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的作文 > 关于成功的论文3篇

关于成功的论文3篇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关于成功的论文3篇

  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成功的论文1:

  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工作初期,无论是课堂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最怕出现的问题就是“震”不住学生。由于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比较接近,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很容易视青年教师为平辈,在管理制度和教学要求的执行上打折扣,甚至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如何才能“震”住学生,这就涉及到了本文的核心问题——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影响力应该如何实施。

  我们知道,所谓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 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教师的影响力也包括这两个方面。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对成员的影响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制性,上至国家法律,下到游戏规则,都是其表现形式。权力影响力是教师影响力的基础,是教师开展工作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其优点是可操作性强,影响效果快速直接,但弊端是被管理者被动接受,其激励作用有限。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由教师的品格、能力、知识及情感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优点是影响力深远持久,被管理者主动接受,激励作用强;但其弊端是操作形式无形,实施效果较慢。一个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越优秀,就越有威信,影响力也就越强而有力,它是教师影响力追求的高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影响力以达到管理目的。我认为,鉴于两种影响力的各自特点,教师在具体实施影响力时存在一个定式,或者说在教育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对两种影响力的运用是有侧重点的。具体讲,我认为在课堂或班级形成的初期,不应该过分依赖非权利影响力,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权力影响力的建立上;待课堂或班级成型以后,则应以非权力影响力的实施为重。简单说,这个过程就是先“法”制、后“人”制。“法”制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有形易操作的权力,在最短的时间里促使学生遵守行为规则,从而内化为自觉习惯,帮助教师迅速形成对班级的权力影响力;而“人”制的目的是在“法”制基础上形成积极稳定的教风或班风,让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潜移默化,其作用发挥的更加持久、有效。这个过程类似于企业管理中 “制度为先,企业文化为重”的思想。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实施顺序,因为青年教师本身都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熏陶,其综合素质及修养都较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追求民主与平等,加之年龄上的相近,因此在工作初期,往往容易依赖非权力影响力,通过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确立其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他们没能意识到非权力影响力的实施更具技巧性,其实施效果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直接相关。此外,由于非权力影响力实施缓慢,不能迅速发挥其效果,如果青年教师忽略了权力影响力的建立,没能在教育教学工作初期及时把握主导地位,必然导致后续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了解并学会运用手中的权力影响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手中究竟有哪些权力呢?我个人认为,教育者手中的基本权力至少应该包括评价、表奖和惩戒这三种。评价是教育权力的基础,表奖和惩戒则是其反馈,三者缺一不可。然而,一个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教师而言,其手中教育学生的权力正在逐渐减少。特别是社会舆论的片面导向,教育者已经丧失了包括惩戒在内的很多教育手段,即使使用也总是小心翼翼。这让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显得软弱无力。因此,使用好我们手中有限的权力,使它发挥最大威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要将重点放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项基本权力上。

  前面提到过,评价是教师权力中的基础,对学生作出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不仅是教师树立权威的基本途径,也是表奖和惩戒等其它权力实施的有力依据。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这项权力的运用却很不得法。通常遇到的问题是教师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在乎,评价没有用。因而放弃了很多本应有的权力。事实上,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重视程度是和教师自身对评价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教师越重视,学生也会相应重视起来。我认为要运用好评价这项教师基本权力,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想方设法将学校赋予我们的权力内化为自身职务的权力,一定要在学校赋予的权力框架内,制定更为具体的权力实施细则,成为学校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千万不要成为学校管理的传话筒。要敢于管理,敢于评价,否则教师和班主任的权力永远也建立不起来。

  2.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合理、可行,要有激励作用。无论是课任还是班主任,在建立具体的评价办法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给学生可钻的空子。同时,也要从人性化的角度考查制度的可行性,无法实施的制度不但不利于学生执行,更有损于制度制定者的权威。此外,制度的制定要贯穿激励原则,让学生有进取的机会和动力;如果在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普遍反应平淡,甚至抵触,那很可能是制度本身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制度的执行应始终本着一视同仁的公正原则,切不可双重标准,甚至没有标准。此外,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维护制度的不可侵犯性,这比维护个人权威更为重要。要用制度来管理学生,而不是某个个人的权威,更不是恫吓。青年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实施权力影响力时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否则不但达不到管理目的,也会影响到教师今后非权力影响力的建立。

  总之,权力影响力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应该科学、合理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赞成和提倡教师积极、自觉、充分和主动地利用非权力影响力。我想,正确认识教师的影响力,把握运用的时机和规则,将为青年教师规范化的管理课堂和班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教学工作创立良好的开端。

  关于成功的论文2:

  由于我国正处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所以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政治经济学,更有甚者直接称西方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忽视政治经济学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不断被弱化,西方经济学地位得到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许多高校在经济学教学的课程分配上过度偏重西方经济学。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时,发现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内容、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很大的冲突。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更具实用性,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存在着不够重视的问题。事实上,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政治经济学受到了来自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严重挑战,如何创新地讲授该门课程以应对这一困境是目前该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讲好导论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导论部分是学生接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开始。学生在高中阶段虽已了解到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他们的许多认识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纠正他们对政治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厘清政治经济学的准确内涵,就成为导论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其次,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因此,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经济学专业的作用等也应成为导论部分必须讲解的内容。我们的教学经验是,导论部分的讲授一般要花费4-6个学时,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除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的疑惑,纠正其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误解,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兴趣。最后,介绍一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动态,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导论部分讲授的内容一般包括:

  1、通过提问和讨论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动因,以及他们是如何认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

  2、从经济学发展史出发,介绍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3、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厘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理论课、邓小平理论课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4、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色和最新动态;

  5、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讲授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实践经验来看,导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大增,这便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引入案例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向学生提供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类、法学类及其他许多应用学科的教学中,并且收效明显。政治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抽象的理论推导,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引入案例教学,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政治经济学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和接触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公认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凭借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即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可见案例分析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揭示了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后来列宁提出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过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公式、背概念,根本不理解其内在的必然性。我们将前苏联和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制定并执行了几十年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以及执行这一方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加工整理成一个教学案例。把大量有关我国和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数字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断。通过充分的讨论,可以看出,学生不仅掌握了什么是“按比例发展”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认识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律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还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利弊,指出应该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合力来实现这些规律的要求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效果,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很难达到的。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法引进政治经济学课教学不仅是必要、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所以,我们认为,引入案例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坚持教研相长是教学成功的法宝

  在历史上,经济学的发展体现为其研究内容中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分分合合,经济学的名称曾经是政治经济学,近十余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又兴起了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潮。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中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实际上是人们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入的体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不容置疑。高校教师积极投身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其学术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其政治经济学素养。而教师要想教好政治经济学,必须拥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学素养。故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是教学成功的法宝。我们知道,《资本论》所阐述的共产社会是对未来的预期,需要高度的抽象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在论述过程中,引用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所阐述的是事物的本质。教师是《资本论》教学实践的主体,能否教好《资本论》,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资本论》是宏观且抽象的,缺乏直观性。试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资本论》的历史、背景,没有深刻领会《资本论》的思想,如何能教好学生?所以,教师在讲授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准确性。即,教师在想尽千万百计改进执教方法的同时,还要深入开展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之路上长盛不衰。简言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在某些重要的问题上要以一定的理论研究做积淀。同时每位教师更要深刻地认识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愈来愈难,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使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感兴趣,我们的教学人员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又要深入研究实践中发生的新变化,发现的新问题;既要有一流的理论水平,又要对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实践十分熟悉。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政治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给政治经济学教师更多的学习时间与考察时间,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考察学习,使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宽阔的专业知识,又对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其次,政治经济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清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分析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原意,给学生们一个清晰的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二是讲清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特别是分析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产生差距的原因;三是讲清楚在实践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问题,给政治经济学更强的生命力。最后,政治经济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处理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增强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一方面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性,具体要讲好三个理论: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发展对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即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动态。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实践。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既要用一定的篇幅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方向性的对策建议,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又要用一定篇幅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解释,并预期它的发展趋势。

  关于成功的论文3:

  唐代在700-77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位巨星般的人物。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上谪仙”,“地上诗仙”的李白。在仕途上,李白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所以他的早期教育颇为与众不同。他既能像一般士大夫子弟一样享有读书的条件。又比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宽松。这种难得的自由与宽松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豪放不羁的性格。到了十五岁,他已经通诗书、精剑法、懂道术了。由于受时代潮流和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李白也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最为突出的目标。他想像着自己从峨嵋山上飘然而来,不仅具有高洁的品质、超然出世的精神,还有一颗伟大的人间情怀,在挥手之间帮助人间的帝王整治天下,然后功成身退、还游江湖。天真的诗人在想像中弥合了儒家的人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之间的冲突。

  一、政治上的失败

  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李白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他以扶摇而上的大鹏自居,不屑于参加按部就班的科举考试,因为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他试图通过游说、隐居学道的方式达到登龙门、据高位的目的。天宝三年,李白四十二岁,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在道士吴筠的举荐下,被征召入朝,为翰林学士。布衣身份的李白一夜之间就登上了天子之堂,步入仕途。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气宇轩昂地来到京城。在京城尽管受到玄宗的隆重礼遇,并“问以国政”,做了皇帝的顾问,但他很快失望了:他不过是这个朝廷豢养的一个填填新词,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应景之作的御用文人,宫廷荒淫生活的一个点缀与摆设!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使他赢得了千古美名,又着实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不久遭尽谗毁,玄宗对他的热情也因此骤减。于是“帝赐放还”,李白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长安生括,离开了京城。第一次从政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从宣城来到剡中,不久便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发展。第二年冬,永王李磷打着“抗乱平乱”的口号,率领太军东下,路过庐山时坚决邀请李白参加自己的幕府。李白对当时的各种政治关系缺乏客观的了解,看不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更洞察不了李磷的狼子野心,主观地认为只要参加了李磷幕府便可实现多年来济世报国的理想。于是接受了邀请。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报国丹心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原来李璘暗坏和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的野心,不久阴谋败露,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下浔阳狱,出狱后被放逐夜郎,途中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历时不足三个月。同样以失败告终。

  尽管从政途中荆棘丛生、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他还在寻找机会。上元二年,李白61岁,已经投靠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当他听说李光弼将率大军征讨史朝义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马上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无奈中途因病折回,不久就病逝于当涂族叔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未能如愿。他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这就是李白的从政经历。表面上看,李白政治上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性格决定命运。(莎士比亚语)他的耽于幻想、天真、放纵、易冲动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失败命运。李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习惯按想像来梅建现实,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他在政治上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创作上的成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诗人非常自信,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诗圣”杜甫对他的诗也是称赞不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的确具有无比神奇、难以抗拒地艺术魅力。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歌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据统计,在他的现存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我”、“吾”、“予”、“余”或“李白”、“太白”字辞竟达半数以上。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的。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f则呼喊出了他的政治失意。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不仅能增强诗歌的气势,有时还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另外他毫不掩抑收敛自己的感情。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如《宣州谢脁楼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端不是咏怀,也不是写饯别场景,而是用了两个长达十一字的散文句式,直接抒发内心的精神苦闷:“弃我去者作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是诗人长期以来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相矛盾而产生的精神苦闷,这种苦闷通过这凭空而来的发端得到了极好的宣泄。当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达激情时,诗人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白发之长,来突出无形的忧愁之多,夸张非常大胆。当现实的事物难以形容思想、愿望时,便借助神话和幻想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蜀道难》中从蚕丛鱼凫到五丁开山,全用虚无渺茫、无凭无据的神话传说。烘托出一种奇险的氛围。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使诗人陷入了无止无休的孤独、苦闷之中。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他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又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中,感到苦闷,感到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孤独灵魂的呼喊,这呼喊既有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的抗议,也有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渴望。他的《月下独酌》堪称描写孤独心境的千古绝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开端两句已点出“独”字。大家知道,爱喝酒的人是不喜欢独自一人喝闷酒的,诗人酷爱饮酒,他当然愿意与人共饮。可现在他有酒无亲,一肚子的苦闷、满腹的牢骚无处倾诉。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到了邀约月亮和影子来共饮作伴。可见程度之深。不仅如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甚至在以后的悠悠岁月中,他也难以找到共饮之人,只好与月光、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高邈的天空。

  仕途的失意,并未使诗人一蹶不振、不可自拔。庄子的虚静无为、恬淡忘我的处世哲学这时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能在政治失意后,能寄情于锦山秀水,来缓解内心的煎熬。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对于安徽,诗人似乎情有独钟,曾多次前来。并在这里流下了不少传世千古的佳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寥寥数字,便把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憔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当诗人登上宣城谢脁楼时回想起谢脁的遭遇,又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慨叹!仕途的失意,悲愤痛苦的心情难以排遣,诗人最终只能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激之语来宣泄。

  创作、饮酒、游历山川就是李白的生活。这样的生活 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是当之无愧的。然而仕途的波折和灵魂的煎熬却最终成就了伟大“诗仙”的诞生。试想如果李白政治得意,整日忙于政事,哪有闲暇游历山川、寄情山水?千秋诗苑的天空,定会因为失去这颗熠熠生辉的明星,而变得黯淡无光。这将成为全人类的损失!

4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