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摄影>摄影入门教程>

数码微距摄影技巧

时间: 洪华1047 分享

  微距摄影时,景深很浅,因此拍得一张优秀照片最主要的是找准关键焦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微距拍摄的技巧知识,欢迎大家参阅。

  什么是微距摄影技巧

  要了解微距摄影技巧,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微距,微距的概念。

  微距一般是指照片和被拍摄物体差不多大的摄影,近距离摄影,是摄影技术。主观感觉微距拍的时候,被摄物体小,照片大,因此放大率大。

  为了拍出更好的微距作品,下面几个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

  微距摄影技巧之正确选择焦平面:

  焦平面是微距拍摄初学必须经历的一个练习过程。微距的不同于其他拍摄,清晰范围本来就小,因此,更多的清晰细节能给人带来更愉快的视觉感观。无论镜头焦距是多大,微距的景深都是按mm计算的,所以在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ccd或者cmos平面(相机后背)平行。举个简单的例子,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保险的办法是把机背调整至与翅面平行。这种情况下即使f8、甚至f5.6的光圈也可以拥有足够的景深(视具体放大倍率而定)。焦平面的快速选择实际上是拍摄中的一个积累过程,经过精心的选择,图片的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当然,焦平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绝对角度,蝴蝶也可以从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原则是:一定要把你要表现内容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拍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东西在照片上是清楚的,哪些不是。

  微距摄影技巧之微距用脚架还是手持:

  微距拍摄首先要解决问题就是能够拍到,想要拍到就必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活动特性。总结了一下9点:

  1.气温越高活动能力越强,反之,气温越低活动能力越差;

  2.清晨、傍晚、阴天和雨天活动能力降低;

  3.对快速移动的物体敏感;

  4.某些昆虫对声音敏感;

  5.XX的时候活动能力降低(废话,你也降低);

  6.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敏感;

  7.对停靠点的人为晃动敏感;

  8.对飘然而至的阴影敏感;

  9.刚羽化的昆虫活动能力非常低;

  根据这些规律,以及平时对拍摄对象的经验了解,可以迅速的判断是否采取手持还是脚架。一般微距拍摄者都有这个体会,白天要想接近昆虫是非常困难的,像蝴蝶一类,一丁点响动它们就会飘然飞走。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种情况下,接近都非常困难了,使用脚架的机会当然少之又少。因此,需要适当的手持接近技巧,避免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尽量轻的响动,尽量缓慢的动作,最好弯着腰或者蹲着逐步接近,有条件的话做好适当的伪装,比如迷彩服等。简单来说,手持和脚架,清晨、黄昏和寒冷天气的更适合脚架的使用,昆虫活跃的白天手持能把握更多的机会。

  微距摄影技巧之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

  先说阳光下该如何处理呢?我觉得首先要避免过于刺眼的直射光线,我会选择从逆光方向接近目标,

  一是可以避免人的阴影对拍摄对象所造成的干扰,

  二是,通过合理补光,逆光角度也通常能降低顺光下的大反差,得到我们想要的光影效果。也能避免阳光直射带来的高光溢出问题,以及光线过硬导致照片色彩发干发涩等问题。

  然后是阴天,阴天的情况相对特殊。自然界的大柔光创造了表现质感和细节的最佳机会,带来美妙的质感表现和柔和的背景,但表现手法会相对单一。

  值得注意的是雨后和清晨的惊喜。雨后和清晨叶面的水滴,配合拍摄对象能带来更迷人的拍摄效果,值得一试,拍摄的时候记得合理补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光板补光是最合适的,能有效保持当时的环境气氛,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闪光灯补光,既然是补光,闪光的光源只能作为辅助光源,不能破坏环境气氛,也就是fill-flash,填充式闪光。闪光灯的曝光补偿也就尤为重要,简单来说浅色的拍摄对象需要-2以上输出,深色的需要增加闪光输出。

  微距摄影技巧之突出细节特征表现:

  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减少画面的噪点,微距前期需要向右曝光。当然,向右曝光有个限度的。

  一般而言也就是+1/3--2/3ev。控制高光部分不溢出为准。对黄色及红色另当别论。那是相机的缺陷,其次需要合理的iso,过高的iso会带来粗糙的画面,不利于细节表现,何况拍片的时候不是为了测试相机,挑战iso限度。

  对50D而言,一般情况下,iso设置到100-400比较合适。450D控噪能力差点,400尽量少用,再次存贮格式,为了得到更好的细节,理所当然应该选择raw格式,方便还原到更真实的色彩,也能弥补测光时出现的少许偏差。

  最后要忠告朋友们的是,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拍微是个苦力活,手持能力和对焦能力,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且,一定需要耐心。当你在欣赏和羡慕他人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是否想到在照片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呢?拍摄微距更是如此,我们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前期工作越是细致,得到的结果就越是理想。希望微距摄影技巧这篇文章对喜爱微距摄影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衷心希望大家能拍出更多更好的微距作品。

  微距摄影技巧

  我非常喜欢微距摄影,因为我一直都惊异于艺术工作者在巨大世界里所创造的那些精妙的细节。微距摄影通常是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物,然后在极近的距离内拍摄。你会发现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竟会如此令人震惊和意趣盎然。除此之外,微距摄影还能给你带来额外的愉悦,从镜头里你会惊奇地发现无数个微小的细节。挂在树枝上和房檐边上的冰凌,在透过微距镜头来观看时犹如梦幻般神奇。

  避免相机抖动

  微距摄影时,景深很浅,因此拍得一张优秀照片最主要的是找准关键焦点。那么在微距摄影中对焦的致命伤在哪儿呢?你猜对了,就是相机抖动。为了避免相机抖动你将需要一个更快的快门速度,使用三脚架或快门线。而且,在进行微距摄影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设置自动对焦,因为相机很容易受骗(当然如果你有足够容量的记忆卡就不成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无谓的时间呢?)。使用手动对焦你可以更灵活准确地控制镜头下的细小事物——尽管镜头下的它们被放大了——细节才是微距摄影的焦点所在。

  构图

  微距摄影时,你可以(或者说需要)花点心思在构图上,使照片的构图趋于完美(或者说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完美),因此不用迟疑,不妨围绕你的被摄体上下左右地调整角度和位置。除非你是在拍摄大黄蜂或小鸟,不然你没有时间限制,因此你完全可以使用包围曝光以获取最好的曝光效果来匹配你的完美构图。包围曝光是指对同一对象拍摄曝光量不同的至少三张照片,以便达到色彩的准确和活力,获得阴影和高光细节,适当的景深。你可以对这一系列的照片进行比较然后挑出最满意的。

  微距摄影小贴士

  这里有一些东西在微距摄影时是需要记住的,以下就是小贴士一览表:

  1. 使你的画面尽量简单化

  2. 使主体尽量充满整个画面

  3. 对锐度进行补偿

  4. 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寻找最令人愉悦的美学角度

  5. 多关注背景(有可能失焦),同时消除背景上的一切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微距摄影能向我们展示我们世界里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因为即使是最普通的物体,如果它的表面细节被如此高倍率地放大,那么它就不仅仅是重要了,而且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请记住,贴近看——引用《美国丽人》(电影)里的一句话——你会发现你有一个全新的拍摄视角。

282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