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诗词大全 > 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

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

  大家都知道怎么预习八年级上册的古诗么?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整理八年级上册古诗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

  春望

  易错字: 溅(jiàn)搔(sāo)簪(zān) 常用词:

  感时 溅泪 烽火 家书 抵 浑 胜 簪

  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诗歌所写更多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浑:简直。

  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翻译全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中心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是胜过“万金”的。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

  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泊秦淮 杜牧

  课后练习:

  --------------------------------

  泊秦淮 杜牧

  一、导入语: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爱国情怀的诗作,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就请大家回想一下我

  们之前学过杜牧的什么诗作?对~~有《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记住了这么多。我们今天学的这首也是七言绝句《泊秦淮》 。大家默读课文,注意字词。 二、讲授新课: 易错字:

  笼(lǒng) 泊(bó) 常用词: 商女 隔江

  文学常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江:指秦淮河

  《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词曲与

  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翻译全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中心思想:

  诗人通过描写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的亡国之音。表达了诗人讥讽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感慨晚唐政治步陈后主的后尘。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诗。金陵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36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