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的作文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_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_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_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的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小故事,给我们人生无数的启迪,让我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就先要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篇一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专著。这本书告诉我们一种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是个激发学生潜能、不断完善、成长心灵的过程。这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会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

  书中讲述的是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在这30人中间有大陆人、有台湾人;有年长者,有年轻者;有少年大学生,被誉为“神童”之人,也有任性爱玩,调皮捣蛋之人;有家境殷实的显赫人家,也有生活拮据家庭困难的平民百姓;有沉稳内向刻苦钻研之人,也有外向开朗锐意创新之人……最终他们都成了人中龙凤,这是一本新东方力推的成长励志作品。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

  从书中的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沈向洋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父母、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子女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奏鸣曲,它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作为老师的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应该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欢做的’。”教育自己“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就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

  认真品读凌志军先生的著作,从中我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尝试的勇气。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认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帮助和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篇二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当下时值高考刚过,顷刻之间此题更是风靡每个角落,无论茶余还是饭后,大街还是小巷,城市还是农村,男女老少都将此题搬到了桌上。近日闲来无事,翻阅了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感慨良多,感触颇深!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之下,中国的教育便千篇一律的盯上了分数,而孩子自然而然便成为一个个由学校和家长一起打造的精美零配件,同时都寄希望于这些零配件予以走向成功。孩子们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的同时,倍受煎熬。于是乎,青少年儿童轻生的、离家出走的、仇视父母师长的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都浮出了水面。于是乎,儿童心里专家多起来了,学校心里诊室增设了,医院呼吁必须给孩子解压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罗列了一个个普通孩子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为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的成功案例,以此来说明在人们眼中的神童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他们许多都出生在贫寒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与我们大多数孩子一样拥有着正直朴实的父母的爱。同中求异,他们拥有极高的情商,他们的童年都很自由、快乐,他们都有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他们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想要什么。

  在此,又回到我们的教育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000后的孩子,他们在做什么呢?

  早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必须完成每日的胎教;幼儿园里,父母们争先恐后,上午音乐、下午舞蹈、周六钢琴、周日英语,孩子们每天像赶集一样,而家长则不遗余力。小学了,书包基本不用背,得用两个轮子在地上滚着走,瘦小的双肩无力承爱沉重的书本负荷。八、九十年代里那些个美好的童年已被老师和家长们剥削得所剩无几。放眼一看少年宫,培训社,双休日、寒暑假必定成为最热闹的一隅。

  “我的童年有一个梦想,能像白天鹅般舞动在台上,我想让我的孩子完成我未能实现的梦想……”

  “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能完整的唱好些歌,我想让她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同样的三岁,张家的孩子能背唐诗三百首里好些诗了,我家孩子也要赶紧学了……”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了自由!为着这些父母们的梦想,父母们的喜好,他们得不到尊重,更不能向权威呐喊:我想要!我决定!我喜欢!

  自古代起,科考成为我们所谓的国粹后,分数,也便决定了每位孩子的命运。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广州一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考试考了98分,极度郁闷,家长也称压力大,我不禁为孩子抱屈。分数,当然能代表一孩子在书本上的学习成绩,我想问,综合素质呢?思想品德呢?孩子的情商如何呢?统统都没有,唯有分数高,便能博得父母、老师的莞尔一笑。

  凌志军先生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跨过了未必万事大吉,未过的并不代表着失败。”就拿现在的高考来说,每年六月份,整个中国就像应对一场早已备好了的仗,这场仗的参与者不仅仅是高考生,更多的是父母,老师,同时也包括国家的一些行政职能部门。家长们更是摩拳擦掌,陪考到最后一科。所以有社会评论家们说:高考,不知道是高倒了孩子还是考倒了父母!

  凌志军先生说:“并没有发现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孩子与日后的成才有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我们父母和老师的心中,排队文化与状元崇拜是几乎每个家庭乐于谈及的一件事,甚至有些家长总会这样要求孩子,如果考不到第一名,你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学习已经让很多孩子都觉得,我不是为自己学,我是为了我的父母和老师而学。

  我们强烈呼吁教育的多元化,按部就班的过坎制度让孩子苦恼,让他们不堪重负。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在一条流水线上教育出来的孩子,被习题、试卷、分数、名次紧紧的包围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想,也便丢失了特性。

  多年前,80年代的我们这批人,在经过家长和老师严历的教导后,有部分便在高考这个坎上成功的跳进了大学校门。回头发现,大学不是我们所想的伊甸园,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消磨了4年宝贵的青春,也耗费了父母含辛茹苦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现在想想,用四年读大学的时间来学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比现在更有用处!这就是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所留下的诸多遗憾。

  一个八岁的男孩,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便发现其模仿能力很强,对音乐节奏挺有感觉,并能跟着电视上有些音乐起舞,其母说:“让这孩子学舞蹈吧”。其父说:“男孩子,学啥舞蹈,这是女孩子做的事,要学就学蓝球,游泳”!孩子本人挺喜欢跳舞的,有时随便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我们都觉得娴熟至极。后来,这孩子被少年宫的舞蹈老师相中,并表示可以破例收一名男孩,然而,父亲的话已根深蒂固深入他心,再感兴趣也还是放弃了。

  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教育的态度!我只想告诉全天下的父母:每位孩子都是神童,都是天才,但是需要每位家长作正确的引导,而不是  一味的强求。让我们的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自由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练成才。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篇三

  最近,读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专著。这本书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作为老师的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生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就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

  >>>下一页更多精彩“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50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