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古今书法家>

王羲之的字体特征

时间: 礼镪1116 分享

  王羲之的书法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字体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 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 《乐毅论》 、《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 。其中《乐毅论》 、《黄庭经》 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 逸少有名之迹 ”。但是, 对比楼兰出土的魏晋墨书真迹以及传世的王书《快雪时晴》 、《平安》 、《何如》 、《奉橘》等行书帖中的楷笔, 就能发现这三种细楷刻本的笔画“单廓”,体态已失魏晋人笔下的古厚之气。归纳王书的特征, 其实也有办法, 那就是将传世的王羲之书迹----- 无论正书、行书还是草书, 作求同存异的归纳, 其共性特征便可明了。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1.用笔 ———按锋直引, 迅牵疾掣;

  2.笔势———遒劲爽利, 环转纵引;

  3.笔画 ———銛锐方硬, 沉稳厚重;

  4.字态 ———势巧形密, 雄秀天然。这样的归纳, 借助了前人的术语, 似乎还有些抽象模糊, 这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⑴结体欹侧。王书的结构是“斜划紧结”,特别是他的行草书, 因了笔势的纵引, 偏旁部件之间形成了大小、高低、偏正的关系, 字态欹侧,富有顾盼的情调。西晋草书已见斜势, 但结构是“横斜”的“宽结” , 还不能与王书“欹侧”的“ 紧结” 等观。南朝羊欣说: 张( 芝) 字形不如右军 , 这是称王书以“今妍” 胜张芝的“古质” , 而“今妍” 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结体的欹侧。

  ⑵笔势纵引。所谓“纵引”,是指上字的末笔向下字首笔引发, 笔势在字与字之间贯通, 形成牵连映带。王羲之写草书、行书的笔势是顺势疾行纵引, 纵快飞移的笔势钩连于字与字之间, 从而突破了以往草、行书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 使一些笔画的姿态及其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异的情调, 从而出现“字群结构” , 笔势的“赋形” 功能便凸现出来。

  ⑶用笔明快简捷。汉末赵壹讥讽张芝的弟子姜诩( 孟颖) 、梁宣( 孔达) 作草书“不思简易之旨”,“反难而迟”。王羲之用笔是“按锋直引,迅牵疾掣”, 获得了草法“易而速” 的旨趣。他用“直引”的笔法写楷书, 比钟繇的翻笔之法来得简易。

  王羲之的书法博涉多优,精于多种书体,故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书圣”之称。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楷书上,王羲之在楷书上的成就与贡献主要表现在“变古形”。楷书书体是在隶书嬗变过程出现的,这种书体早在汉简书迹中就出现了变形,东汉民间已开始流行。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不断加以研习,使之完善。范文澜说:“书法自东汉以来,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魏钟繇始创真书,独辟新境,因此被称为'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至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仅吸收汉魏诸家的精华,更重要处还在于脱出钟繇的书法境界又自创新境。”钟繇的楷书还保存不少隶书的形态,“左右波挑”,纵向的笔画较短,不少字呈横方形,笔画之间结构尚未定型,结体也比较松散。王羲之“变古形”,就是对钟繇的楷书风格进行大胆的变革,他将钟繇字体的横张改为纵展,使结体更为匀衡大方。王羲之对原有楷书笔法也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内 ”和“一拓直下”的特点。就横而言,王羲之的楷书在提笔处有按笔,收笔处不着重折笔重按,在运笔速度上缓前急后,笔画趋于简化明快,均匀大方。笔法上的改变使字的体态更显得遒劲潇洒。王羲之书法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尽字之真态。王羲之所书的楷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开一代新风,树百世楷模,他那深邃自然的意蕴,不激不厉的风规,勾魂摄魄的魅力,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一直到现在,仍然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王羲之的今体之所以大受欢迎, 是因为“ 妍媚 ”的体态美观好看, 而且投合了“ 爱妍而薄质”的社会风尚, 前人已有论列。我认为, 王书能够在东晋时代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还在于王羲之的用笔简捷明快, 易于摹学。这一点, 历代的书论家居然不置一词, 大概是“神化” 王羲之书法的风气遮蔽了人们的思考。

  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 是以柔为主“飘若浮云 骄若惊龙”他擅长行书 一班后人都学习他的《兰亭序》 我就学过 书法讲究易楷书为础 行书隶书随后 后为草书篆书 墓志碑文可借鉴 最后将自身融于其中 独成一派

  行书一般只是点到为止 随意发挥 没有人能写的一样 如果刻意去仿效别人的字体 是练不出成就的.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品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猜你感兴趣:

1.揭秘王羲之书法特点有哪些

2.中国书法几种字体介绍

3.中国书法几种字体

4.中国书法字体都有什么

5.欧阳询书法字体特点

6.书法字体各有特点介绍

367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