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诗词大全 > 语文高考考点古代诗歌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考点古代诗歌答题技巧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语文高考考点古代诗歌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要想在这道题拿到高分一定要讲究答题的技巧性,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考古诗答题技巧(一)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高考古诗答题技巧(二)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362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