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毛笔书法教程 > 中国书法毛笔

中国书法毛笔

时间: 婉伶675 分享

中国书法毛笔

  挥毫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良方,心情好时乐在其中,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自能去忧解闷。 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中国书法毛笔,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中国书法毛笔资料:书法的发展史

  把隋代放到唐代一起讨论,主要是由于书法风格衔接上的原因。隋朝年代很短,仅历隋文帝、隋炀帝二代就覆灭了。它可以和前代衔接也可以和后代衔接,两种衔接的理由都存在。按书法史上呈现出的风格现象来看,它与齐梁书风的关系比较远一些,而主要表现在与后代唐楷的衔接上。所以我们把隋代书法放在唐代一起讲。有一个十分明显的证据,就是有很多初唐时期的书法大家,实际上都是由隋入唐的。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隋代时间很短,而这些书家在隋代已经有相当的造诣。但是,他们真正发挥影响并成为历史人物是在初唐,这种现象在绘画史上也同样存在。过去艺术史学家就提出过类似问题,就是说治艺术史是否一定要按通史的方法来治,比如,按唐、宋、元、明、清这样分?艺术史应该有艺术史的自身规律。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因此, 许多史学家提出:艺术史可以有一个孕育期、初生期、成熟期到达顶峰期、再到衰老期的分期。应该用这种分法作为艺术史的研究起点。不过,从总体上看,以它作为一种治史的法则,还是不太容易被普及化,不太容易被大部分历史学家甚至一般读者所公认。而且关于分期的年代准则也必然因各人观点不同而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所以,一部分艺术史是按艺术发展本身的划分方法排列。而大部分艺术史还是习惯按通史的排列方法进行撰写。通史是按年代的更迭作为标志的。这样从技术上来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好处。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唐代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是中国的鼎盛时期,而隋代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阶段。但这个时期的文化对初唐书法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正因为这种价值,使我们对隋代书法取一个偏向于唐代而不是偏向于齐梁时期的立场。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比较典型的隋代书法家,有的是初唐时期的第一流书法家,他们在唐代初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由隋入唐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当然,也有一些书法家在隋代就很有成就,但是到了唐初不太从事书法活动,于是他在书法方面的名声反而不太大。如房彦谦、丁道护就是比较典型的人物。当然,这一部分人我们可以不算。严格地说,智永是由陈入隋的,没有进入唐代。但他和房彦谦、虞世南、欧阳询共同成为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构成一个书家群。于是在隋代整个书法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规律上的“合”。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过东晋南北朝两个时期的发展以后,到了隋代两条支流即南帖、北碑开始出现某种合的迹象。这种合从书法风格角度来看,也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我们看隋代的书法,如 《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既有细腻周到的技巧表现,又还残存着一种生辣古拙之意,就是典型的北碑书风和南帖书风相结合的一种标志。这种倾向在北朝末即有端倪,比如《张玄墓志》,无论是它的存在环境,还是它的书写者以及它存在的方式,都是地道的北碑,但这个时期的北碑,已经没有明显的阳刚、雄强之势,它已经走向温润,走向细腻,这也是技法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走向细腻和温润的标志,是对作品的点画细部效果给予更多的重视。这就可以看成是南北合流中的一个雏形。它标志着北派书法和南派书法共同意识到,只要向前发展,就有一个它所追求的完美目标和它赖以生存的现有基础之间的矛盾。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粗糙的北碑书法如果不在技巧上加以精练化,那永远只是一个粗糙的存在。所以,作为粗糙者的心态肯定是想走向细腻、考究、精制,正像前述的那样,甲骨文的时代刻得歪歪斜斜要向刻得整齐均匀努力、金文的错落要走向秦篆的整齐。而作为南帖的部分,在技巧上非常精到、整齐细致,但它也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南帖书法有非常流畅的行草书为代表,但一旦作为楷书而存在,它又不得不向北朝开张自如的书法体格方向作努力,吸取北朝书法的营养。我们现在还找不出两个支流直接合流的证据,但从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趋向。《张玄墓志》、《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作品。把这些作品和前期墓志的元魏墓志群相比,就会发现,本时期墓志在用笔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前面已经总结过一条,书法努力的一大标志是对线条、用笔的重视。所以,当北碑的书法家把书法线条作为自己进行新的突破的一个目标时,它肯定反映出一种进步的倾向。也就是说,原有的北碑书法也开始实现从实用走向某种艺术追求的一个过程。这是我们对隋代书法的一个大概的总结。

47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