运到敌战区,积累了不少的外汇和黄金。 抗战胜利后,该行上海总行恢复整顿,因受中央银行委托代兑伪中储券,存款一度回升,1945年底达198,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4倍。

1946年杜月笙又因贷款给军统局的关系,在银行资金不足时可随时获得该局的调剂,得益不少。 这一时期,该行大量投资文化新闻事业单位,包括上海商报、大晚报、中国出版社、大东、世界等知名机构。但因内战爆发后,经济崩溃,该局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至解放前夕,除一些房产外,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该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1年5月,它和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等四行在金融业内首先组成联合总管理处。

1952年12月,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207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