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故事 > 成功的真实故事

成功的真实故事

时间: 春芳953 分享

成功的真实故事

  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自己去经历,问路才会不迷路。快速喝到牛奶,不一定自己要去养牛,要采取拿来主义,要问要学,要学要问,才能真有学问。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成功的真实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成功的真实故事篇一:成功,就是把人心撼动

  他叫张小盒,一个网络动漫人物,办公室小白领,没有钱,没有女朋友,每天拼命地加班,在无奈中寻找快乐。张小盒,脸色憔悴,如焦黄的土豆,穿白衬衫,系蓝领带,小小的身子,方方正正的大脑。就是这样一个张小盒,瞬间成了都市白领的代言人。

  张小盒很快成为网络红人。作为虚拟动漫人物,张小盒入选《第一财经日报》SNS中国先锋人物。07年11月,一本《张小盒Office异想记》的书也跟着面世了,一版就是10万册,在《新京报》、《京华时报》和当当网的排行榜上,都进入了前五名。张小盒成了都市白领拥戴的“人民代表”,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张小盒说了,他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张小盒做了。

  张小盒的主创者叫陈格雷。陈格雷在广告界叱咤风云近十年,是广告界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公司经常能做到百度、康佳那样的大品牌。但陈格雷并不就此满足了,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一项比广告更有价值的事情。2006年初春,35岁的陈格雷离开了自己经营9年的广告公司,将妻子和只有5岁的孩子留在广州,只身来到北京。来北京后,陈格雷先在一家公司打工,这家做网络动漫的公司挑动了他的创业灵感,陈格雷明白了自己将要做的事业:动漫。

  陈格雷开始设计动漫人物。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动漫形象的雏形,但最终都放弃了。一天,陈格雷行走在北京街头,放眼望去,满是一张张倦意沉沉的脸孔,一双双行色匆匆的脚步,一座座像盒子一样耸立的高楼大厦。陈格雷忽然有了灵感:房子是盒子、办公室是盒子、电脑是盒子、桌子是盒子、汽车是盒子、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盒子里,我们好想打开盒子,跳出盒子。

  在现代社会里面,我们每个人已经被折磨成了方形。于是,一个方头方脑的形象在陈格雷的脑海中慢慢清晰起来,一时间仿佛所有的想法都找到了出口。陈格雷给这个方头方脑,又有些小男人样的动漫形象,起了一个又平常又顺口的名字——张小盒。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格雷在网上和林小能相遇了。这个在盒子间里埋头工作的年轻人,想要拥有一只盒子,一台个人电脑。他在网上打出个人广告:“谁赞助我5000元买笔记本电脑,帮他实现价值3万元以上的广告效果。”他这样计算自己作为个人媒体的宣传效果:每天会在大街、公交车、地铁、咖啡厅等地方使用及携带笔记本电脑,上面可以贴加赞助厂商的广告;约见朋友与客户时,可以推荐赞助公司品牌;此外还可以在线上进行个众宣传:向所有QQ好友、群好友,MSN好友推荐,利用博客、论坛、邮件签名等形式宣传;邀请至少10个比较好的博友为自己写文章宣传,这些博友的点击率有10万、20万等。陈格雷对林小能的创意大加赞赏,他们组成了盒子团队。

  林小能和陈格雷签了一份个人媒体传播的合同后,就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背着有张小盒形象的书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转悠,回到自己的住所,就趴在换来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自己的博客、MSN、QQ和各种网络论坛上疯狂地传播着张小盒的故事。盒子粉丝们自发建立的QQ群,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100多个,张小盒三个字在百度的搜索量,也从一开始的7千多,迅速发展到了100多万。

  陈格雷也没有闲着,利用自己从事广告多年的经验,把张小盒的故事,贴到了许多报纸上。张小盒在陈格雷、林小能兄弟俩的推动下,进入了都市白领的生活中,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而且火的速度之快,让陈格雷和林小能都意想不到。张小盒一夜之间成了聚宝盒。

  一些嗅觉灵敏、希望打开白领市场的企业争先恐后,希望能借网络红人张小盒的嘴,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国内大名鼎鼎的联想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让他俩专门为联想的一款电脑量身定做“联想版”的张小盒故事。可是陈格雷想都没想,就说:不能合作。因为盒子团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不能将任何品牌的内容植入张小盒漫画中来,张小盒是都市白领的代言人,他给受众的,是一种人心的感动和共鸣。

  一家话剧社找上门来了。 2008年4月1日,根据张小盒动漫编成的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在北京朝阳剧场正式上演,主角张小盒,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演绎现代都市人的盒子故事。看似只是现实中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是好多人一边看着,一边笑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盒子团队每天都在赋予张小盒新的内容,不断完善人物的性格,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让张小盒的文化价值不断增加。无数网友在网络上通过邮件、跟帖等形式,用自己的经验、故事及想象来编织张小盒,张小盒形象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人们从张小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张小盒成为网络时代人心的粘合剂,人们通过张小盒,互相沟通,惺惺相惜,互相取暖。张小盒的价值,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价值,张小盒已成为一个直抵人心的文化产品。

  有人说,张小盒创造了一个小投入、大产出的财富神话。陈格雷也说,张小盒的身价已突破了一千万,并且还在与日俱增,张小盒上市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张小盒告诉我们,有一种成功,就是把人心聚合,把人心撼动。

  成功的真实故事篇二:站在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虽然那个又瘦又黑的女孩儿竭尽了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省女子足球队。考试结束之后,所有落选的女孩儿都失望地离开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球场边上看队员们训练。教练看到她伤心的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走过去安慰她。

  “您能留下我吗?”女孩儿抬起头,眼睛里含着泪水。

  “可我们的主力队员已经够了。”教练为难地说道。

  “那就让我做个替补队员吧,总得有人给主力队员拿衣服、送矿泉水啊。”

  “你为什么非要留下来呢?”教练好奇地问道。

  “我想站在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我随时都有机会成为主力队员,不是吗?”

  教练望着她渴望的眼神,实在是不忍心拒绝,于是留下了女孩儿。

  从此以后,每当场上的队员进行训练的时候,女孩儿就默默地在场下练球。她的坚持不懈终于为她赢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在一次重要的比赛里,前锋队员意外受伤,万般无奈的教练只好派她上场,结果女孩儿在下半场连进两球,不仅帮助本队获得了胜利,更使得自己一战成名。这女孩儿就是女子足球世界杯金靴奖得主——孙雯。

  生活就是这样,你很难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如果暂时得不到成功,那么你就站在离成功最近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你就有可能第一个获得成功。

  成功的真实故事篇三:牛顿的成功源自于刻苦

  牛顿出生时有3磅重,那时家人担心的是这个小生命是否能够活下来。牛顿活了下来,只是体弱多病,性格腼腆,大家一直觉得他反应有些迟钝,所以上了小学成绩不佳家人也就没以为什么。牛顿有自己的优点,他意志坚强,有种不达目的不输的劲儿,并且他爱好广泛,小手工做的又精细又别致。比如他做的灯笼在风筝的牵引下上了天,他精心制作的水漏,计时准确,只是因为学习较差,这些都被人忽略了,同学们冷落他、歧视他,有一次班上第一的同学竟无故踢了他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被激怒了,他下定决心要和同学较量一翻。从此,他学习努力,在学期末超过了那位同学,成了全班第一名,同学们再也不敢小瞧牛顿了,牛顿知道了学习好的好处,从此更加努力,他每天晚睡早起,争分夺秒,再也没被同学追上过。

  上了中学,牛顿还是那么的乐于动手作小玩意。他制作的一架精巧的风车,别出心裁,内放一只老鼠,名曰“老鼠开磨坊”,受到了大人孩子的一致好评。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4岁那年,牛顿的父亲去世了,小牛顿随母亲回到乡下,为了生活,母亲让牛顿去经商。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怎么会舍得离开心爱的校园,牛顿苦苦向母亲求情,然而一切都是没用的,他们不可能老靠着舅舅过日子。但是牛顿实在是太讨厌经商了。他每天一早,随同一个老仆人来到10几里外的一个镇子上,他把生意托付给老仆人去做,自己就偷偷地跑到半路的篱笆下看书,晚上再随老仆人一块回家。这样日复一日,日子倒也乐哉,牛顿很快适应了篱笆下的读书生活,自己十分满足。

  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牛顿正在篱笆下苦读书,碰巧被路过此地的舅舅看见,舅舅真是好生气好生气,大骂他偷懒,不务正业。牛顿怔怔地站着,看着舅舅把书从他手中抢过来,他想舅舅一定会把书给撕碎了。然而事情并未发生,舅舅拿起书看了两眼,只见这本数学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符号,舅舅感动了,一把抱住牛顿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以后舅舅支持你读书。”在舅舅的关怀下,牛顿学完了高中课程,

  并于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学习期间,牛顿得到了著名数学家巴罗的赏识,尽管如此,他毕业成绩并不优秀,牛顿又回到了乡下。

  牛顿在伍耳索甫乡下呆了18个月,谁也没想到这18个月竟为牛顿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67年,牛顿返回剑桥大学学习,并于1668年拿下硕士学位。第二年,可敬的巴罗教授主动让贤,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了自己心爱的学生。从此,牛顿灿烂的时光开始了,他在剑桥一呆就是30年。30年的时间,牛顿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平凡到伟大,从“笨蛋”到科学家,牛顿离不开种种客观条件,但是最高不开的还是他的努力,他的刻苦。


  看过成功的真实故事的还看了:

1.名人成功的真实励志故事

2.成功人士的真实故事

3.成功名人的真实励志小故事

4.励志成功故事真实

5.励志成功故事真实

6.真实成功励志故事

7.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

33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