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字体 > 行书书法 > 硬笔行书书法

硬笔行书书法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硬笔行书书法

  所谓行书,古人已有很多论述。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行)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行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行书书法欣赏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1
硬笔行书书法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2
硬笔行书书法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3
硬笔行书书法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4
硬笔行书书法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5

  行书中国史

  所谓行书,古人已有很多论述。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行)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不真不草是曰行书。行出于真。便于挥运。这是很好的定义。

  行书在篆、隶、楷、行、草中是最年轻的书体,它产生于东汉时代,相传为刘德升所创。但《四体书势》曰: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文字志》曰:'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着名,昔钟无常善行押书是也。钟繇的三体之一的行押书就是指行书,可见他是行书的创始人。行书繁盛于晋代,尤以王羲之父子并造其极,把行书艺术推向顶峰,留下千古不朽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到南北朝,楷书碑版逐渐取代行书的位置。到了唐代,行书虽稍逊于楷书和草书,但因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书法,尤其对王羲之的书法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当太宗得《兰亭序》真迹后,命冯承素、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诸人临摹之,于是有了历史上的神龙版本,于是有了以《兰亭序》为基调的行书书风,大有晋代行书风韵再现之势,遂产生了一大批行书名作,如欧阳询的《卜商读书帖》、《张翰思莼帖》,虞世南的《汝南公金墓志》,褚遂良的《枯树赋》,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柳公权的《蒙诏帖》、《兰亭诗》等,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专事行书的书法大家,唐太宗、李邕、陆柬之、杨凝式等人便是。

  行书章法的重要性

  在学习书法略有小成之后,都试图创作令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位书法爱好者共同的愿望。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章法问题。如果对章法缺乏了解或认识,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将是作业,而非作品。

  清代有位书法家何绍基,晚年定居东浙,当地有位姓沈的书者,有人让何对沈作一评价。何绍基说:“沈只知一字耳。”言下之意就是说沈不懂章法,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法度。由此可见,学习和掌握章法的重要性。

  
看过“硬笔行书书法”的人还看了:

1.行书硬笔书法图片

2.硬笔行书书法赏析

3.田英章硬笔行书书法图片

4.经典行书书法

5.钢笔书法行书大全欣赏

17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