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的定义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给大家的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些观点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这些观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阐述了系统完整的新理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些观点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回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

  如何实现上述宏伟的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进行了谋划。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标准、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做到一个“凡是”和两个“一律”: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运用大逻辑,推动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认识、适应、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而且增长质量在不断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增长主体更加多样;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发展效能不断提升。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都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口号变成行动,把诺言变成现实。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意味着切实防止了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少权甚至无权的现象,切实防止了“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的现象,切实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更无人践诺的现象,切实防止了权力倾轧、结党营私、政局动荡的现象,切实防止了“萝卜招聘”、“绕道进人”、“因人画像”等现象,切实防止了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的现象,切实防止了权力制约上的“牛栏关猫”、“铁帽子王”、“刑不上大夫”的现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法论原则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客观认识到了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

  首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看作是当前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这里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心问题。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每一项工作都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不能游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外。

  其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

  (1)国情、世情、党情“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第一,国情的“变与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到21世纪中叶,这一百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不变的国情。但同时,要看到,不变中有变,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000美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结构的复杂程度已经不是1956年初级阶段开始时、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时甚至进入21世纪新千年时所能比拟的。做好任何方面的工作都要立足这一基本国情,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第二,世情的“变与不变”。2014年11月28日,在出席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时,指出当代中国国际环境有“五个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这实际上就是五个变与五个不变:复杂性、曲折性、尖锐性、长期性、不确定性,这就是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主题、国际体系变革、亚太地区总体格局,都不会改变。第三,党情的“变与不变”。我们党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12月底,党员人数达到8779.3万人,约是1956年的8.8倍、是1978年的2.5倍,不管数量怎样变化,对于党员质量的要求没有变。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不断变化,如我们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执政的,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对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要求没有变。

  (2)战略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战略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的,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手段,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战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基础。战略手段之间的有机统一性,各项改革要有法有据,法治建设也要促进改革;改革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要促进改革;依法治国要使党治国理政法治化,全面从严治党使全面依法治国更加能动化、科学化。战略动机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性,无论是哪一个全面都有一个啃硬骨头的问题,有一个过险滩的问题,辩证法要求我们:敢于啃硬骨头,还要善于啃得下、崩不了牙;敢于涉险滩,还要能上岸。

  再次,体现了系统分析的要求。培育以整体性、系统性、普遍性、全面性为特征的辩证思维。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如何培育辩证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事实的整体性,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正如列宁所言,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毫无疑问,正在成为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握好这“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戮力同心,一起奋斗和前进。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句话,内容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关于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就可以发现这四句话构成的战略布局,有很深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

  我们注意到,对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包含三层深刻的道理: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以来中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中都已经有充分的阐述。在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正如所说的,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说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一般来讲,“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务必牢记。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家正在热烈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台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离2020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或者说,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们在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五大目标,其中在经济目标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比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些数据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在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时,落实所有的举措,都必须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四个全面”科学内涵,讨论“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意义所在。

  第三,“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面我们说到,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实现战略目标也不能偏离战略举措的要求。比如讲全面小康,讲发展,不能违法乱纪,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除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项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也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要相互分割、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作者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看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的人还看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进与意义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评价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4.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5.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81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