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生活技能学习 > 学烹饪 > 烹饪之道的烹饪知识有哪些

烹饪之道的烹饪知识有哪些

时间: 春燕1108 分享

烹饪之道的烹饪知识有哪些

  大多数的食物经过加工,贮存和烹饪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因此,不但要认真选择食物,还要科学合理的保存,加工和烹饪食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烹饪之道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烹饪之道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之道的知识

  1、面食的加工与烹饪

  面粉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制作方法不同,营养素损失程度也不同。

  一般蒸馒头、包子、烙饼时营养素损失较少;

  煮面条、饺子等大量的营养素如vitB1(可损失49%)vitB2(可损失57%)和尼克酸(可损失22%)可随面汤丢弃。所以煮面条、饺子的汤尽量喝

  炸制的面食如油饼等可使一些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所以要少吃。

  2、米类的烹调

  米类加工前的淘洗就可损失较多营养素,根据实验,大米经一般淘洗vitB1的损失率可达40%-60%,vitB2和尼克酸可损失23%-25%,洗的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的损失越多。

  所以淘米时要根据米的清洁程度适当洗,不要用流水冲洗,不要用热水烫,更不要用力搓。

  米类以蒸煮比较好,吃捞饭丢弃米汤的方法营养素损失最多,除vitB1、vitB2和尼克酸可损失50%—67%—76%外还可失掉部分矿物质。

  3、肉类和鱼类的烹调

  红烧或清炖维生素损失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蒸或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也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在食用以上方法烹调的肉类或鱼类食物时要连汁带汤一起吃掉。炒肉及其他动物性食物营养素损失较少。

  炸食可严重损失维生素,但若在食品表面扑面糊,避免与油接触则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鸡蛋的烹调

  蒸、煮和炒营养素损失少,炸鸡蛋维生素损失较多。

  煮稀饭:滴几滴芝麻油,煮沸后把火弄小一点,这样不外溢,味鲜。另外,待锅里水烧 到50—60℃时再下米,可防锅糊。稀饭快好时,放少许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在里面,味更鲜,更爽,有营养,易消化。

  煮水饺:饺子下锅后如果敞锅煮,水温不会太高,能达到100℃左右,随着水沸腾,饺子会不停地翻滚,饺子皮就煮得均匀,不易破裂。待饺子皮煮熟后再盖上锅盖,水温上升,饺馅就容易熟透,而且汤清,不粘连,味好。

  煮面条:煮水时若在水里加一汤匙油,面条就不会粘连,而且能防面汤泡沫溢出锅外。煮挂面时水八成开即下面,放面后搅动几下,盖锅煮沸,再揭盖加点冷水,盖锅煮沸即热。

  煮陈米饭:城里人大多吃陈米,将陈米淘4—6遍,浸泡2小时左右再煮,煮时放入半汤匙食油,旺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煮熟,即像新米饭一样又鲜又香。

  煮牛奶:煮牛奶若用文火,牛奶中的维生素会受到空气氧化而被破坏,因此,煮牛奶仍需用旺火烧开,见沸拿开,等10秒钟左右再放火上烧开,如此煮三四次即可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杀死牛奶中的布鲁氏杆菌。

  煮肉妙法:如果要使肉烂得快,可在锅里放几片山楂或几片萝卜片;如果用热水煮肉则味美,冷水煮肉则肉香;如果煮牛肉,先涂一层芥末,12小时后加少许醋,或用纱布包一撮茶叶与牛肉同煮,则易熟快烂;如果煮的是咸肉,则可在锅里放几颗钻有小孔的核桃仁与肉一起煮,就没有咸肉的臭味了。

  煮骨头汤:水开后加少许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便于吸收利用,汤味也更加鲜美。

  巧除鲜鱼腥味:等鱼加热后再放生姜,或放少许醋烹调,或在汤里放几颗大枣与桔皮,均可去腥增鲜美味。

  炖鸡肉:鸡杀后放5—6小时左右,待鸡肉表面产生一层光亮的薄膜再下锅,味更美。先将水烧开再放鸡炖的汤更鲜。盐腌渍过的鸡肉,冷水时放进锅炖好些。鸡汤在食用前才放盐味更鲜。

  烹饪原料的营养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有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 无机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和水。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质,根据其水解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糖

  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糖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是动、植物的储存物质。存在于植物中的称为淀粉;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称为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也是多糖的一种存在形式。

  (二)脂肪

  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酯类化合物。脂肪在常温下一般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动物脂肪为固态,主要存在于动物体的皮下组织及内脏之间的组织中,习惯上称为脂;植物脂肪通常为液态,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习惯上称为油。 动物脂和植物油统称为油脂。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通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很重要,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靠食物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脂肪中含量的多少,是脂肪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动物脂高,因此,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高 于动物脂。

  (三)蛋白质

  根据人体的需要,有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可由其他物质转化得到,不一定从食物中摄取,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在20余种氨基酸中有8种为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同时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不同蛋白质的食物,可使蛋白质的氨基酸得到相互补偿而改善蛋白质的质量,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生物体维持生长和进行正常代谢时不可缺少的、存在于食物中的一些小分子微量有机化合物。按其溶解性不同可将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五)无机盐 无机盐旧称矿物质,生物体中的元素除去碳、氢、氧和氮四种外,其他元素可统称为无机盐。

  目前在人体中已查明的无机盐元素有50余种。人体健康组织中存在的必需无机盐约有14种,即铁、锌、铜、碘、钴、锰、钼、镍、硒、锡、硅、铬、氟、钒。无机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原料中。动物性原料中主要有钙、磷、镁、铁、锌等;植物性原料中含有的无机盐种类多且全。

猜你感兴趣:

1.烹饪社团学期总结

2.烹饪大全有什么

3.排骨的烹饪方式4种

4.烹饪专业教学计划

5.烹饪的食物原料有哪些分类方法

373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