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诗词大全 > 初中王维的诗品析

初中王维的诗品析

时间: 书荣1192 分享

初中王维的诗品析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那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初中王维的诗吧。

  初中王维的诗品析

  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辛夷坞》,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了辛夷花盛开时的美好形象,以及花落时的落寞,美得让人心醉。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前两句,王维着重描述辛夷花的“发”,辛夷花和梅花、桃花等不同,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所以诗中用“木末”来形容极为贴切。

  辛夷花初开花时,形如毛笔,故又称木笔,加上因为是在初春时节开花,又名应春花。

  当春天来临,树梢最顶端的辛夷花,便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花萼,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上,俯视着山涧,将一派春光展现在这片土地上,同时也可以看出辛夷花的高标傲世。

  王维在这里特意选取美的喻象,并填上艳丽的色彩,可见辛夷花的勃勃生机。

  诗的后两句,则从前面的“发”,转而描写“落”。从王维的诗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杳无人迹,一片寂静的涧户,

  唯独山中鲜红的辛夷花花萼在点缀着,但等到时间慢慢向后推移,它们肯定会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结束了一年的花期。

  仅仅二十个字,让我们体会到辛夷花美好形象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一种时代和环境的落寞感,虽然从王维诗中,

  所描绘的画面看,它似乎不着痕迹,但我们从王维写辋川诗的历史背景来看,就能感受到了。

  辋川诗是王维在安史之乱以前所写,当时朝廷已经是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对于倾向于张九龄开明政治的王维来说,这让他内心十分的矛盾,却又无能为力,因此便有了退隐归田的想法,于是在辋川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苏轼《题十八罗汉赞》中曾有一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世人皆称妙悟。

  《诗境浅说续编》中便将苏轼这句妙悟,总结为王维这首《辛夷坞》的意境,幽淡至极,却有深韵,美不可言!

  关于王维的人物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397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