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毛笔书法教程 > 12格毛笔书法

12格毛笔书法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12格毛笔书法

  学习毛笔字之前需要了解一些毛笔字的理论,例如一些毛笔发展史,技巧等,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12格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学贴的方法:

  学贴的方法大致有四种,即钩、摹、临、读。

  钩,就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沿笔画边缘双钩下来,再用墨将双钩的字填满,这叫作“双钩廓填”。有一种“描红”的方法,与此相似。这种方法,意在一开始先教人们如何才能把笔毫铺开,如何中锋行笔,务使点画就范,笔笔圆满。否则,空心字就填不满(或超出轮廓线),红字就盖不没(或超出轮廓线)。要求在填墨时,每个笔画一笔写成。没有填满或者超出轮廓线的地方,就可以发现自己在运笔时的毛病。

  摹,就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照着纸下面字帖上的笔画摹写下来。摹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立刻知道自己所写的与字帖相比,有多少不足。

  临,就是把字帖放在前面,照着它写,初临时,往往是看一笔写一笔;到后来看几笔写几笔;进而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直至不看字帖,而能将帖中的字背临下来。

  读,就是不用笔临写,而是利用饭后茶余或睡觉之前等闲暇时间,看看帖中的字,把它们记在脑中,“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黄庭坚)

  对于毫无基础的朋友,一开始往往会觉得简直无从下手,则钩、摹两法是十分有效的。

  无论用何种方法,关键是要记到脑子里去。如果不往脑子里去,那么写一万遍也没有用。孙过庭《书谱》中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初学者对帖中的每一字,每一笔,都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弄清来龙去脉,并将字、行与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熟记心中;对一些不易掌握的字,则要上下左右反复观其下笔、运笔和转折交待处(这些地方往往就是金针度人之处),直至古人挥毫运笔的动态仿佛历历在目,再提笔临写,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沈尹默先生在自述学书时,说自己“从来不曾忽略过一点一画极其细微的地方,展玩前贤墨迹影写本时,总是悉心静气地仔细寻求其下笔过笔,牵丝明暗,一切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明确理会得了,方才放手”。

  初临帖,当然要亦步亦趋,力求像,有人将其比作“蚯蚓式”,就是说要专攻一家,越求越深。当然,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临帖就绝不能专求形似了,“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能成功了……需要摆脱一切,单刀匹马,直冲直入,此真能成学书者”(林散之语)。

  初学帖,一定要到完全掌握了帖中之字,才可以换帖。掌握不掌握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当你完全脱离这本帖,写出来的字是不是从外形到精神都同帖上的字相像。这是一番苦功夫。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都写穿了。林散之先生光是临《张猛龙碑》的日课,订起来的本子就有一部橱高。立志把字写好的朋友,是会下这番苦功夫的。

  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打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12格毛笔书法欣赏:

  12格毛笔书法1

  12格毛笔书法2

  12格毛笔书法3

86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