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都非常之高,我们从他们的书法中感受到了一个精妙的世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名人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图片1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图片2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图片3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图片4

  历代书法大家成功年龄之解析

  记法翻开一部中国书法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书法家在用笔、结字以及章法方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并形成自家风格面貌者,大多是在接近“知天命之年”的50岁左右。而且形成风格面貌时的年龄越大,时间越晚,其在历史上的艺术水平越高,成就越大。书法艺术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之所以未被淘汰,也没有演变成其它艺术形式,更没有被别的艺术门类所取代,必然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和与其它艺术门类不同的生存环境,换言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那么,历代书法大家书法艺术成熟的年龄,同样有其发展规律吗?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基本发展规律,书法亦然。笔者之所以将这一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不仅是非常必要,而且会对我们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促使书法艺术质的飞跃与发展,提高现行的评审标准,清醒认识和理智分析当今书坛虚假繁荣的现象,无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让我们对唐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做一番考察。为了更好地奉行书法家书法艺术成熟风格形成之分析的宗旨,故对虽为书法家早期之碑刻、墨迹,但对不能代表书法家后期风格面貌形成的资料,都不加引用。如唐代颜真卿早期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我们只引用其个人风格已完全成熟的《郭家庙碑》,即59岁以后所书刻的碑帖。唐代欧阳询现存早期碑刻为《皇甫君碑》,此碑虽无记年,但大致可以推算出应为欧阳询于贞观初年所书。此时欧阳询已过“古稀之年”。褚遂良现存早期碑刻为《房玄龄碑》,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刻,时年53岁。颜真卿现存早期碑刻为《郭家庙碑》,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刻,颜真卿撰文并书,时年53岁。柳公权现存早期碑刻为《柳书金刚经》,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刻,时年47岁。李邕(字北海)现存早期碑刻为《李思训碑》又称《云麾将军碑》,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立,李邕撰并书,时年43岁。真正能体现“北海如象”之风貌的是《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时年53岁。怀素现存较早为拓本《自叙帖》,拓本后有“大历丙辰秋八月六日沙门怀素”落款,即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书,早于墨迹本一年,时年51岁。宋代苏东坡现存较早为《前赤壁赋》,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书,时年46岁。黄庭坚现存较早为《廉颇蔺相如列传》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书,时年51岁。如果说《列传》书写时间尚有存疑,《万邑西山题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刻,时年57岁。米芾现存较早的为《苕溪帖》,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时年38岁。《蜀素帖》,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时年38岁。《蘭亭序跋赞》,宋徽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书,时年52岁。《章吉老墓表》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刻,为米芾晚年之代表作。宋代米蒂采用“集字为新”之方法,所以风格形成很早,40岁前基本奠定其风格面貌的形成。其他人大多则是接近“知天命之年”的50岁前后风格形成。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笔者以为,四十岁是了解,明白客观;五十岁“知天命”,是了解认识自己。五十岁的人,首先是在对客观世界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观的正确建立,对自身的人格、智商、才能、专长以及不足,尤其是短处,不善长什么,应该有了深刻、清醒的认识,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能够做好之事足矣。其次,积几十年之学问修养,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修正,建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对自己所从事以及准备终生努力的事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理性分析;从事此项专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与因素,成功的标志,条件是什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人间词话》引用晏殊词)如书法艺术是在完成“技”的层面之后,完全是写思想、写修养、写学识、写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理解,透彻的领悟。书法艺术是道,不是“技”。“技”是可以学会的,“道”是学不会,只能靠悟。“有意味形式的线”是一个书画家成熟的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个性鲜明的“线”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书法家。“线”必须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才仅仅做到了“新”。但是“新”并不等同“美”。必须在“新”的基础上经得起传统审美的检验。用传统审美去检验“线”是否具备传统美的各种特征。只有具备“新”又具备“美”的“线”才是成功的;只有成功解决好“线”的问题,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书法家。要解决好“线”这一关健,一靠长期临习古人法帖,二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从古人法帖中,也可以到大自然中,还可以二者结合,去感悟,去提炼仅仅属于自己的“线”——富有意味形式的线。只有解决好“线”,又能解决好属于自己的结字、章法,你才可称之书法大家,只有在此基础上又成功解决好美学境界,并开创新的美学领域你才有可能成为书法大师。

  现在让我们对历史上数十位书法大家以及他们书法艺术成熟成功之简单历程作以回顾。唐代欧阳询早年资料佚失,从现存的碑刻来看《皇甫君碑》应为贞观初年所书,用笔清瘦,结字谨严。而其后的《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碑》,虽不失欧书之谨严清瘦,但险劲峭拔,神气充腴是之明显变化。这两块碑不仅是欧书成熟之作,更是他的经典之作。此时欧阳询已是七十四五的老年人了。褚遂良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刻,还明显带有北周书风的痕迹,此后的《房玄龄碑》则形成了“褚书”的鲜明风格,褚遂良已53岁。《慈恩寺圣教序碑》(又称《雁塔圣教序碑》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刻,可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秀逸温雅,娇俏多姿,甚得右军书法三味。是褚遂良书风成熟期的代表作,时年58岁,年近花甲。颜真卿早期有《多宝塔感应碑》,笔法疏瘦劲拔,结字谨严肃整,受初唐书风影响。《郭家庙碑》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体”宽博正大之风貌完全建立,时年53岁。其后《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分别刻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是颜书之顶峰,时年已过“古稀之年”。权公权早期是《柳书金刚经》形成柳书风格,时年47岁。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其书法风貌日臻完美,堪称柳书之黄金时代,时年66岁。李邕早期的为《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立,时年43岁。此碑结字虽然有个人特点,但其用笔依然难逃离“大王”之窠臼,未能完全形成自己鲜明特征的“线条”。后人杨慎曾言此碑乃李邕行书之首,其言不达,是借王之大名,增添《云麾碑》之色而已。真正体现李北海之风格特点的则应该是《端州石室记》和《麓山寺碑》,分别立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此时他早已愈“知天命之年”。宋代苏东坡个人风格形成,早期有《前赤壁赋》,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肉丰骨劲,秀逸伟岸,时年46岁。《醉翁亭记》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刻。至《三州岩题记》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刻,笔法洞达,“老熊当道”。书法风貌已达到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界,时年64岁。`黄庭坚早期有《青原山刻石》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刻,纵伸横逸,气宇轩昂,初具黄书之风范。《诸上座帖》,《松风阁》分别书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黄庭坚已年近花甲,《诸上座帖》和《松风阁帖》代表他草书与楷书的最高成就。米芾所书《蜀素帖》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时年38岁,虽初具“米氏”风范,但仍然有“集字”之痕迹。《兰亭序题跋》和《破羌帖题赞》分别书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宋崇二年(公元1103年)“米氏”风格已趋成熟。到《章吉老墓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刻,是米芾晚年的代表作,时年57岁。宋代几位书法大家皆可谓为“书法天才”,尤其是被称之为“书痴米颠”的米元章。他们受宋人“尚意”时代趋势之影响,书风成熟较早,米芾更甚。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集古刷字”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又很快接近书法创新的方法,因而在宋四家中成熟最早,可谓是书法天才中的天才,尤其是他在结字,用笔变化丰富方面的独特感悟,不得不令后世书家叹服,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米芾在历史上仅仅是个例;其一,他是个天才艺术家,走的是“刷字”之路。所以,很早就找着了与众不同,仅仅适合自己的用笔方法,不到40岁就获得了自己的“线”。其次,他是“集古为新”,在获得“线”的同时,很快有了自己的结字特点。尽管米芾悟性特别高,是位“天才型艺术家”,但是若要与同时期的苏、黄二位大家相比,其思想内涵、美学境界、艺术成就有着明显不足。他的行书、楷书无法与苏东坡抗衡;草书不能与黄山谷同日而语,更是相去甚远。文学方面,苏东坡诗词、散文豪放清新,汪洋恣肆可谓一代大家。黄山谷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风格奇异。论诗标榜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对宋代影响很大。全面含衡量米芾在艺术上的成就,无法与“苏黄”相提并论。

  明代董其昌所书楷书《谢希逸月赋》,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书写,时年47岁,其书圆润丰腴,明显遗存有晋唐书家的影子。五十四岁时,再次见到王羲之官奴帖后,书法大悟,此后所书《丙辰论画册》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张九龄白羽赋卷》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东方阙答客难卷》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风格变化非常大。至《行草诗卷》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笔墨技巧、书法意境非常高。以及81岁所书《项元汴墓志铭卷》流露出崇尚自然率真之趣,追求秀逸空灵之禅意的美学境界,开创了新的美学领域。

  近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初学赵孟頫”写得肥而舒。(刘自椟语)此类“肥而舒“的用笔体势对他以后的行楷影响很大。但是一直到1929年,时年51岁的他才真正形成影响后世的行楷书风貌,其风格完全成熟。而“于体”草书到1936年才完全成熟;如《赵母曹夫人墓表》,及此后的文天祥《正气歌》。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先生,个人风貌形成更晚。1958年冬所书《自作诗.登鸡鸣寺》,其风格刚刚显露,时年已61岁。真正达到炉火纯青则是在1978年八十岁以后,已入仙境,妙不可言,不再“作书写字”。篆书大家刘自椟先生,1973年所书四条屏,还明显带有《石鼓文》之痕迹;1976年书写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其风格已有鲜明之变化。进入80年代,他的个人风貌完全形成,其时已近“古稀之年”六十七、八岁,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应有的位置。不难看出,现代书法家书法成熟之年龄与古人相比不断在推后。这是一个无可争议,且非常严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如果我们还执著地追求真正的书法艺术,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从以上简单对历代书法大家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历史上书法家个人风格的显现,以及所谓真正风格的形成基本都在“知天命之年”的50岁左右。50岁是一个人对人生已有了透彻认识的年龄;是对自己有了较为清醒认识,全面了解的年龄,是学问修养,知识积累较为深厚的年龄,故而,对人生的参透,人生观的真正建立,会促使书法艺术基本风格的形成。唐代书法多楷,法度严谨;再加上历史距今较长,战乱不断,资料佚失,毁损等原因,我们所看到的书法家风格形成较晚,在70岁,或接近60岁。而宋代“尚意”书法家的风格形成较早,接近50岁(米芾为个例)。其次在历史上个人书法风貌形成愈晚,其成就越高。其三可以看出个人风格的过程是一条流淌不息,不断变化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死板不变,模式固定的水泥路。更不会象我们当今的书法家,所谓的“个人风格”形成之后,从此大功告成,“坐吃山空”,一劳永逸,几十年不变。其不知艺术风貌,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保根本是保不住的。如同优良品种,要延续下去,就要不断杂交、更新。书法艺术要不断增加新的元素、技术语汇、新的艺术养分,否则就会退化、衰败。就是说要不断临帖,不断思考,提炼新的艺术元素,活到老临习到老,艺术就是在这不断否定自我中完成自己。这是自然发展规律,也是书法发展之规律。其四,与古人相比,近现代书法大家书法风格形成的年龄不但没有提前,反而推后。与古代书法大家相比,除了在占有书法资料,信息之外,我们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古代书法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书法技术训练,基本功非常好。(毛笔是日常的书写工具,我们从小使用钢笔、圆珠笔、毛笔为书法、中国画创作工具。)在古代只有写好毛笔字,写好书法才有资格参加一系列科举考试。(现存的皇室档案,历代进士试卷就是很好的例证。)再说,能参加科举考试,他们的文化修养,传统文化知识都很深厚。能成为书法大家,其聪慧、悟性远远超过我们当今的“书法家”。为什么古代书坛精英、书法大家尚需要刻苦努力到50岁左右,才显现其书法风格。而我们当今书坛,30岁、40岁早已是名满全国的书法家;而且名家“满天飞”,“书法大师”俯首皆是。难道我们当今的书法家基本功比古人还要扎实,悟性比古人还高,修养比古代大家还要深厚?所以,我们必须用客观、理智、科学、冷静的心理、心态看待当今书坛。认识到在这热热闹闹,表面繁荣的景象背后,有多少浮躁,急功近利,非书法因素在侵蚀、操控着当今书坛。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易经.系词下》)书法艺术在技术语言、笔墨问题完全解决之后,比拼的是学问修养,以及人格的完善。说到底书法艺术之道不仅要解决形而下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解决形而上的“道”。近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林散之、刘自椟,他们皆可谓大器晚成,从他们书法艺术成熟过程可以看出一个道理:艺术之道,乃人生之大道,书法艺术是书法家人品,修养、悟性、审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如果对人生不能有较为透彻的认识,很难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感悟,更不可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卓越的书法艺术家。

250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