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学演讲 > 成功者王石的演讲稿3篇(2)

成功者王石的演讲稿3篇(2)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成功者王石的演讲稿3篇

  我们18个人,12个是外国人,6个是中国人。他找我说:“老王,商量个事,登顶的时候你能不能让我20分钟?”为什么要让他20分钟?因为我52岁登顶珠峰的时候创造了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大年纪的纪录,这时候59岁了,记录还没有人破。他比我小3岁,如果早我20分钟上去,他就把那个纪录破了,所以他说能不能让他20分钟,让他先上。他这样一说,既然是兄弟情,这种关系应不应该让呢?

  那个情况下他还能登已经是创造奇迹了,按照正常来讲,他一般攀登的距离时间比我慢一个小时,我如果再让他20分钟,实际上让的是80分钟。什么意思呢?我差一步登顶了,我等他80分钟,这还算正常。如果慢一点呢?在那个高度等80分钟是等死。即使是兄弟情,我也没有回应,实际上是没有答案。一前一后,我等你先上,对我来讲没有问题,你破了记录,我再把你的破了嘛。最后的保持纪录者,我让你保持20分钟,但是当时我没有表态。我心里总是犯嘀咕,可能他觉得我不够意思。

  那天我们晚上吃完晚饭是7点钟,然后就进帐篷睡觉了,因为第二天凌晨5点钟要登顶珠峰去。出发之后,我就不时地在休息的时候回头看看,他穿着颜色比较深的墨绿色的衣服,我是穿的蓝色的,我一直回头看有没有墨绿色的点,如果他真的落十几分钟,我让他没有问题。但是一直到登顶的时候我都没有看到他,所以我就登顶了。我登顶的瞬间,我看到前面站着一个人,掐着腰说:“嘿嘿,我比你早上了20分钟。”

  他上去了!

  我就非常疑惑,他什么时候上去的,什么时候超过我的?那时候缺氧,反应不过来,没有想通。一直到下到大本营,我就问他,我说:“你什么时候超过我的,我怎么不知道呢?”他就说:“老王,我比你早出发1个半小时。”

  他获得过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最受尊敬企业家”奖,我是第一届被评选上的,属于最老资格的,正因为我们俩的关系,让我来给他颁奖。下面记者采访就问他,这种情况下把我请来给他颁奖特别有意义,然后就问他我们俩关系怎么样,问他为什么佩服王石先生。汪建就说:“我为什么要佩服他呢?”这一反问,记者就愣了,因为假定的是他佩服王石。他说:“我为什么佩服他呢,他是著名企业家,我也是。他登上珠峰,我也上去了。我是科学家,他是吗?”我记得这个评奖应该是2010年,也就是他登上珠峰之后不久的事情。

  2011年我就去哈佛了。到了2013年我到了剑桥,2015年的4月份我被剑桥大学聘为院士。聘为院士有一个仪式,我就把汪建请去了。一个月之后就在华盛顿大学讲“兄弟情”的故事。

  这是我今天上午要讲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听着可能有点暧昧,那回到今天的主题——“给一个突破自己的理由”,从这个故事当中你们感受到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什么?没有答案,我的经历不是答案,只是把这个故事说出来。

  你们想不到我给出的是这样戏剧性的东西吧,显然是互相在较量,在不服气,甚至在嫉妒,在好胜。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一个汪建,一个我,我们都在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领教工坊组员:谢谢王石主席分享这么好的经历。我想人性就是都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希望对自己更满意,所以突破自己,让自己更完美。我的问题是,是不是好胜就是让自己更完美,让自己不断地去突破?

  王石:这里不存在更完美的事情。俩人一握手,你看那个眼神,内心都是白发苍苍。你说的追求更完美,应该不是这样的层面。你会发现,我们中间有一个东西是嫉妒。你看这个逻辑线,他有哮喘,我们认为他不可能登顶,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两个人敬佩的砝码改变了。反过来,对我来讲更完美了吗?不是,你就有这个缺陷。他是学医科的,湘雅医学院,最后到中医大学读硕士、博士,之后是博士后,他的优势非常明显。

  这个过程,至少两个人是在较量,较量到什么程度呢?我做什么他做什么,当然他做科学家我没法做。比如,我登山,他登山,我滑雪,他滑雪,我驾帆船,他试了两次不行,呕吐。但是也有我想玩的没玩起来,他玩起来了,就是玩风帆。还有他骑自行车,我不骑车。两个人有共同爱好,几乎都在一起,实际上两个人都在较量,你会的我都会,我会的你未必会,就是一种竞争,互相的一种不服气。刚才说的欣赏、不服气、竞争都讲得通,还有一个是嫉妒。辞典上“嫉妒”是一个负面的东西,别人比自己强,由某种羡慕很快就转换为怨恨,甚至采取一种报复手段,很多不幸的事情都是由嫉妒产生的。但是嫉妒也可能转成其他的东西,对自己来讲,可以提升自己。

  领教工坊组员:我觉得男性之间最大的快乐可能来自于很相似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他提前一个半小时登上珠峰的时候呵呵对你笑了一下,我觉得那时候你就感受到了。第二个是他回答为什么要佩服王石呢,他有的我也有,而且我还是科学家,因为这个事,你被聘为院士的时候把他请过来。我觉得竞争对手是突破自己的理由。

  王石:找一个可以成为对手的。

  领教工坊组员:对,不停地比,尤其是男性跟男性之间的。比如说搏击,很多电影里面就是有这种,打的很厉害,最后累了坐在一起成兄弟了,我觉得有这种感觉。

  领教工坊组员: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汪建有点通过模仿您来挑战自己,但是没有发现您并没有模仿别人。我想知道您第四个突破的奇迹是什么呢?

  王石:你说一直是汪建在模仿王石,不是的。刚才只是体育运动,不是他一直在模仿,没有。刚才讲故事,但不能细化,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我们是互相借鉴的。科学方面我从他那里吸收的营养更多,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说意识形态、形而上的对宗教的认识,我反而有另一种思维。意识形态上讲,汪先生是科学主义,觉得地球就是宇宙原始大爆炸产生的,任何解释都是从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比如自然的诞生、演化的走向,如果你信某种神,信某种超能力量就不要到他的企业去。我非常理解他的想法。不是他一直跟随我,我们之间是互相的竞争、互相认真地吸取对方的经验。谈到珠峰,大家认为是很敏感的,实际上我刚才举的例子很明显是对他的欣赏。如果我有哮喘和腿伤,我不一定会去,这不是比较优势。

  我不认为我过去做的是三个传奇。比如说登珠峰,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年纪最大的,你认为是传奇吗?不是。为什么?我参照标准不是中国人,而是全人类。我52岁登顶珠峰,之前的记录是63岁,就是在人类来讲,人家比你大11岁,你算什么?就在我们登上之后又有一个71岁的人。我们不要像井中之蛙一样,登珠峰我们是跟着别人、模仿别人的。对我来讲,脱胎换骨的是在哈佛,到了剑桥就如沐浴春风,仅此而已,也谈不上创造奇迹。

  你说以后有什么想法,人要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人有欲望,改革开放就是把欲望释放出来了。我还有没有欲望呢?当然有,比如刚才说的兄弟情。再说另外一个男人情,兄弟是年龄的限制,还有一个是褚时建先生,我今年64岁,褚时建先生86岁,我们就不能说兄弟情了,说父子情也不合适。2002年我去看他,他承包了橙园,那时大概是75岁,跟我描述橙子挂果之后怎么怎么样。我就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五年之后。我一算,五年之后他都80岁了,他在这里兴致勃勃地说挂果是什么情况。我就想,我80岁会这样吗?当然,人生无常,我可能不会75岁的时候想到80岁的时候怎么样。

  我原来对未来有描述,第一个是到没有人生活的荒岛上去,当然,上面要有别墅,还有直升机可以停的,我要远离嘈杂的都市,但是又不能脱离城市,想回去还能回去,希望人生最后的阶段这样渡过。当我看到眼前的褚时建先生,他75岁,穿着破的圆领衫,戴着大的破草帽,曾经是创年税收300亿的企业家,因为某种人生道路上的遭遇,被判了无期徒刑。在描述这样情景的时候,我就想,那时我有可能到戈壁滩上种庄稼。这是突破吗?我们新疆建设兵团有多少人在那里种庄稼,所以这不叫奇迹。种庄稼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足而突破自己,所以可以这样做。

  最后,我想说一下今天给的信息是什么。

  人生是不完满的,咱们在当中找平衡。人有追求向上的能力,也有黑暗的能力,虽然嫉妒往往产生负面的东西,但是嫉妒里面也有很多可以转化为动力。如果变成一种负面,我根本就是不服你,因为对方的成功自己达不到,甚至最后采取一些手段,甚至犯罪,这是不行的。但任何黑暗的东西都是相对的,有黑暗就有光明,所以完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

  再讲一个我在剑桥津津乐道的小故事。有一次发现自行车座被别人拔了,第一感觉是把别人的拔了,但是我没有拔。骑着没有座的自行车,就是前倾的,像公共自行车的比赛,一边那样骑,一边看别人的自行车座。后来第二次又被别人拔了,我这次就想采取行动了。但我马上反思,人家给你拔了是因为偷盗行为,你不能因为别人偷了你的,你又去偷别人的,这样做就是犯罪,虽然这种犯罪不至于判刑,如果你偷了,在法庭上说别人偷了我的,我也把别人偷了,这肯定是不对的。其实我真想拔,后来发现不容易,很多自行车座不是扣的,是螺丝固定的,得有扳手才可以。你会发现,人要真的走上犯错,就是一念之差。

  我们不要追求完美,就在不完美当中不断地解决自己、提高自己。当然,你也不要好高骛远,你要把握的差不多,年龄差不多,各自的优势比较一下,此起彼伏。

  成功者王石的演讲稿3:

  王石演讲稿:人为什么活着

  打开自己、保持好奇、拥抱世界

  剑桥大学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华人,在剑桥大学工作十几年,当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发现他与学院内其他英国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学习三个月,就与英国老师们很熟了,进入了他们的圈子,见面都会熟悉地打招呼。这位华人院士很奇怪,问我怎么会与大家这么熟悉,说他自己这么多年在剑桥,与这些英国老师没有多少交往。这位院士为什么难以进入英国老师们的圈子?我想,是因为华人院士的中国胃。华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顿饭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国老师们多在俱乐部吃饭,吃饭时就是交流聊天的时候,有时一顿晚饭会吃到晚上10点。吃饭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时候。我每到一个新国家新地方,都坚持吃当地的食物。想拥抱世界,要有一个拥抱世界的胃。拥抱世界的胃,帮我很快融入了剑桥大学的教师圈子。

  坚守一个习惯,就等于向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乐于交流、分享、连接,力求去理解、接纳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事物,海纳百川,纳入外部的新知识、新感受、新资源和新力量。华人院士的一个中国胃,就使他错过了诸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分享连接的机会。

  不会理性思考,你就不是人

  在哈佛学习期间,我体会到哈佛的自由与奔放。刚到剑桥,感到剑桥太传统,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积累的学校,清规戒律多,等级色彩重。担心适应不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体会到,这些清规戒律中表现出来的等级森严,不是行政和人格的等级制,而是一种学术等级,对知识的尊重。例如,只有院士才有停车位,只有院士才有资格在草坪上踏草行走。正式集会场合,从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不同人在知识成就上的等级。这些传统,有些是正式制度,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剑桥的等级制,是学术等级制,是对知识贡献者的尊重。剑桥大学里对知识贡献高度敬重的氛围,有一种特别的文化力量。

  “我思故我在”,按笛卡尔对人的定义,理性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当人不在理性思考之中时,这人就不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就表现为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知识的发现与创造,使人成其为人,使人类拥有了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文明的演进。

  一个社会之中,什么成就是最受大家尊重的?从寻常人的回答可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层次。当“这个孩子有官相,长大要当官”成为赞美之辞时,当学校的最高权威是行政领导而非专家教授时,这就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拥有权力和资源,受大众羡慕。官员是财富分配者和秩序维护者,官员并非知识、财富的创造者,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不会是知识持续突破的社会,也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社会。带来新知识者,带来新财富者,这两者被尊崇,则人心智的力量就流向了知识创新和经济创新了。未来的制度变革,其实本质就是重新调整社会的价值制度,尊重什么否定什么,以此引导资源的新配置。

  从野蛮生长到专业生长

  在剑桥,有种做梦的感觉,似乎现在仍沉浸在梦中。我喜欢划赛艇,在波士顿参加过比赛,在日本参赛还得过奖。一天,院长对我说,听说你喜欢划赛艇,你在剑桥当访问学者期间,愿不愿参加赛艇俱乐部?我说好啊。院长就进行了安排,告诉我何时何地去找谁训练。我按照院长的指示去了,没有让我下水划,而是先接受训练。教练训练了我1个半小时,那个累!长期没有这样累过,腿都抽筋了!训练完后,我推着自行车,一拐一拐回宿舍,嘴里哼着歌。是哼着歌回去!那个舒畅!我从来没有被这样训练过!这训练方法太好了!我跟人说起这事,人说,剑桥有30几个俱乐部,你查一下那个俱乐部的情况。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是“剑桥大学赛艇俱乐部”,有百年历史,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艇队,是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俱乐部。你说,这是不是做梦?

  还有,一位老师训练我讲英文。我说,我学的是美国英语,不熟悉英国英语,这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语,英国英语的说法是错误的。”那训练办法之独特有效,让我想起《国王的演讲》电影中的办法。从来没有人这样训练过我,我也从来没学得这么快过!

  走过一个学院,那是“三一学院”,那是牛顿走过、停留过、在苹果树下休息被掉下来的苹果启发出伟大思想的地方!我现在还在梦中,还没有从梦中缓过劲来!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积累,是人类文明最宝贵财富。从野蛮生长到专业生长,中国正面临大关。

  还有以下这些,餐桌上随手记下的王石说的句子。

  你不抛弃自己,没有人能抛弃你。

  追求完美,允许残缺。

  人生60,才是开始。52岁时,我登完珠峰下来说:五十岁是一个成功男人的开始。现在63岁,我感到现在才是一个开始。

  人活着为什么?长寿很重要,但你只要活得精彩,长寿不长寿就不重要了。

  过去,我的心态是全方位拥抱西方世界。到哈佛学习,我关心的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开始关心中国文化,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从这传统中来的。选了中国传统哲学课,对一切,要自我更新,重新认识。

  到哈佛之后,体会到登知识的山峰,比登珠峰难得多。决定放弃原计划的再登珠峰,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登知识的山峰。

  哈佛学习,真辛苦!经常在早上3点才做完作业,还睡不着,还得按时去上课,真怕得抑郁症。考试的时候,20分钟就有人做完走了,到50分钟时,教室只剩我一个人,还没做完,急着要做完。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逼自己,死记硬背,不放弃。

  总有一些心理暗示,老了,不用再辛苦动脑子。成功了,不用再这么辛苦了。经过哈佛和剑桥,强烈感到,脑子回到了20年前。

  剑桥有名的中国人,一个是徐志摩,他写了诗,一想到剑桥,中国人就会想到徐志摩。其实,在剑桥这种人类知识殿堂中,几首诗排不上位子。一个是金庸。金庸82岁到剑桥来读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都是硬梆梆拿下来的。

53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