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名人书法欣赏 >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

  白砥,1965年生于浙江绍兴,本名赵爱民。1997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1999年获“鲁迅文艺奖”。同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国美术学院支社主委,西泠印社社员。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1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2

  白砥书法现代书法欣赏3

  白砥书风与“白砥现象”:

  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白砥的一篇硕士论文《金石气论》,让人看出了他创作思想之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也为其书风找到了理论支点。可以说,80年代后期的白砥作品,都是围绕着“线质”进行的,正是对金石气的独到领悟,使其作品完全越出年龄界线。

  几乎所有只知其书不见其人的读者,都认为白砥是一位六七十岁的长者,但白砥在那时只有二十五六岁。1989年,白砥首次个展在西泠印社展厅举行,其拙朴的书风让看惯清秀一路的江南书坛震惊不已。1990年白砥硕士毕业,去了上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书法理论刊物《书法研究》的责任编辑,与理论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使其视野更加开阔。至此,白砥开始转向对书法空间的研究与实践。1993年在朵云轩举办白砥“黑色主义展”,展出的二十几幅强调黑白对比的现代作品,又一次令同行们吃惊。在其表面看来是受西方影响的现代书法里,其实却是简化了传统书法的图式,更直接地体现出阴阳相摩相荡、相生相克的生命之道。用白砥自己的话说,看上去是全新的,骨子里却是最传统的。除少字作品外,白砥对多字作品的空间也做过理性的思考。《章法的重新组构》系列也可以说是这一思考的结果。这类作品有的甚至没有题款、印章,乍一看好似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其实其空间安排已经无可更改。每一处留白,都成为笔墨的延续,与笔墨有一种因果关系,而在单位结构上,白砥无论在用笔、结字诸方面都有独到的表现。帖性碑体、行草中带有浓重的篆隶意味。可以说,构成白砥书法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白砥创造的不仅仅是一种白砥风格,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一种既有别于过去,似乎又能启示后来的新思维。

  在白砥频频推出创作成果的同时,书坛对白砥的关注也由表面趋向全面而深入。在近二十年中,研究白砥的文章已有约20万字。“白砥现象”的出现不仅仅表现出人们对白砥的关注与厚爱,它从深层里透视出白砥的创作观,一个既具有开放态势又在不断地挖掘传统精华的时代。

  此次“融·通——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文献展”又一次将“白砥现象”推向一个更高潮。展览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展出作品及各种文献近百件。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第三阶段,自2000年以来,白砥的创作沉潜发微、博涉融通。2010年,“意与古会——白砥临古书法展”这个中国书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临古个展在杭州举行,再次轰动书法界。展出的200余件作品,取法从商代之甲骨文到清末之沈曾植,时间跨度近4000年,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几乎所有的字体和流派。白砥作品充分体现了镕铸百家的思想。写行草有篆隶古意,写篆隶含有形式感和灵动感,碑帖融合、书体融合,以求互补与贯通。这正是他对书体美感的认识与理解——对立统一,追求大美至美的艺术境界。

90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