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虽然身患残疾,可是凭着锲而不舍的信念,一定会成功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1:

  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专家说他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然而,13年后,他不仅重新站起来,还靠几乎是自学的方式考上了重点中学,并被挪威国际联合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录取,成为中国120名候选学生中唯一享受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

  4岁时持续高烧厄运突降

  1996年,李淞镓出生时健康、乖巧,4个月时,有一天突然张嘴叫了声“爸爸”,惊得爸爸李天中呆愣半晌:“老婆,儿子是在叫……爸爸吗?”接下来,李淞镓就“爸爸”、“妈妈”叫个不停,半岁多就几乎能叫遍家里的所有人。妈妈赵晓琴买回识字卡,空闲时就教儿子识字,想不到这些识字卡竟成了李淞镓的玩具,赵晓琴随后又教李淞镓学数学。

  李天中夫妇都是教师。有一天,李天中对妻子说:“睿睿还小,天天教他学小学生才应该学的知识,这样会让他失去五彩斑斓的童年。”睿睿是李淞镓的小名。丈夫的话让赵晓琴思考了很久,她不久后就去给儿子买回了台儿童游戏机。李淞镓将游戏机拿在手上,没用上几分钟就熟练玩起来。赵晓琴既震惊又纳闷:“天,没人教他,这孩子怎么就会玩了呢?”

  对于这个聪明的男孩,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在他4岁时戛然而止了。2000年6月的一天,李淞镓突然像个被打霜的茄子焉了下去,高烧达41度!赵晓琴急忙抱着他往医院跑。

  打针后,李淞镓的高烧很快退下来,赵晓琴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可第二天,同样是下午,幼儿园阿姨又跑到小学:“赵老师,你儿子的额头又烧得烫手!”这天,医生为李淞镓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还是按一般的感冒治疗给孩子打针、吃药,李淞镓的体温很快又恢复正常,晚上依然跑出家门和院里的小伙伴一起疯玩。一天后,李淞镓又发高烧了。

  赵晓琴有了足够警觉:“睿睿连续3天发高烧,症状不像一般感冒呀。”此后半个月,李淞镓去医院打针、输液,他依然每天发烧几个小时。赵晓琴将儿子送到另一家医院,李淞镓又被诊断为患上了肺结核。输液3天后,他果然不再发烧了。

  在医院,李淞镓已三四天没发烧了,医生同意让他出院了。李天中欣喜若狂说:“儿子,看你把妈妈折腾成了什么样。”孰料回家第二天,李淞镓又发烧了……李淞镓持续不断的高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两个月后,李淞镓的下肢疼痛更加厉害,到后来就只能扶着墙壁行走。

  2001年1月,在自贡一家医院,拍摄了髋关节照片后发现,李淞镓不疼的左脚竟比疼痛的右脚短了2厘米!隔天,专家会诊,李淞镓被确诊是髋关节骨结核。

  什么叫骨结核?李天中夫妇过去根本没听说过。专家们为孩子开了一些舒筋活血、补气补血的药物,叫他们带回家让李淞镓服用时,赵晓琴高兴地对丈夫说:“看来睿睿的病不会有多严重。”

  回家仅几天,李淞镓不仅右腿的疼痛依然,左腿也开始疼痛起来,过了一个月,就再也不能下地行走了,躺在床上双腿的髋关节侧向两边,而且双腿也无法再伸直!最让夫妇俩感到揪心的是,李淞镓的小腿肌肉也开始萎缩。

  反锁在家自学小学课程

  李淞镓很懂事,尽管双腿的疼痛时常让他浑身大汗,但他从不在爸爸妈妈面哭,就算咬破了嘴唇还是不哭出声来。多少次,赵晓琴说:“睿睿,疼得厉害就哭吧,哭出来就会没那么疼了。”但李淞镓还是不哭:“我不疼……”

  眼看学校要开学,李天中说:“小琴,我们快一年没好好上课,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带儿子回到乐山,赵晓琴不得不狠心决定,她和丈夫白天上班时就将儿子反锁在家。

  “睿睿,把你锁在家里,你不会怨恨妈妈吧?”第一天这样做,赵晓琴早早支走了丈夫,她不想让丈夫的心里也和自己一样内疚。丈夫走后,赵晓琴这样问儿子。李淞镓笑着回答:“我不会怨恨妈妈,妈妈和爸爸要上班,才能挣钱送我去治病呀。”赵晓琴转过身,脸上全是泪水。

  命运对这个孩子的无情拷打仍在继续,李淞镓的双手也开始弯曲、变形,他连打游戏机也只能用右手稍稍灵活一些的食指和中指去触动按钮……

  同时,爸爸和妈妈不在家,上厕所又成了李淞镓一大困难。刚开始,李淞镓要小便,他就想自己下床,拼命挪动身体,结果从床上摔下来,头、手全被摔伤了。赵晓琴回家,看见儿子躺在地上,她奔上前抱起李淞镓。不等她问是怎么回事,李淞镓小声说:“妈,对不起,我把尿拉在裤子上了……”赵晓琴双眼湿润了:“睿睿,你没对不起妈妈,是妈妈没照顾好你呀。”

  这件事后,赵晓琴和丈夫再去上班时,他们每上完一节课就会轮流回家,照顾儿子大小便。即使这样,李淞镓还是会把屎尿拉在身上。后来,李淞镓就尽可能少吃饭、少喝水,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爸妈的麻烦。

  2002年春节后,李淞镓说:“妈妈,天天打游戏机也不好玩,你和爸爸能不能教我认更多的字呢?”赵晓琴爽快答应了。从这天开始,她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李淞镓认字,中午回来后再考他还认不认识,后来又会出一些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题让李淞镓做,李淞镓几乎没一次做错……

  6岁时,李淞镓央求爸爸妈妈送他去上学。儿子连坐也坐不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他如何能上学呢?但赵晓琴对丈夫说:“我和你虽然可以在家里教睿睿学知识,可还是应该让他去上学,他应该回到同龄人中间。”

  几天后,赵晓琴背着儿子找到了学校校长,校长同意让李淞镓入学。李淞镓第一天去教室上课,赵晓琴拿去了一个大大的枕头,让儿子垫着坐在课椅上。

  李淞镓上学了,他高兴无比,他终于在生病两年后又回到了同龄人中间。刚上学时,李淞镓一天只能上4节课,慢慢地,他一天一天坚持,后来就能坚持上完7节课。李淞镓在学校,坚持上完每节课只是他所要战胜的第一个困难,接下来更大的困难是,他还需要写出让老师认得清的字。

  生病两年多,李淞镓的手也变形了,他虽然能用浑身力量控制住不停发抖的手,然后握住笔在纸上写出字,但所写的字又大又乱,老师每次一看李淞镓写的作业就头疼,找到赵晓琴说:“我实在看不懂你儿子写的是什么……”每当这时候,赵晓琴就会收下儿子的作业本回家后自己批改。李淞镓的作业很少写错,但她还是时常叮嘱儿子:“要是不把字写好,谁能认识你写的是什么呢?”

  李淞镓的手要发抖,每写一个字都很艰难,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呢?此后的日子,李淞镓每天放学回家,他除了写作业,还要花很多时间练字。2004年1月期末考试前,李淞镓的班主任老师找到赵晓琴说:“考试时能不能让睿睿回家做题?他写字的速度太慢了,又写不好……”

  赵晓琴一直不愿意让儿子感到,残疾就会让他比别人差。所以,对于儿子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赵晓琴回答说要问问李淞镓。“睿睿,期末考试你是想回家做题还是和同学们……”晚上,赵晓琴问李淞镓。李淞镓大声回答:“我当然要和同学们一起考试。”第二天,赵晓琴将儿子的想法转告了那位老师:“这样吧,我去找校长,睿睿的成绩可以不用记入班上的总评成绩。”赵晓琴没想到,李淞镓这次考试数学98分,语文96分!

  李淞镓上二年级时病情又加重了,用枕头垫在课椅上,他也没办法再坐着上课,不得不离开学校,每天又只能孤独地呆在家里。自学就成了这个7岁男孩的主要学习方式,他只有期末时才会被妈妈背到学校考试。

  平常,每天爸爸和妈妈上班了,他就趴在床上自学,遇上不懂的问题,就在课本上做个记号,等爸爸和妈妈回家后再问,李淞镓直到小学毕业,成绩一直在四十多个同学中数一数二,几乎每学期都会被评为“三好学生”。

  儿子如此优秀,赵晓琴却不能让他有一点骄傲。赵晓琴很了解儿童的心理,知道如果不能给予孩子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滋生自满。赵晓琴常对李淞镓说:“这几年,你虽然不能去学校上学了,但同学们每天都会到家里和你一起玩,把老师的讲课内容告诉你……儿子,你能遇上这样的同学,是件多幸运的事呀。”

  每次听妈妈这样说,李淞镓就会特别认真:“妈,我不会忘记这些同学,我会一辈子记住他们。”

  折翅雏鹰高飞蓝天

  李淞镓有个同学,幼儿园就和他是很好的伙伴。后来,李淞镓生病了,不能走路了,这个同学就天天晚上和李淞镓一起玩,他还有个任务就是要把老师的讲课内容转述给李淞镓,然后再和李淞镓一起写作业。

  同学们的关爱,像清泉一样滋润着李淞镓的心田,让他感到自己并不是个被命运所抛弃的人……

  李淞镓十多岁时,不再满足整天呆在床上,一早就叫爸爸把他抱到沙发上,学习一会儿再打一会儿游戏,他感到生活一下子比过去有趣多了,可李淞镓最不甘心一辈子再也不能走路。

  在李淞镓记忆中,自己的儿时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他多么怀念那段像阳光般绚丽的日子呀。“妈,我难道真的不能再站起来?”儿子的问题,让赵晓琴难以回答,因为她知道儿子要重新站起来,除非有奇迹发生。

  李淞镓明白了妈妈的沉默,但他说:“我一定要重新学会走路!”很快,赵晓琴发现儿子在这件事情上已开始行动,他常常独自从沙发上下来,然后用木凳支撑着身体在地上慢慢移动!

  最初几次,李淞镓下沙发时,由于控制不好身体的平衡,他摔在地上连爬也爬不起来,但他还是一次次这样做。终于,半年后,一个小小的奇迹发生了,李淞镓竟能很顺利从沙发上挪到地上,并让自己准确无误地坐到木登上!接下来,他又开始练习用木凳支撑身体挪动……

  一年多的坚持,李淞镓渐渐掌握了这种独特的行走方式,他可以不依靠爸爸妈妈“走”出家门了!李淞镓并不满足:“上中学,我需要走进学校,不能再让任何人帮助。”

  “睿睿,有些事,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到……”一天,赵晓琴看见李淞镓又在挥汗如雨地练习,她对儿子说。李淞镓微微一笑:“妈,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不会放弃。”说完,他用手一抹脸上的汗水,依然继续练。赵晓琴很心疼儿子,李天中安慰她说:“睿睿有这样的信心就让他练吧,我们应该支持他。”

  2007年,李淞镓上中学了,他终于可以扔掉木凳,拄着双拐慢慢行走——这个在床上已躺了6年,连很多医生也说将一辈子在床上度过的少年,他重新站了起来!

  上中学后,所处环境的改变,让李淞镓在心理上遭遇了比身体上更严重的打击,他很快成了一些同学捉弄的对象。

  李淞镓瘫痪了6年,因双腿严重变形而发育缓慢,个子比同龄人矮了很多。再加上他握笔写字的方式和很多人不一样,需要用右手的5个手指握住笔杆慢慢书写。于是,课间休息时,很多同学就会围上前,叫李淞镓写字给他们看,有些同学还会用手拍着他的头说:“这个小矮人也来上中学,千万不要拖了咱们班的后腿呀。”

  表姐和李淞镓在一个班上,她常会挺身而出保护表弟。但这样一来,李淞镓受到的嘲笑就更多了:“要靠女孩子保护,你还是不是个男人?”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多了,李淞镓变得内向、不爱说话,就算回到家也沉默寡言,引起了赵晓琴的不安。了解到儿子的遭遇,她没有过多指责儿子的同学:“淞镓,你刚上中学,身体又有残疾,同学们对你不了解很正常,做些开玩笑的举动也可能是没有恶意,重要的是你应该摆正心态,就像上小学时一样多在学习上证明自己。”李淞镓抬起头:“我为什么就没这样想问题呢?就认为他们是在欺负我……”赵晓琴笑了:“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开开玩笑并不就是谁在欺负谁,不应该把什么事都看得很严肃。”

  妈妈的话像钥匙一样打开了李淞镓的心门,他此后再在学校遇上有同学打打闹闹,他也会尽可能加入,就算被同学们捉弄了也当是开玩笑,他和同学的关系渐渐融洽了。同时,初中3年,李淞镓在学习上依然优秀,他又渐渐找回了自信。2010年,李淞镓考入了重点中学,他在这所国家级重点学校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并立誓要在3年后考入他梦想的北大。

  2011年,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出现在了李淞镓面前,他作为5名优秀残疾学生之一,由四川省残联推荐,参加由中方每年向挪威国际联合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推荐的入学考核,全国共有120名学生获此资格。

  李淞镓兴奋异常。可两个月后,李淞镓到北京参加由挪威驻华使馆和中国残联组织的考核时,他傻眼了,120名竞争者竟有三分之二是正常人!原来这个前往挪威留学的项目并不只针对残疾学生,还包括家境困难的优秀学生,李淞镓需要与正常人竞争这个机会。

  “淞镓,不要泄气,只要你沉着、冷静,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就算是和正常人竞争也不一定就会输给他们呀。”赵晓琴鼓励儿子。接下来在笔试、英语阅读面试等5个项目考核中,李淞镓全都发挥出色。最终,成为120名候选学生中唯一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挪威方负责的学生!

  李淞镓告别了父母和家乡的亲人、同学,独自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然后再从北京转机飞往挪威首都奥斯陆——这名17岁残疾少年,他最大梦想是将来做一名出色的医生,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让更多卧床不起的骨结核患者能重新站起来。

  为此,李淞镓说,他在挪威完成了两年的预科生学习后,将在专业选择上首选医学,他会为了这个梦想而更加勤奋、努力。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2:

  “我虽然身体残疾,但志不残,正常人能做到的,我多付出点努力,同样也能做到,同样也能成功,甚至能做得更好!”通过多年的不懈坚持和顽强拼搏,残疾人戴七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

  戴七林,男,46岁,肢体三级残疾。从小就因腿部残疾,行动比较困难。但他身残志坚,靠着不懈的努力建起了一栋万只肉鸡养殖标准化养鸡场,用他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点亮了“残缺”人生,在致富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又借又贷兴办养鸡场

  戴七林出生于铜陵市郊区安铜办旗星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腿部残疾。刚刚懂事时,戴七林就因为身体的缺陷而难过、自卑,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个个健康活泼、又蹦又跳地,他常常独自黯然神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想到日后的生存,他选择了乐观面对。 “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现实,都要努力奋斗,即使是残疾人也不例外,不能只想着依赖父母、依赖家庭。”生长在农村,又身有残疾,重活、粗活自然干不了啦,那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呢?戴七林懂事后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成年后,他试着开过拖拉机拉货,后来又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自己想活自己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在历经生活的种种艰辛之后,戴七林心中的想法逐渐清晰明朗,那就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养活自己,他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这个想法别人并不看好,甚至笑他痴人说梦、异想天开。但是,戴七林却一直憋做一股劲,寻找创业机会。

  2009年,戴七林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别人通过发展肉鸡养殖致富的信息,顿时茅塞顿开,“是呀,我为什么不发展养殖业呀!”他觉得机会来了!说干就干,他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但是资金还是不够。他不顾别人的劝说,又大胆地向银行贷款10万元,筹集了26万余元,动工兴建养鸡场。半年后,一座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全封闭、标准化养殖大棚投入使用,他正式开始自己的养鸡事业。

  多种养殖年赚十五万

  深知创业不易的戴七林,将鸡苗当着是自己的小孩一样善待,24个小时都泡在鸡舍里,每隔一个半小时就要起来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此外,他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关的防疫等工作。45天后,戴七林亲手养殖的首批万只肉鸡顺利出栏,拿到了2万余元的利润,初次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戴七林的创业之路并非一番风顺。 养殖行业市场行情多变,疫病多,风险性很大。他养的第二批鸡就因为气候原因,没有控制好,出现了鸡苗死亡,出笼率下降, 赔了本,几乎把前面挣的钱全赔了。“养鸡看似简单,但想要养好不容易,特别是规模养鸡那更是一门学问。”戴七林清醒地认识到,干什么不能光凭满腔热情与干劲,必须懂门道,会技术,会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戴七林并没有被失败吓倒,而是认真分析失败原因,鼓足勇气再战。他购买了大量的养殖书籍,开始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第一时间打电话咨询技术员。“我每天至少要围着养鸡场转十几圈,相当于走30多里路。冬天,从养鸡场里面出来,头发上的汗珠一会儿就冻成冰渣。”回忆起那些在创业路上劳心劳力的日子,戴七林感慨地说道。不过,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他的养殖技术也进步飞速,管理也更加科学,鸡场的生产逐步步入正轨,效益逐年递增。如今,戴七林的养鸡场内的小肉鸡一般45天左右就出栏,一年可饲养5批,利润很是可观。

  2014年,尝到了养殖甜头的戴七林,又投资18万余元,建起了养鸭场,存栏蛋鸭2500只。真正实现了多种、规模养殖。经过多年的打拼,戴七林不仅还清了借贷款,还购买了一辆皮卡小车,养殖场也已经步入了正规,如今每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望着创业果实,戴七林笑在脸上,美在心里。当初持怀疑态度的亲朋们,打心眼里开始敬佩他。

  帮扶乡邻传授“养殖经”

  戴七林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同时,还积极带动村民发展养鸡养鸭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边的人腰包都能鼓起来。”戴七林如是说。在旗星村,有四五位村民也建起了标准的棚舍。听说戴七林养殖技术好,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对待前来取经的村民,戴七林总是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手把手地教,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帮助下,这几户养殖户的养殖业也是有声有色,效益可观。此外,戴七林的养殖场还解决了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就业。

  几年来,戴七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身残志坚、勤劳致富这样一个事实,也真切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靠着勤劳的双手,残疾人也能闯出一条自主创业的成功路。”戴七林说,等摸索出了养殖的管理经验,他还要将技术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养殖户,带动更多养殖户勤劳致富,让家乡人民共同富起来。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

虽然身患残疾,可是凭着锲而不舍的信念,一定会成功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 残疾人取得成功的例子1: 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专家说他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然而,13年后,他不仅重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7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