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古今书法家 > 古代王羲之帮助老婆婆

古代王羲之帮助老婆婆

时间: 礼镪1116 分享

古代王羲之帮助老婆婆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的书法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同情老婆婆 为其竹扇题字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版广告法已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近来,一些演艺界名人因参与违法广告,也被国家工商总局通报点名。对此广大消费者无不拍手叫好。严格执行新广告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动真格的,不论是谁名气多大都要处理,这样名人代言广告才会遵章守法。那么,古代名人也代言广告吗?他们代言广告又有哪些趣事呢?

  我国古代的商业广告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的名著《诗经》之《卫风·氓》里,就记载了最原始的广告形态:“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小伙子抱着布等待人们来购买。这里的“抱布”就是最早的实物陈列广告;而同时代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曾描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提到的“悬帜甚高”,就是用来招徕顾客,当属于旗帜广告,可见这种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诗歌广告,则首推唐代大诗人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酣畅淋漓的诗歌酒广告,早已成为千古绝句。

  其实,较早的名人广告代言,当数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他是以自己的书法代言。有史料载:一次,王羲之见到一个老婆婆在集上叫卖竹扇。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卖不出去,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很同情,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随后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老婆婆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篮子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的广告代言,不仅没有收取费用,反而含有扶贫的意味。

  宋代苏轼也多次做过同样的事。南宋庄绰《鸡肋编》载:当时苏轼官场失意,被贬到海南岛,恰遇一个卖馓子的老妇人因为生意不好而发愁。苏轼同情老妇人的境况,欣然挥笔为老妇人作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该诗以准确的描述和丰富的想象,把馓子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刻画出来,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老妇人得到这四句诗,就把它贴到门上,这还真成了活广告,老妇人的馓子店马上顾客盈门,收入倍增,一家人的温饱解决了。能够主动用诗歌为商品宣传服务的,恐怕苏轼算第一人。

  另外,苏轼还写过一首广告诗,那是苏轼渡淮后,挚友章使君送他江苏双沟酿造的名酒,诗人品尝后立即作诗赞誉佳酿:“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烛成花。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古代使用对联代言广告的也不乏其人,其中一个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载:有一年除夕,朱元璋降旨,要求金陵帝都文武百官和庶民百姓,家家都要贴春联,庆贺新春。他还自己上街微服巡视,发现一家没有贴春联,一问才知是一家阉猪的,生意不好,还不识字,请不起别人写对联。于是朱元璋挥笔给他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显然此联写得幽默风趣,引得街坊邻居围观,结果直接为他家做了广告。

  另有史料载,明朝弘治年间,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家父女开的酒店,因经营不善,生意萧条,父女俩陷入困境。这年春天,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游西湖归来,进店饮酒后,问明原因,便奋笔写下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我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请罢喝罢。”这两行大字,轰动了远近城乡,每天观赏者不断。从此,酒店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

  相传,有一年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的小巷里见到一家叫“天然居”的饭馆,素爱题诗联句的乾隆诗兴大发,提笔在店牌上写了一副回文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是下联苦思不得其果,正在他大伤脑筋时,纪晓岚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一对联竟然为天然居酒店做了一回免费广告,一时客满,生意火爆。

  所谓古代名人代言广告,其实大多不过是他们信手拈来、即兴而作的成人之美作品,没有利益纠葛,没有渴望回报,有的是一颗颗善良的心、一份份爱民之意,才留下了这一段段佳话。所以,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说到对鹅的喜爱,比较突出的,要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了。这里就有一段故事: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体态雍容华贵。它们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戏。……·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

  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有只鹅长得不同寻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样白,顶冠象宝石一样红,尤其是叫声分外悦耳动听,他非常喜爱,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听,想把这只鹅买下来,就是多出一倍的钱,也在所不惜。一了解,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人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这只白鹅做伴。她虽然家里很穷,这只鹅却怎么也舍不得。王羲之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完全体谅老人的心情,表示不买这只宝贵的鹅了。为了进一观察,他决定登门拜访。

  再说这位老妇人,当她听说是书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来参观时,高兴极了,可是拿什么来招待贵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里响起了“哦——啊——”的叫声。噢,有了,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爱的白鹅杀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肴,等待王羲之的到来。

  不一会儿,王羲之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这简陋的茅屋。当他了解到热情慷慨的主人把仅有的一只心爱之物拿来待客时,眼睛湿润了:他为这只鹅的死感到可惜,更为主人的盛情所感动……于是,他要人找来墨笔,在随手带来的六角竹扇上挥毫写字,递与老妇人,嘱咐说:“老人家,我没什么感谢您的,请把这个扇子拿到市上,卖上一百钱,用来贴补生计吧。”老人推辞不要,羲之深情地说: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啊!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对人生态度

2.王羲之轶事典故

3.关于王羲之的历史典故

4.关于王羲之的事迹

5.揭秘王羲之书法特点有哪些

6.古代诗人王羲之是怎样的人

7.国学故事王羲之吃墨

369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