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案例 >

成功创业的励志真实案例 经典励志名人故事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成功从来都是要经历千辛万苦和无数心酸的泪水,我们看到有很多白手起家的故事,有亲自去了解过吗?他们的成功创业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成功创业的励志真实案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成功创业的励志真实案例一

  张兰,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1989年留学加拿大,1991年从加拿大回国后进入餐饮业,经过为期十年的餐饮经验与资金积累,2000年创建俏江南公司。

  俏江南公司继续开发国内市场,先后在北京已签约的项目包括北京长安街的lg大厦,此大厦的俏江南占据了近5000平米,并聘请世界顶级设计大师菲利浦斯达克先生设计,这一举措将震惊全世界,另有北京西单的置地星座项目也已正式启动。未来lg与西单置地星座两个项目,俏江南则开始尝试向更高端领域发展。开建一个世界级的高级会所及俱乐部。

  俏江南有规范的厨政建设,开放式的中心厨房让顾客更加放心满意。

  艰苦岁月

  1968年,10岁的张兰随被下放的母亲从北京来到湖北孝感,睡的是上面鸡窝下面猪圈的土炕;玩的是树上摸鸟蛋和坟头采蘑菇。“那时候特别幸福,蓝天、白云、还有狗、猫、猪、羊……当时我睡醒了伸手掏一个鸡蛋就吃了。山区里真的是与狼为舞。我在这个田埂上,那个田埂上就是狼陪着我一起走,有时候没狼了还觉得寂寞呢。”大波浪长发,大红色衣服,神采奕奕的张兰喜滋滋地描述那段疯狂快乐日子。

  18岁,张兰回到京城,拥有旗人贵族血统的她出落标致可人,走在大街上常被星探“盯上”,甚至被追赶到公车上。张兰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上世纪50年代原是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由始至终灌输给女儿的是:一定要上大学,知识就是力量。

  汪小菲四五岁时,张兰就定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要挣够钱,将来一定要让我的儿子好好读书,堂堂正正做人,而且一定要让他接受国外教育。

  在“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年代里,张兰跟随舅舅踏出国门到了加拿大。“两万美元,挣够了立刻回国。”为了这个目标,张兰每天早起晚归,最多的时候一天打6份工,一双手在美发店洗过头发,在餐馆抹过桌子,甚至扛过百斤重的猪肉。“蜗居”是免费的,只要每天早上6点准时给老爷子熬好麦片,给患病的老奶奶洗身,就可以住在这对台湾夫妇仅放得下一张床和一个床头柜的地下室。

  2年后的圣诞节,张兰攥着第一桶金—2万美元,放弃加拿大绿卡,放弃“华人选美大赛冠军”头衔,放弃花花世界,飞回故土。

  小女子和大店

  回国后,张兰骑着自行车,头裹着纱巾顶着北风在北京城转了三天,在东四的街面上发现了一张出租房屋的小纸条。于是有了1991年的“阿兰酒家”。很快,张兰又开烤鸭店、鱼翅海鲜大酒楼……继而,张兰做了“不疯狂不成魔”的举动,卖掉日赚50多万的海鲜大酒楼,将9年时间变现6000万现金,创立她的中餐品牌“俏江南”,第一家分店在500强云集的国贸开张,专供当时空白的白领餐饮市场。

  门口一座拱桥木板,两丛翠竹掩映桥边,精致的藤椅,手编的竹帘饰物,江南风情就这样展现;流光溢彩的美式冰吧,意大利式简洁的吊灯,使中式餐厅又平添了几分现代感。这是张兰聘请哈佛大学建筑系的美籍华裔设计师设计的。

  对美有执著追求的张兰,深谙都市白领是时尚的制造者与追随者,“美其食必先美其器”对这个人群尤为重要。

  “对于每一家店的装修,我是不惜代价的。”

  渐渐地,俏江南与国贸齐名,很多人开始慕味而来,俏江南火了:从国贸中心开始,万泰北海大厦,到嘉里中心、盈科中心;北京、上海、成都、杭州,遍布全中国。“俏江南要做中餐中的lv”,张兰口号一出,俏江南开始进军伦敦、纽约……

  俏江南为何“俏”?

  大家都知道俏江南,后来很多人都问我张总,你为什么叫俏江南,是不是请人算过?我说没有,我做每一件事都不请别人算,做每件事也不请别人看风水,我觉得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从小我们家说是我是主意特别大的孩子,由于我们的性格造成了今天俏江南的定位、市场、品位、品牌一切都是由我个人的性格所造成的。我觉得今天大家不希望听到更多理论性,希望听到我如何创办这个企业和管理这个企业的。为什么那么感慨呢?因为我这50年经历的太多了,我昨天坐在时尚印大典的舞台上想这是真的吗?

  成功创业的励志真实案例二

  近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巨人终于面对《中国经济周刊》敞开心扉。对于外界的种种评论和猜测,史玉柱首次坦然回应:“我的成功没有偶然因素,是我带领团队充分关注目标消费者的结果。我今天的成功和过去的失败有很大关系,过去的失败缘自管理和战略的失败,我现在追求的是完美主义”。

  “三本《史玉柱传》都是假的”

  采访当天,身穿红色t恤和白色运动裤的史玉柱醒目、惹眼,看上去非常的干净利落。他说红与白是自己酷爱的两个颜色。

  “其实没有多少人深入采访过我,真正了解我。很多报道都是通过摘编别人的报道出来的。”史玉柱的开场白同他身上的颜色一样简单直白。

  不过,正是这种直白和鲜明的个性,使他常常遭受误解。在他的商业成功案例被一段又一段地搬上各大商学院mba教材、甚至被奉为商战经典案例的同时,外界对其个人的评价却或多或少地带上了阴暗隐晦的色彩。

  “为何有人这样看我?因为我曾经是失败者,而且失败得轰轰烈烈,当年是中国个人负债最多的‘首负’。在一些媒体印象中,提到失败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史玉柱坦然调侃、自我剖析,“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化。硅谷是容忍失败的,而且投资人对失败次数比较多的人更信任,觉得你有经受失败的经历后才能避免失败。相比之下,国内环境对失败者还不够宽容”。

  但面对种种非议,史玉柱几乎从不作任何解释。“我确实不太重视企业宣传和个人品牌形象塑造,我最关注的是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研究,对非消费者的人和看法一直都比较迟钝。”

  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一作派被媒体误解为“孤独者”。比如有人对他如此描述:“史玉柱是寂寞的,他基本没有朋友,很少与外界接触。闲暇时,与之相伴的是历史书。他习惯凌晨入睡,无聊的时候就用网络游戏消解孤独。”

  这令史玉柱觉得好笑。“说我是‘孤独者’,是因为我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很少出现在与政府官员的会面上,我不喜欢、也不会去应酬。做网游《征途》时,一天有15小时泡在网上,但那并非是无聊消遣,而是充当玩家挑毛病,让《征途》尽可能地完善”。

  “往往真正了解我的人是不说话的,最有资格说话的是我的消费者;爱批评我的人都不是玩家和专家,甚至没有玩过网络游戏,或者从未吃过脑白金。”他说。

  最令他感觉哭笑不得的是,世面上已经流传了三本《史玉柱传》,而没有一本是采访他写出来的,甚至其中有一个作者拿着书向他的一个朋友自我推荐。这一次,史玉柱真的恼怒了。

  “我准备起诉这个人”,他说。

  “我没有蔑视规则,只是创造规则”

  在中国商界,史玉柱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上世纪80年代末,史玉柱借款4000元人民币创业运作"巨人汉卡",赚下第一桶金;1993年,巨人推出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1997年烂尾的珠海巨人大厦为史玉柱带来数亿债务,他沦陷为当时中国内地个人“首负”;2000年,史玉柱开始运作“脑白金”,后又以“神秘人”身份宣布清偿巨人大厦所欠的预售楼花款;2005年,史玉柱进军网游,推出《征途》免费网游的新规则,一年后做成了用户数第一。

4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