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之道 >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2)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2)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2

  每个CEC都明白,他们绝对不可以像垄断部门那样坐着收钱,这个世界给他们留的资源不多,不做秀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网站站长们使出浑身解数,逼着把自己的潜能、创造力发挥出来,同时也给时代增添了不少热闹。这是做秀的伟大,作家们也明白,网络时代想有人读你的文章就得做秀,不然你的书只能躺在仓库里养蛐蛐。签名售书就是供需见面没什么不妥。

  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做秀的好处,不吭不哈的不会讨阿姨喜欢。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会儿活泛多了,个个都精灵。感谢如今的宽松环境。我们迟早会变成一个“儿童至上”的社会。他们长大后的社会很精彩。

  一些不识时务之辈以惯常思维定势扼杀个性表现。有少年一出书评论家们即围过来封杀。新人类玩玩花样就有人板起面孔说教。他们忘了这是个时常力量决定一切的年代。年少的永远代表未来。

  改变的不只是称呼本身,派对上有主人但没有领导,有座位但大家都喜欢站着,人和人的关系更趋于平等,饮料食物不是放在每个人面前而是摆成一堆,大家端着盘子各取所需,传统的葵花子因料生太多垃圾而被踢出局,代之以煤米花、经萨及烤肉串,中国清茶无法命名人迷醉也销声匿迹,酒精类的饮品大行其道,但绝不会有白酒。

  所以,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学会“逢场做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好好地生存下去。

  3.夹起尾巴做人

  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人的一大智慧,兵法所云韬晦之略讲得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的事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溺于中华文化的人们,说话的锐气没了,更可怕的是连思想的勇气也丧失了,人们以夹着尾巴为做人之最高境界,以此来自如地应付突变的风云,逃避旦夕祸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把“夹起尾巴做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很多人甚至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翘起尾巴来做人,把翘着尾巴看作是自信的代名词。卓有成就的人自豪的翘着尾巴,而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却总是自以为是的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没有成就的人自尊地翘着尾巴。所以,满大街都是趾高气昂地翘着尾巴走路的人,偶尔见到一个丧家犬,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张狂个性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谦虚谨慎的做人良训成了历史遗迹,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懦弱的象征。诚然,自信是健康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失去自信。然而,当你尾巴翘起来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跨越了自信的范畴了,那是自傲的地盘。很多时候,也许仅仅一步之遥,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因为自信与自傲之间的差别仅仅是那一道线而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感觉到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空气中总好像有一股火药味,人人都觉得活着越来越累,人人都想要卖力地表现自己,所以,各个都把尾巴翘的老高,仿佛尾巴翘的越高就越有本事。殊不知,一味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其实是表现方式中最愚蠢的一种,累倒自己是小事,若是因之适得其反,才叫大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才能,不需要刻意的张扬。不露锋芒的刀轻易不伤人,却未必不是宝刀;锋芒毕露的刀处处伤人,这样的刀也未必就是一把宝刀。

  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一个既不定期的方式,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事也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至于这种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合适,大概很多人都没有反思过。事物总是在发展的,人也是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的,所以,若想一成不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常记得反省自己,时常记得不要把自己的尾巴翘得高高的,要把它压下去。

  也许有人会认为“夹着尾巴做人”是对做人的一种贬低,其实,在我们的语境中,“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尽管我们给自己安了个野兽才有的尾巴。那么“为什么夹起尾巴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呢?这还得从一些有尾巴的兽类说起。

  凡是有尾巴的兽类都有很好的自我感觉,他们高兴、张狂、求偶时都爱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可是这尾巴一翘,灾祸便到,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野兽容易被发现,结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在翘尾巴的时候连小命也丢了。所以,聪明的兽类在感到有“敌情”的时候,首先干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当初的夹尾巴,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现在就只能用缩身替代了。

  人类是很聪明的,从野兽的夹尾巴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夹尾巴做人,比夹着尾巴当兽更能保护自己,它能让人在屈伸之间找到了摆平关系的法宝。兽类夹着尾巴是因为自然界中有个最大的“害虫”——人。人是万物之王,百兽不得不防。那么,人夹着尾巴做人,防的是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仅仅能导致嫉妒者眼红和失眠,若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使自己受到伤害。可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时,倒霉的就是那个翘尾巴的人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规则”依然不可放弃。

  例如在一个集团的内部中,总经理是可以翘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则不可以像他那样,部下若以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总经理的尾巴高度,时常对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若反对错了,遭一顿训斥也许没事,总经理大度,不与你一般见识,若你的尾巴翘得高,摆得漂亮,真的能指出总经理的错误要害,即便你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你也不会有个好下场,除非那公司是属于你个人的。

  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就要与人为善;学会虚怀若谷,广纳良言。豁达大度,宽厚待人。一个人只有豁达、宽容,对名权利看开一些,看淡一些,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消除嫉妒的心理。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对待竞争者,我们应该宽厚、大度,要与人为善。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夹着尾巴做人”并非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把那些庸俗的作风丢掉,成为一名有党性的骁勇的战士!提倡低调做人,也决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样才是真正的“夹着尾巴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夹着尾巴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睿智圆滑的情怀,更是赢得人生、取得成就的金光大道。夹着尾巴做人不是放弃、颓废,不是悲观、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正确认识你自己,时刻保持你的低调。

  智慧与谋略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局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智慧谋略不仅仅是才干,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夹着尾巴做人,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智慧与谋略。苦难对于强者来说不过是一块垫脚石,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在苦难中取得什么结果,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夹着尾巴做人,心态往往比事态更为重要,良好的心态引导低调的人沿着正确的行为和方向前进,能正视自己。也会学会自我反省,敢于嘲笑自己,为人豁达大度。

  夹着尾巴做人的原则应从细节入手、把握现在、该放弃就放弃、凡事量力而行、摆正自己的位置。

  换句话来说,夹着尾巴做人的技巧就是远离“小人”也别得罪“小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耐心聆听别人说话、有理也要让三分、包容之心是富贵。

  4.低头因在屋檐下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吃点儿小亏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好汉要吃眼前亏”。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3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也并不是说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该屈就屈,该伸就伸的处世者。

  我们来做一个这样的假设:你和别人开车时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好好地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赔钱了事”这个亏,你要不要吃呢?

  当然,你是可以不吃的,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还没有受什么伤的话就更好!

  但是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明白,在人性丛林里,“理”这个字并不是每个人都讲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眼前亏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踹或是车子被砸坏。报警?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再说报警也不一定真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低头在屋檐下”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和实现高远的目标的必要手段,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未来和理想还从何谈起呢?

  但在如今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就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而最终的结果是一方因此而一败涂地,而另一方虽然获得“惨胜”,却也元气大伤!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妨拿出一块心地,耽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全当不觉,相信到最后也不至于会弄到那个地步……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面对的不光是蓝天高挂,“屋檐下”的挤压、拍打谁也逃不过,就当“该低头时就低头”。想来,一个“该”字,使这“一低”并未贬损你我高贵的头颅,并未丢掉你我的尊严、人格和做人的原则。

  “该低头时就低头”,这并不是人们所说逆来顺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压迫,而是你我具有了对世态炎凉的感知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低头,因为人在屋檐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消极避世,不是不去抗争,而是你我知晓这现实世界里充斥着辩证的法则,还需讲求些生存的技巧。道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有时候,退一步方能海阔天空;不与他人一般见识,方显你我大度宽容。况且,低头方能奋力前行,比如顶风爬坡,比如逆水行舟。该低头时肯低头的是“绵里针”,到头来,仰首长笑的还是你。

  “低头因在屋檐下”,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积极适应的表现。就人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应当有三态:“不懂”,可能生出闹剧;“不去”,可能演出悲剧;该低头时就低头方能变出活剧。人的一生并不是纯粹的喜剧。尤其进入市场经济,纵然人的“自我”更加被承认,但各环节的咬合也更加微妙,该低头时不低头怎能不损伤人际关系、破坏生存环境?一只硌牙的青苹果到哪里去寻找市场。要是你我硬要充当最后的骑士,那么就“人在屋檐下永远别低头”;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那么就一定要“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就低头”。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就是说人处困境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处于屋檐下,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也可能不同。有志者,将此当作磨练自己的机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以图将来东山再起;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则往往会彻底失去希望,畏缩不前,不愿意想办未能把眼前的困难克服掉。

  在我国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这是众人皆知的。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唐国公李渊(即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怕以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参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不悦,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会死吗?”隋炀帝接着问道。

  王氏把这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感到事态严重,所以就更加谨慎了。他清楚自己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现在起事又时机不成熟,就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机会。于是,他故意广收贿赂,使自己的名声败坏,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后,对他的警惕果然放松了不少。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些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所杀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又从何说起?

  做人“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擦系数降至最低,这是做人的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一个公司工作,如果领导做了什么非得让你低头才能解决的事时,即使你当时忍无可忍,但只要你不想“走人”,那就千万不要在你的上司面前逞能,更不能当众羞辱你的上司,应该低下你的头,这样事情才会有转机。

  曾有一位大学生他刚毕业,被分配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当时与他一起进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他还是一个最底线的员工。其实,同事们都知道是何原因,只是他老是想不清楚。有一次,他的主管正和公司老板一起检查工作,当走到他的办公室时,他突然站起来,对自己的主管说:“经理,我想提个意见,我发现咱们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有时连一些客户的订单都找不到。”也许他说的是事实,但事后是怎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有人认为这个人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且想改进工作。是的,他的本意不错,但我们要了解人性的另一个方面,没有一个人愿意当众出丑,即使有些人能做到前仇不计,但忘不掉当众受辱的难堪的凡人更多!所以这件事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后果:一方面双方心里都有疙瘩,受到指责的人因为有损自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释怀;指责他人者心理也总是担心挨整,时时提防。另一方面可能埋下了将来争斗的种子,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主管当场接受意见,但心里可能耿耿于怀,对他要伺机报复。

  其实,那种真君子、大度量的上司虽有,但大多数上司还是不想让人当众指责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尤其是当着上事的老板的面,这样会影响你的上司的前程,即使你说得再对,如果他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他还会感谢你的提议么?如果他对你不满,可能会做出一些对你不利的事,如:

  ——当众给你难堪。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你,作为上司,他有批评你的权利!

  ——冰冻你,不给你事做。你脸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闲着没事吧!

  ——鸡蛋里挑骨头。明明你工作干得不错,但他就是不满意,总是挑毛病!

  ——分化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造成你的孤立!

  总之,你上司的优势会比你高出很多,无论他使出上面的哪一招,都能让你这个当下属的坐立难安。如果你想越级打小报告,除非你证据明显,而且你的上司错误严重,否则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的,因为毕竟他是由老板提升上去的。

  由此看来,如果你对上司有什么意见,一定要找到一种妥善的方式和上司沟通,最好出之以礼,即使内心不服,也不能当众指责,如果你羞辱他人,只说明你显得还不成熟,是个缺乏理性的人罢了。

  如果万一哪一天,你因年轻气盛,不小心当众让你的主管出丑和难堪,而且你也不想离职,那就赶快向上司道歉,这是唯一可取的弥补措施,也许你的上司看到你的低姿态,会认为你当时并不出于什么目的,而会原谅你。如果不去道歉,后果会很糟糕——那会让你无路可走,“走人”一定是最终的结果。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你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如果这样的话,等待你的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第二章 事事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 1

  一个有心机的人是深谙进退之道,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并知审时度势,当进时勇往直前,当退时坚决果断,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做事时,把事情做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一个做事成功者的奥妙也正在于此。

  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要学会能屈能伸。其实做人做事就要如弹簧一样,要懂得事事有“余”。

  1.只知进不知退最愚笨

  大自然始终有两个力量在平衡,退与进是一体两面,有时以退为进,反而可以达到目标。

  现代的人们都是忙碌、紧张、患得患失,很多人都不懂进退之道。所谓:“贪婪是因为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取,而不知舍,只知务多,而不知细腻;只懂功利而不懂理想,生活没有品位,生命没有情操,只有在狂躁的欲望中奔驰。”

  所谓:“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地球是圆的,只要坚持目标,你仍然会走到你要去的地方。

  “人若只知进不知退,知欲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凡事若能知进知退,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你冲锋向前时,有时不妨停下来歇歇脚,因为缔造佳绩固然重要,倒不如暂时的退后,然后,再一飞冲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地里的勇将不只是要学会打胜仗,纵然打了败仗,也要懂得如何撤退。身为领导人,不能知晓进退,是无法称得上是勇夫的。诸葛亮的爱将马稷,由于恃才傲物,只知进不知退,导致战争失利,全军覆没,几乎动摇了蜀国的根基。

  战场上为了全局的需要,前进与后退乃家常便饭。而如今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如同打仗,企业都希望自己能一手遮天,在竞争中“常胜”。但市场变化多端,云诡波谲,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企业只有机动灵活,有进有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英特尔公司是专门生产存储器的,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与存储器是相等的。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一家存储器厂家迅速成长起来,并频频发动削价战,使英特尔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公司陷入泥潭,举步维艰,新任总裁格鲁夫临危受命后,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根据市场形势,坚决把存储器的生产线砍掉了,退出存储器生产领域,把微处理器作为生产重点,现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被装进了世界80%以上的PC机。如果当初没有退出的勇气,英特尔公司断然没有今天,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美国的一些优秀公司经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对新产品的开发更乐意当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他们常常采取先退一步的策略,首先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之势之后,再去制服对方,以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

  江苏常州灯具厂,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也曾采取了“退却”战术。几年前,灯具发展很快,尤其生产民用装饰灯具的厂家较多,而江苏常州灯具厂则“你进我退”,主动转向去攻工矿灯具开发,而且这个系列品种还很齐全,很快占领了一方市场,创出了很好的效益。

54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