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旅游知识 > 旅行常识 > 2017婺源一日游景点攻略(2)

2017婺源一日游景点攻略(2)

时间: 春芳953 分享

2017婺源一日游景点攻略

  2017婺源特色餐馆推荐

  村里村外大碗菜

  婺源第一人气餐厅,婺源特色菜一站品尝地。

  简介

  农家风味的餐馆,在当地颇有名气,以至于即使是一到饭点就有人排队,网友也很推荐。装修古朴,服务员都很热情。总体来说,婺源的特色菜在这家店都能吃到,性价比也确实不错。

  地址

  婺源县文公北路162号

  电话

  0793-7367977 0793-7367988

  光明茶楼

  曾作为电视连续剧《青花》的摄制场地之一。赵雅芝、斯琴高娃曾在此品过茶。

  简介

  走进李坑,沿着小溪经过大夫弟,申明亭,再缘溪而上即可到达。名为茶楼,却也可以吃饭和住宿。茶楼开在村子的腰上,二层楼占了制高点,可以俯瞰李坑全貌,成片的徽派建筑的屋顶尽在眼前,是观赏李坑景色的好地点。 地道的农家菜,价格实惠,还可以住宿。

  地址

  婺源县李坑村

  电话

  0793-7370999

  婺源第一楼

  简介

  酒店按古典建筑风格进行装饰,既华丽又不失典雅,酒店一楼为大厅,二楼设12个包厢,能同时容纳200人用餐,酒店以婺源特色菜及徽菜为主,同时兼有赣菜、湘菜、川菜等特色菜系。

  地址

  婺源县文公北路(方汇小区大门对面)

  电话

  0793-7256789

  查记酒坊

  当地有名的老字号酒坊,可以免费尝酒。

  简介

  李坑是查记酒坊的总店所在地,其实说来,李坑有两家查记,进店仍然是标志性的兰花布,台前摆着大缸大缸的酒,按照各种味道摆放,如果想尝鲜,老板会用竹筒舀上一小杯,味道淡,度数不高,即是不喝酒的人也可以来上一杯。

  地址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景区

  口吕品酒店

  简介

  主要经营各类婺源特色美食,即可满足个人就餐,也可承担接待各类旅行团。

  地址

  婺源县书乡路

  2017婺源特色小吃推荐

  糍粑

  在婺源,每年的六月六,或小孩的周岁生日,每家都要轰轰烈烈地做一回糍粑,除了少数留给自己吃外,其余的都散发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以示喜庆。

  几天前,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一是请人。做糍粑,要四五个人合力,主人需提前到邻居家中,请好帮工。乡间农民大多纯朴,虽没有工钱,但邻居除非急事,都一口答应。二是准备原料,最主要是糯米,需用筛子细细筛过一遍,筛去虫子、杂质等,做糍粑的每一粒糯米都要饱满圆实,喻示着小孩结实健康;其次是木杵、石臼等,也要洗干净、晒干,像沐浴后盛装待客的小孩,专等喜日的来临。

  喜日到来,一大早,主人就会起床,劈柴生火,烧水蒸米。水烧开后,在锅中放入一个大蒸桶,里面盛满昨夜就已泡好的糯米,罩上盖子,让糯米在白气缭绕中,敞开无私的胸怀。

  糯米蒸熟,帮工的汉子也陆续来到,喝上一口茶,抽上一根烟,工作之序曲就开始唱响。将蒸熟的糯米倒进洗好的石臼里,几名汉子各拿一根长约两米、半径约7厘米的竹筒,名曰捣米筒,开始捣米,每一下都落到实处,深入糯米之中,再拔出,再捣入,使得糯米成胶状,浓浓地粘结在一起。

  捣完,再开始舂米。一名汉子坐在石臼边,不时翻动,便于舂打;另一名汉子就拿起木杵舂。舂是个很累人的活,既要臂力,也要技巧;既快不得,也慢不得。快了,易舂到翻动人的手;慢了,舂不均匀。所以,常要不了十几分钟,舂米的汉子就会大汗淋漓。这时,就有其它的汉子接过他的木杵,继续糯米的舂打。

  舂完,主人拿来一个竹匾,将糯米团放入其中,几个汉子一齐上阵,左右手合作,挤、捏、压,做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做好,放在通风处晾上个把小时,糍粑的雏形就大致完成。一个个整齐地码在竹匾中,白净而光滑,甚是好看。

  这时,主妇们开始粉墨登场,用一根筷子,头上剖开,夹入小木棍,成花状,然后沾上红墨水,分别在各个糍粑中间点上红点,只见她们的巧手在糍粑间翻飞,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要不了几分钟,糍粑就都抱着中间的红点,像成熟的果子,等待人们的享用。

  当然,也有人家,不点红点,而用上一个大碗,放入芝麻,搅入白糖,把糍粑放进去滚上一滚,糍粑上就布满了星星点点的芝麻,风味大不同。

  糍粑做好后,主人多会叫上几个小鬼头,分成几批,把糍粑装入篮子,给街坊邻里送上一些,共同享用。小鬼头们都很乐意,因为既有美味的糍粑可以享用,又能享受各家各户感激的目光。

  家中有了糍粑,主人会用煎、炸、烤、蒸、煨等多种方法,做出脆、甜、香、滑等多种味道。至此,糍粑就成了乡间农民难得的一道美味佳肴,充实着他们贫而不贱、富而不奢的餐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成长、直至老去。(此文曾刊登于《婺源报》)

  糯米子糕

  糯米子糕,以优质糯米为原料,拌入鸡蛋、精肉、黄芪等,色泽金黄,滑而爽口,粘而不腻,营养丰富。

  每逢喜事,或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主妇们都会做上一盒,以示庆祝,用来款待远方的客人。

  糯米,是很常见的,每年各家各户都要种上约半亩地。做子糕时,主妇们会拿出平日里贮藏的糯米,细心地淘洗两至三遍,多了容易破坏糯米的营养成份,少了不易洗干净。淘洗完,再浸泡一个晚上,这样糯米容易蒸熟,做出来的子糕也更松软,味道更佳。

  鸡蛋多是自家的鸡生的,农家的鸡吃的是五谷杂粮、青草昆虫,很具营养,做出来的子糕颜色也分外金黄。精肉须精中选精,不含一点肥肉,切得碎细,剁成肉丁。黄芪主要起染色作用,也有补气壮阳、利水消肿等功效。每年冬天,主妇们都会趁闲上山,采上一些,晒干,留着备用。做子糕时用冷水细煮,充分煮透,煮出汁水。

  原料备齐,第二日,主妇们会早早起床,烧锅生火,用饭甑蒸糯米,往往需要二十多分钟。蒸熟,将糯米倒入一个四方形的搪瓷盆,置凉片刻,以免把生鸡蛋烫熟,不易拌匀,味道不正。然后打入鸡蛋,放入肉丁、食盐、少量油、黄芪汁等,当然,你也可以因着自己的喜好,加入红枣、绿豆等。搅拌均匀,盖上薄布或箬叶,用手压紧,再回锅蒸熟。起锅冷却后,糯米子糕就做好了。

  做好的子糕可先切条,再切成长宽均约五厘米左右的薄片,或蒸,或煮,或烤,或炸,味道多变,但都十分爽口,不愧是一道款待客人的好点心。(此文曾刊登于《婺源报》)

  茄子干

  婺源,四面环山,农民多勤劳,每年都会开垦很多土地,种上大片庄稼、蔬菜,特别是茄子。到了成熟季节,沉甸甸的、圆嘟嘟的的茄子就挤满家中,吃不完,就做成茄子干。

  夏日的早晨,主妇们带着篮子出门,采摘茄子,她们一一翻过茄子树,选择那些大而饱满、没有虫害、外表光鲜的,这样做出来的茄子干味道才会特别爽口。要不了多久,她们定能采上满满的两大篮子,挑回家,坐在门口,借着树的浓荫,用菜刀给茄子去蒂。蒂做猪食,茄子做茄子干,农民都这样,不舍得一点浪费。去完蒂,洗干净,放到锅中煮十来分钟,直到茄子的颜色发生变化,用筷子戳过去软软的,方可捞起出锅,用刀剖成两半。主妇们的技巧很是高超,每一刀下去从不剖断,而是留着一层皮,让它粘连着,这样做起来更方便。剖完平铺在太阳底下,晒半天左右,方便入芯料。

  在这段时间里,主妇们通常也不闲着,而是准备芯料。芯料多用辣椒、豆角、豆芽、大蒜、生姜等,都需切得很细,与糯米粉、食盐、油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包在两块茄子中间,每个2~3mm左右,少了不着味,多了口感太软。包完放回锅中蒸,蒸熟停火,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几天,晒干为止。

  当然,除了芯料茄子干外,还可做条状茄子干。只要直接把茄子干剁碎,与芯料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入锅中蒸,蒸烂出锅,均匀地薄薄地铺在有塑料薄膜的竹匾中,放到太阳底下晾晒,或放在火上烘干烤硬,切成长条状,即可食用。

  无论怎样,茄子干外表都呈酱褐色,口感好,集香、甜、咸、鲜、辣于一身,能够补中益气,消菌抑病,对防治血管病也有一定疗效。

  清明果

  每年清明、除夕或家逢喜事时,各家各户都会忙里忙外,采野艾,和米粉,做清明果。

  野艾,清明节前后生,高约五厘米,叶对生,呈扇形,以水边沙地上居多。每到这时,孩子们就邀朋结伴,挎着小篮子,在鸟语花香中你追我赶,采摘野艾。只见一双双小手在草丛中翻飞,犹如一只只舞动的蝴蝶。要不了多久,篮子里就会装得满满的,他们又兴高采烈地踏上归家的路。

  回到家,主妇们会拿过野艾,细心地撷洗,撷去黄叶,洗去泥土、杂物。她们洗野艾,像对待幼小的婴儿,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撷洗完,主妇们会起大火,用沸水在锅中煮野艾,煮烂为止,似浆糊一般方可。然后用筛子捞起,过滤掉水,倒在米粉中,大力揉捏,和二为一。这样,清明果果皮就做好了。

  清明果果馅,多用萝卜、艽菜、酸菜、豆腐等,切得碎细,拌入油、盐、猪肉、辣椒粉等,红、黄、蓝、绿搭配在一起,甚是好看。

  原料准备妥当,主妇们会请来几位巧手邻居,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边侃侃家常,边做清明果:抓一点皮,压、挤、按,多种手法并用,做成小碗状,盛入馅,合拢两边缘,捏紧、压花。压花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最体现技术的环节,紧了不美观,松了露馅。所以,巧妇们都会小心翼翼,用大拇指侧面,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压过皮边缘。压好,就可以整齐地摆在撒有米粉的竹匾中,等待蒸煮。

  清明果做完,主妇们拿来一个蒸盘,竹子做的,铺上一块薄布,小心地把清明果放在上面,放进锅中,用中火蒸。大概五分钟左右,清明果熟了,掀开锅盖,一股白气直冲房梁。用筷子夹起清明果,碧绿如草,入口滑而不腻,香而美味。

  如今,清明果走出了乡村,走出了农门,成了婺源的又一特色小吃。在婺源县城,几乎每条街上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绿绿的,小巧玲珑,蒸腾着白气,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再次见证了婺源的美。

  灰汁果

  在婺源当地,每年七月半时分,或秋风吹起、稻谷成熟时。农民为了庆祝,每家每户都盛行灰汁果。

  灰汁果,俗称“千层馃”。颜色似灰,形状不一,有圆形,有条形。炒制时,圆形用刀切条,条形直接入锅,多放入辣椒、酸菜、豆芽,也可用鸡蛋、猪肉配料。灰汁果做法奇特,因而味道非同一般,既具有大米的爽口,又兼备草木的清香,吃在嘴里,回味在心头。

  灰汁果以优质籼米为主料。籼米产自南方,米粒细长,质地透明。将籼米放至石磨之上,磨成米粉。取稻草杆,须干燥,不曾淋雨,点火燃烧。待稻草燃烧至大半时,此时草木似灰而未成灰,用水浇灭。这道工序极讲火候,过早无灰可取,过晚颜色过死,非经验丰富之农妇不能胜任。将稻草灰放至盆中,加水不断过滤。去除杂质后,烧开泡制米粉,用手大力揉搓,使之搅拌均匀,受味平衡。这时,模板闪亮登场,一按一拍一印一取即可。当然,也可使线拉成片,或手捏成条。

  如今,灰汁果早已走出农家,遍布大街小巷。逢年过节可以炒,家常食用亦不可缺。由于口感独特,更深受天南海北的游客喜欢。你想想,漫步于热闹的街头,欣赏着婺源的美景,再来上一盘灰汁果,抿几口小酒,温暖便与幸福相伴,从脚底出发,直至全身。

  坑头米酒

  坑头村,位于婺源西北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当地米酒更是物美价廉,名扬四海。

  从古至今,婺源当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每逢节日或喜事,每家每户都要酿制水酒款待客人。其中,以坑头米酒品质最佳,老少皆宜,因而名气最大。明清时期,就有“坑头水酒桃溪鱼,官宦餐席不能离”之说,由此可见一斑。坑头米酒无集成化生产,全部产自农家,或喝或卖。该村,家家酿酒,处处溢香,少者酿制千斤,多者可达万斤。

  坑头村隐于青山,山间泉水清冽,水质甘甜。酿制坑头米酒,必须采用山中甘泉。传说,吕洞宾曾仙游到此,歇脚喝水,水沾仙气,从此更显特别。每年中秋前后,当地农户选优质糯米为原料,浸泡后蒸熟加入酒曲,让时间在里面慢慢发酵,待到来年开春开缸。新酿成的米酒呈嫩黄色泽,细流成丝,倒入杯中满而不溢,入口醇香,浅尝辄醉。如若将酒封缸二至三年,酒显红色,其味甘而不烈,醇浓而洌香。

  若遇冬天,北风呼啸,外面天寒地冻,此时来到婺源,走进坑头农家,关上门,燃起一炉火,烫上一壶坑头米酒,围炉品酒,猜拳行令,谈天说地,一定让你温暖如春,从此忘却世事的烦恼,畅享人生的快乐。

  酸腌菜

  在婺源当地,酸腌菜是一道开胃小菜,深受街头巷尾的人喜爱。

  每年秋冬季节,婺源当地人都会腌制大量酸菜。品种繁多,以辣椒、萝卜为主,也有菊姜、荞头等。婺源地处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婺源人秉承勤劳的光荣传统,大量种植蔬菜,吃不下的要么晒干,要么腌制起来,以备农忙时节。辣椒剁碎了行,整个也可以;萝卜多选小品种、纺缍形,切条晒至半干;菊姜在当地叫洋姜,切片居多,整个也无妨;荞头白色,又称藠头,是薤的地下鳞茎,只需清洗干净。这些东西单独腌制的有,混搭的也有。

  腌制时,各家各户准备一个半大的陶瓷缸,用盐、生姜、大蒜等一起搅拦均匀后倒入缸中,使大力压实,中间的空气越少越好,这样才不容易腐烂。中间隔层木头,上面用石头重压,防止漏气腐烂。对于石头,大家都非常重视,选花岗岩,请石匠一锥锥凿成圆柱形,上面有类似于门把手的拉环,便于提拿。当然,也有人家直接从溪水中捡来,洗干净后使用。

  几天后,酸腌菜已具火候,可以食用。每次炒制时,拿开大石头,掀走木板,用手抓出一碗后重新压紧。将酸腌菜放入水里淘洗一下,放至热油里随便翻炒几下即可。由于酸腌菜夹点辣,带点酸,适合当地人的口味,也能刺激味蕾,有开胃之功效,所以常在吃饭前作为小菜上桌。许多小孩子对酸腌菜也有特殊的感情,总要他们的母亲用饭加酸菜一起回锅热两下,那吃起来的感觉更好。

  酒糟鱼

  十几年前,笔者与朋友相聚于江西婺源,店家赠送一碟小菜:几块酒糟鱼。与朋友聊着天,叙谈离语;喝着酒,浓烈着情感;夹一块入嘴,细细咀嚼:咸辣俱有,滑爽均存,酒香与鱼味在舌尖萦绕。忍不住品咂多时,不忍吞咽,淡水的气息便迎面而来,世事的沧桑也浮上心头,快乐的心情同样环绕全身,三月不绝。时隔多年,那一种味道依然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笔者的脑海中。

  婺源隶属江南,雨水充沛,山间小溪流淌,当地人顺水修塘,蓄水养鱼。鱼资源丰富,蒸鱼煮鱼吃腻了,于是当地人发挥聪明才智,换换口味尝尝新,酒糟鱼就这样走上了历史舞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酒糟鱼以草鱼或鲫鱼为原料。鲫鱼肉紧,味道更佳。杀完鱼后,剖成两半,抹上精细食盐,用绳子挂在竹杆上晾干,八成即可。取下放在锅中蒸熟,熟后置冷。米酒是关键,调料也重要。将各种调料,如姜、蒜、辣椒等放入油中在火上爆香,与蒸熟的鱼一起放入米酒,搅拌均匀。咸淡自己掌握,也可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加入糖和麻辣鲜等。找个大陶罐,放入酒糟鱼,封口腌制月余,融入时间的味道,掺入享受的等待,等待那诱人的酒糟鱼。

  如今,婺源人因地制宜,靠鱼吃鱼,陆续开发出很多酒糟鱼品牌,如:老妪牌、老婆子牌、桂花牌等等,都名扬海外,远销东南亚,为婺源经济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粉蒸肉

  粉蒸肉是中国南方的特色菜式,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似乎并无稀奇之处,但对于婺源当地人来讲,它有着特别的意义,有着一份深厚的情谊。

  逢年过节,娶亲嫁女,凡遇盛大喜事时,婺源当地人常大摆宴席,欢迎远近宾客。宴席之上,粉蒸肉是必备主菜,用大碗,满满一碗。在粉蒸肉的相伴下,宾客们敞开肚,喝酒猜拳,道喜贺福,将热闹进行到底。在婺源当地人的眼里,无肉不宴,无肉不欢,它是喜庆的序曲,是福禄的象征,是主人欢迎宾客的代名词。

  粉蒸肉必选上等五花肉,取自猪的肋骨处,有肥有精有骨头,适合各色人等的口味。将五花肉切成长条,盛入钵中,拌入盐、酱油、味精、大蒜、生姜、米粉等。米粉多是婺源当地人自己动手,用晚稻米在石磨上磨成的粉。晚稻米阳光充足,水温适宜,营养更丰富,口感尤佳。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用柴烧大火蒸熟。掀锅时,粉蒸肉清香扑鼻,肥而不腻,酥而不烂,让人忍不住味口大开,都要多吃一碗饭。

  有时,婺源当地人也在粉蒸肉中加入底料,有干茄子、白萝卜、干豆角、连藕等。蒸熟后,肉的清香与底料的味道相结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婺源当地人外出时,出门之前,父亲多会去集市上买来几斤猪肉,母亲亲自动手做上一盆香喷喷的粉蒸肉,让游子们大饱口福,不忘归家。因而,粉蒸肉在当地人眼里也成为了一种乡情,一种情感的寄托。

  荷包红鲤

  婺源有四宝,荷包红鲤、江湾雪梨、龙尾砚、绿茶。荷包红鲤全体通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背部隆起、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

  相传明万历年间,时任户部尚书余懋学向皇帝告老,想回到家乡婺源。神宗念他劳苦功高,特赏赐两条红鱼,即荷包红鲤。余回家后,两条鱼繁衍生息,延传于婺源当地,故荷包红鲤,又称之为“圣鱼”。

  在婺源当地,荷包红鲤极具观赏性,是一道绝美的景观。每家各户都在门口或附近设缸挖塘,养上几条荷包红鲤。红鱼、清水、绿草、灰石,色彩艳丽;鱼游石上,石铺水底,伴以淙淙水流,有如人间仙境,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

  荷包红鲤肉虽属鲤鱼科,但有独到之处: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鱼汤鲜美,肥而不腻,香鲜微甜,诱人食欲。制作时,刮鳞去鳃,剖腹除内脏,撒盐腌制片刻,加入料酒、葱花、生姜、大蒜等,放至锅中用慢火细蒸,蒸熟即可。当然,荷包红鲤可炖可炒,可炸可烹,做法多样,风味不同。

  荷包红鲤还具有很高的食疗功能和药用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汪绂在《医林纂要探源》一书中写道:此鱼“和脾养肺,平肝补心,孕妇最宜食之。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故被誉为“人间天物”。

  红薯干

  婺源红薯干,颜色鲜艳夺目,以橙黄为主,味道甘甜,营养丰富,深得婺源当地人喜爱。

  婺源当地,主产两种红薯,白心薯和黄心薯。黄心薯即南瓜薯。婺源红薯干,以优质南瓜薯为原料。在秋末冬初,红薯成熟,挖回家后洗干净,剔除其它品种及坏薯。削皮后放进锅中蒸熟,用菜刀切成条状,放至太阳底下暴晒,将水份晒干,即可储藏,随时取之食用。

  婺源当地人常居深山,上山下田乃生活常态。多年前,生活艰难,婺源红薯干是最好的充饥食物。早晨,塞一把入口袋,既不占空间,又不妨碍行走。饿了,扔一根入嘴,慢慢咀嚼,浑身充满力量,干起活来格外带劲。即使到了现在,婺源人对它也爱不释手,拜亲访友时提一包上门,让主人也大为欢喜。

  婺源红薯干是婺源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元素。红薯干虽小,养生保健作用却大,尤其是对老年人健康非常有益。因此,婺源红薯干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可以抗癌,有益于心脏,能够预防肺气肿,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抗糖尿病也有很强的效果。

  婺源红薯也可以烤着吃。大街小巷上,常有不少农民推着烘炉(不同于烘箱,圆柱形)沿街叫卖,便宜实惠。烘炉中备以炭火,将红薯置于其中,烘烤至熟,香味扑鼻,口感绝佳。

  油煎灯

  油煎灯,是婺源当地特有的美食品种。因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有如灯状,所以得名。

  油煎灯制作稍显简单,无太多繁琐的工序。买来面粉,加入适量水调成面糊。将南瓜、萝卜等切丝,夏季多用南瓜,冬季常选萝卜,拌入盐、味精、辣椒碎末、大蒜、生姜等。用炭炉起火,以前多用木炭,现在改成煤球,上架一口锅,倒入半锅油,烧热。取油煎灯模(手柄长,灯座形状),用勺子舀入面糊,置于油锅之中炸。片刻后,贴近油煎灯模壁的面糊结成硬状,这时将灯模取出,倒走多余面糊,用筷子夹入馅料,上浇盖一点面糊,再次放入油锅中炸。几秒钟后,将灯模在锅壁上轻轻敲击,油煎灯便从模子里倒出,任其在油中漂浮,炸至外表金黄时出锅,沥干油份,以备食用。

  油煎灯刚刚出锅时,须冷却须臾,以免烫嘴。咬一口,外壳松软清脆,内馅鲜美绵软,有如巧克力外衣所包裹的牛奶雪糕。油煎灯虽然味道独特,但属油炸食品,不宜多吃,肠胃不适者易造成消化不良。

  在婺源,油煎灯深受当地人喜爱,特别是小孩子的青睐。路边,常有不少老婆婆摆上锅炉煎制,一元钱两个,便宜实惠。她们辛苦奔忙一辈子,到老也不愿歇下忙碌的身影,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小孩子路过,多向父母要上一元钱买来边走边吃,作为解馋的零食。有时,家庭主妇也会亲自操刀上阵,煎上一锅,除作早餐点心外,其余均分散邻居,以示友好。

  糊菜

  说起婺源美食,糊(hù)菜是不得不提的。

  糊菜品种繁多,有糊豆腐、糊萝卜、糊南瓜、糊苋菜、糊豆芽等。在当地人眼里,甭管绿的黄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凡是能够切丝剁碎的菜都可以拿来糊。日日糊,月月糊,糊上一年好生活。糊菜因为口感鲜嫩,而深得大家喜爱。

  糊菜做法简单。先将豆腐、豆芽等主料切成丁状,像家常菜一样放至锅内炒熟,加入热水,右手持锅铲,左手抓米粉,边洒米粉边用锅铲搅拌。放米粉速度要慢,搅拌要快。惟有这样,米粉才不会结成球状,影响食用。米粉入锅,迅速与热水结合。看锅中无水,便可停火起锅,端上餐桌。

  糊菜的配料因人而异。大蒜加香,生姜去寒,辣椒添辣,这些配料喜者则加,厌者而弃,随心所愿,不受拘束。当然,香菇、肉蓉、笋干等爱者居多,亦常剁碎使用。

  婺源植被丰富,水质澄澈。当地人糊菜,一般舍弃自来水,而是提上水壶,从石缝中取来山泉水。好水糊好菜,水的甘甜与菜的清香进行完美结合,演绎出一场绝佳盛宴的舞台剧。

  婺源人每遇红白喜事,糊菜是第一道主菜,其中以糊豆腐居多。糊豆腐上桌,大家用勺舀而食之,甜中带酸,辣中夹凉,有开胃之功效,作用等同于其它地方的开胃羹。逢年过节时,特别是除夕节中午,家家户户不吃米饭,只吃糊豆腐,寓示来年过上好日子。


猜你喜欢:

1.婺源旅游攻略2017

2.2017春天旅游景点排行榜

3.2017江西旅游免费景点大全

4.2017年江西景点免费

5.2017年国庆节江西旅游好去处

245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