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字体 > 隶书书法 >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典型隶书发展到东汉桓、灵之际达到鼎盛,用笔之周到、结体之规范、流派之众多,是隶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欣赏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图片1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图片2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图片3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图片4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

  毛笔隶书书法字体图片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隶书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坛是非常“热闹”的,篆、隶、魏、行、草各个书体皆备,各体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空前活跃,因而也空前复杂。以类型学的观点,梳理各类书法发生、发展以及各书体间的相关性和发展规律。这个时期,隶书继续走汉末程式化的末路,行书在楷隶的递变中由发展到成熟。

  典型隶书发展到东汉桓、灵之际达到鼎盛,用笔之周到、结体之规范、流派之众多,是隶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进入三国,典型隶书仍是当时书坛上的主要类型,在这四十余年的作品里,尚还可以见到桓灵时期的那种品貌,用笔扎实而飞动,作风古朴而不媚浮,例如,郃阳十三字(公元224年),用笔简捷朴实,笔致遒劲自然,结体宽博舒展,因字赋形,无任何雕凿之感,地地道道的桓灵遗风;丸都山母邱俭纪功刻石(公元242年),用笔方圆兼施,行笔痛快淋漓,结体依字形分布,布白更是参差错落;张氏墓砖(公元260年),用笔掺以篆法,笔画圆健,结体或疏朗或茂密,顺其自然。这样的作品在三国时期尚还不少,特别在民间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三国的隶书还保留着汉末格局。

  除此之外,三国时还有另一种隶书作品存在,它们是桓灵隶书高度雅化的继续,著名的上尊号奏碑(公元220年)是其代表。字形工整划一,疏密匀整,姿态峭丽,主笔夸张,波挑明显,圭角外露,虽其雄强之风还流溢于表,然却开晋代至北齐北周隶书华媚之先河。与此碑书风相近的还有受禅表碑、黄初残碑(公元220年),至曹真残碑(公元231年)、范式碑(公元235年)、王基残碑(公元261年)、西乡侯残碑出,典雅之风发展到极点,先前的古朴自然体貌几乎全被抛尽,剩下的仅有笔画工整和姿态峭丽了。姿态峭丽主要是因为用笔动作太繁复,特别是笔画两端太多的着意渲染,如西乡侯残碑中的“位”字撇笔,王基残碑中“矩”字左半,很多用笔动作的确有些多余。

  两晋时期,书坛上出现了大变革,变革的主要内容是隶楷错变所掀起的第一个高潮。汉代即已孕育、成长在通俗隶书中的楷书因素,在两晋新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迅猛膨胀起来,很快就在书坛上占了上风。典型隶书的表现,一方面,一部分作品愈加华媚,如郛休碑(公元270年)、孙夫人碑(公元272年)、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公元278年)、裴祗墓志(公元293年)、韩府君神道阙(公元301年)、诅渠安周造像碑等作品,用笔娴熟,着意装饰,起收处增加些不必要的附加笔画,画蛇添足,给人一种繁缛、抑郁的感觉;另一方面,就在繁缛之风兴盛的同时,出现一些书写极不认真的作品,如谢鲲志、张永昌碑、邓太尉祠碑、玄宫刻石。这两种现象,从不角度反映出同一个问题:隶书进入了尾声期。至此,典型隶书完成了它发生、发展、鼎盛、衰落的第一个周期。

  从隶书发展史上观察,两晋隶书虽然如此,但多少还有一些汉末风味,点画之间总还可以找到汉代艺术精神的蛛丝马迹。而北魏书坛上,隶书几乎一片空白。其原因何在,是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问题。

  东魏、西魏典型隶书重又出现,一直到北齐北周隋唐及其以后未再间断。如果说,魏晋隶书尚还保留着一定的汉隶笔风的话,东魏西魏以后的隶书,则彻底地抛弃了这些内容,仅以华媚的品格而表现于世了。从杜照贤造像记(公元546年)开始,一直到孟阿妃造像记(公元576年),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作品不脱媚俗之风。杜照贤造像记用笔方法掺杂,篆、隶、魏三法都用,况且它没有象郑文公碑、山东摩崖刻经那样将三种笔法有机地融汇、贯通,而是生拉硬扯的搬用,显得极不协调。例如“上”字,体势为篆,用魏笔书写,短横笔收笔处挑出,用的又是隶法。“为”字上半为篆,中间笔画相连,用草书法,下四点用魏笔法。另有“属”、“及”、“法”等字,皆是不同笔画杂拼而成的。再加之笔画纤细无力,看上去给人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的印象。鲁思明造像记(公元558年)较杜照贤造像记笔画浑厚老到一些,可也是篆、隶、魏三法并施,例如“为”字的“ ”部是篆形而用魏笔方法写成,“云”、“障”、“英”等字的大横笔,起笔时用魏笔法,收笔时则用隶法挑出燕尾来。

  此外,还有元延明妃冯氏志(公元548年)、张世保造塔记(公元552年)、法懄禅师墓志(公元562年),都与以上两例作品相似。北齐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些追求古法的隶书作品,如高百年墓志(公元565年)、高肱志(公元566年)、崔昂前妻卢修娥志(公元566年)、赫连子悦志(公元573年),但毕竟时代不同,初看上去,这些作品还有点古朴精神,但稍一回味,便感到无论如何也没有摆脱时代精神对它们的制约与选择。北齐、北周的几十年间,西岳华山庙碑、韩永义造佛龛碑、孟阿如造像记一类作品占上风,它们较之稍早的杜照贤造像记,篆、隶、魏三种笔法的合用,略微贯通了些,笔画也较前厚重、老到。

  综观魏晋南北朝典型隶书的发展线,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用笔由简到繁,由厚到薄,结体由宽博到方正,书风由古朴到华媚。这其中,北魏作为分界线,以前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汉代古朴之风,另一方面又开后世华媚之风的先河;北魏以后的作品,继承了这种华媚风并扩而大之。

  
看过“毛笔隶书书法字体”的人还看了:

1.毛笔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2.隶书书法字体大全

3.隶书毛笔书法欣赏篇

4.名家隶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5.隶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154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