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3篇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两个男人之间能上演着怎样的奋斗故事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1:

  Someet创始团队:白惠泽(左),李东哲(右)

  “他叫白惠泽,他原来是青年志的文化研究员,人称青年文化首席皮条官。”

  “他叫李东哲,原来是城市画报记者编辑,title太多了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这段诡异的对话已经在房间里重复好几遍了,两个男人拿着手机对着自己一边录一边说。每次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停下来,语气不自然或是突然笑场,拿手拍了拍脸迫使自己紧张起来,重新来过。不远处小白的女朋友正戴着耳机玩着LOL,她已经习惯这两个大男人在家里做出的一些奇怪举动了。

  我是李东哲,朋友们都叫我随易,我就是上面描述那个诡异场景当中的一个。我想跟你讲的是我和小白在一起创业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上面那个场景发生在前两天,我们在给一个投资机构拍摄一段视频,用来让投资人对创始团队有直观、感性认识,同时简单说明我们想做的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俩都是对无趣和死板有着天然抵触的人,哪怕是这样一个例行的动作,也试图拍出不一样的效果。于是我们变身导演编剧灯光摄像以及演员本身,花了一个多小时,拿手机自拍录制了一段1分钟的介绍视频。

  截取这个片段出来,不仅因为它是个里程碑式的节点,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那晚十一点多,我像往常一样从小白家“下班”,赶末班地铁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觉得,录制视频的场景就像是这三个月来我们创业状态最好的缩影——忐忑、焦虑,但也充满着认真甚至天真的劲头。

  小白一边沉思一边啃着椅子,这个画面是我们创业以来最好的状态写照

  从去年年底辞职到现在,不少朋友都知道我在创业,前老板也会偶尔问起。我其实有点怕被别人问起创业项目的具体情况,一是项目还没什么着落,我们自己心里的逻辑都还没有打通;再者,我们想做的这件事情很难用一句话就能解释的清楚直白。这是一个想要说服别人首先需要自我说服的过程,我想大概每个创业者都体会过这种心情吧。

  正如你所见,我们想做的产品叫做Someet,不可免俗地加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但我们想做的东西其实却是反互联网的,或者说,反的是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些负面干扰。Someet是一个针对城市年轻人,让其可以自由发起、参与线下兴趣活动的平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让年轻人自由地发起基于兴趣的活动。它应该是小型的、有趣的、频繁持续的、能够让参与的人在其中深度真诚交流的活动。

  小白抓住一切机会,跟身边朋友调(xi)研(nao),已然癫狂

  现有的同城活动,或是同类型的线下活动产品,多有“大型主办方”这个角色的存在,且多是内容消费导向。无论是展览、沙龙、话剧、讲座,你作为一个参与者,只是去消费了活动的内容,你都只是官方报名系统中一增加的一个数字而已,你很难和在场的其他人发生太多深度的交流。也就是说,你的参与感很低。但

  Someet做的则能给你高参与感的活动,你可以见证一个天马行空的idea从最开始的灵光一现到最后落地成为绝棒体验线下活动的整个过程,甚至你也可以发起这样的活动。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鲜活、有故事、有观点、有温度的人,你会在这里碰到你原来生活轨迹中有可能无从遇到的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那种朋友。

  看起来,Someet是一个工具属性很强、社交功能很弱的产品,但我们的野心是希望能够借此改变现在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前期我们只做过小范围的用户调研,在大范围验证之前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以及身边的很多朋友,大多面临着工作逐渐侵蚀生活,周末无聊却不甘寂寞,朋友圈僵化,以及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城市孤独症”等情况。Someet则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现身边有趣活动,进而进一步结识一群有趣小伙伴的途径。Someet希望能够启发大家,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讲自己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兴趣和真正热爱的事情当中,让兴趣意识觉醒;然后通过发起或者参与这样的兴趣活动,结识到同好之人。它打破了城市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藩篱,打通了一条人和人相遇的可能。“让有趣的灵魂相遇”,这是我和小白一直以来的初心,Someet则是我们为此而试图趟出的一条路。

  我们希望未来城市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工作之外热爱的领域和事情,且持续不断地在其上投入;大家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热爱,组织各种有趣的线下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倾听别人的故事,参加陌生领域的活动,闯入别人的世界;

  你喜欢做饭?你可以定期举办私厨活动,邀请新老朋友过来边吃边聊;

  你喜欢音乐?那就来组织一个规则有你制定的小众音乐分享会;

  你喜欢胡同探索?那就发起各式主题的胡同漫游,叫上三五好友,和新朋友新朋友一起胡同探险,边走边逛边聊;

  你喜欢研究化石?那就可以去附近的化石小组活动上听听,肯定会比你一个人在家里琢磨要有意思得多;

  你会发现身边有着太多兴趣小组、社团,有着太多足以打破现实僵化生活无趣刻板的活动,你不会干坐在家里而感慨没人懂你,而是起身出门,到活动中去找到能够真正懂你的人。从手机的虚拟社交中拔出来,投入到真实的线下生活中建立关系。重新定义陌生人,重新定义社交,重新定义你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重新定义了你自己。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愿景听起来好听,说起来容易,但也就是个愿望罢了。我会在接下来Someet的订阅号中跟你慢慢分享这三个月来我们对此的深度思考。这三个月,我们不断地自己叩问、推敲逻辑、设计机制、制定规则,不断地找人聊、找人挑刺、自寻冷水,不断地自我否定,解决,在否定,在解决,在如此的循环中,逐渐完善我们最初那个看起来乌托邦式的想法。因此,我们也希望和你分享这些,同时也希望听到你们的意见和看法。

  Someet外脑智囊团正在脑暴分析

  在简书这里,我将会给写一些Someet的内容和玩法,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跟大家详细道来。这里有可能是你遇到最好玩的线下活动实验室。你会和我们一起见证着Someet的成长以及蜕变,见证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焕然一新。

  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2:

  大有和天成从小生活在一个村,一起上的小学。大有从小顽皮,不好读书,十六岁初中没毕业离开了学校;天成自幼好学,成绩优秀,十六岁考上全市里最好的高中。

  大有每天在村里晃悠,爹妈看着发愁,心想这孩子将来怎么办呀;天成每日都苦读诗书,父母喜在心里,村里人都认定他必有出息。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十九岁,大有跟着村里的外出打工,来到了高速公路的工地,保底工资三千块;天成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读的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学费每年五千多。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二十三岁大有的爹妈给他说个巧媳妇,是邻村的,特别贤惠;天成在大学里谈了个女朋友,是邻校的,很有文化。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二十四岁,大有在老家结了婚,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给他洗衣做饭,恩爱有加;天成终于大学毕业,找了施工单位工作,跟女友分居两地,朝思暮想。

  大有每天很快乐,下了班就没事,吃了饭和媳妇散散步,晚上便和工友打麻将看电视;天成每天很忙碌,白天跑遍工地,晚上还做资料画图纸,好久不见的女友跟他分手了。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二十八岁。大有攒下了二十万,已是两个娃娃的爹,心想着回家盖栋漂亮的楼房;天成过了中级职称,还是单身一个人过,心想着再干几年就是高级了;

  大友在农村老家盖了两层小楼,装修很漂亮,剩的钱买了一群小猪仔,让媳妇回家种地养猪;天成在城里贷款买了一套新房,按揭三千多,父母给介绍了新女朋友,在城里上班很少见面。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三十一岁,大有媳妇从老家打电话来说:大有,现在家里有房有存款,咱喂喂猪,种种地,很幸福了,家里不能没有男人,你快回来吧;天成媳妇从城里打电话来说:天成,小孩的借读费要十五万呢,家里没有存款了,你看能不能找公司借点。

  大有听了媳妇的话,离开了工地,回老家跟老婆一起养猪,照顾父母小孩;天成听了妻子的话,更努力工作,去了偏远又艰苦的工地,很难回家一次。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三十五岁,猪肉价格疯涨,大有的一大圈猪成了宝贝,一年赚了十几万;通货膨胀严重,天成的公司很难接到项目,很多人都待岗了;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五十岁了,大有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天天晒着太阳抽着旱烟在村里转悠;天成已是高级路桥工程师,天天顶着太阳皱着眉头在工地检查;

  那年,大有和天成都是六十岁了,大有过六十大寿,老伴说:一家团圆多好呀,家里的事就让娃们操心吧,外面有啥好玩的地方咱出去转转;天成退休摆酒席,领导说:回家歇着没意思,返聘回单位做技术顾问吧,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您给指导指导;

  大有病了一场,大有拉着老伴的手说:我活了快七十岁了,有儿有孙的,知足了;天成病了一场,天成抚着妻子的手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让你受苦了,对不起;

  ……由于长期体力劳动,吃的是自家种的菜、养的猪,大有身体一直很硬朗,慢慢就恢复了。由于长期熬夜加班、天成喝酒应酬、工地食堂饭菜也很差,身上落下很多毛病,很快就去世了。

  八十岁的大有蹲在村头抽着旱烟袋,看着远远的山;远远的山上有一片公墓,天成已在那里静静睡去;大有在鞋底磕磕烟灰,拄着拐杖站起身,望了望那片公墓,自言自语地说:唉,都是一辈子呀…

  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3:

  首先声明,楠妈不是那可恶的标题党和吸眼球族。不过最近迷上了两个男人,两个成功男人,嘎嘎。下面详述,想看绯闻八卦啥的可别失望啊。

  这一冬天忙得没有时间正儿八经的读书了,好不容易春节7天长假,又漫天飞漫地跑的,就带了两本书旅途中消遣。

  其中一本其实在网上都阅读得差不多了,写的是呼市草原上的一只牛,啥牛?蒙牛的已经退休的牛根生。因为工作的原因,牛根生、杨文俊还有郑俊怀、潘刚这些乳企老总的名字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曾经去过呼市蒙牛的全球样板工厂考察过,那真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样板车间,走在宽敞的如跑道一般的参观通道,俯视生产现场,看不到人影,都是机器手在操作,人都坐在中控室里动动电脑就成。当时因为天气寒冷,没有去旁边的欧亚牧场参观,听说那里会更漂亮,还有给牛做massage的机器呢。

  想说的是蒙牛做得很大,可是它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2年,真的是一个横空出世的神话。想想12年前,我刚研究生毕业,拿着研究所的调令开始四平八稳的工作生活,而那一年在伊利工作了16年的牛根生则刚被郑俊怀扫地出门,拿着简历在人才市场找工作四处碰壁。如今的我依然四平八稳,人家老牛却已然退休,打理着自己的老牛基金。差距啊差距。看完《蒙牛内幕》,鲜活的老牛仿佛就在眼前,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优越的学习环境,长得不帅,没有学历,他有啥呢?

  记得在呼市,连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提起老牛,都是一脸敬佩,都能清晰地讲解当年老牛在伊利时掀起的苦咖啡营销风暴的故事,时隔十几年,那句“苦苦地追求,甜甜的享受”的广告词仍记忆犹新;跟蒙牛技术中心的办公室人员聊天,小姑娘内蒙大学专科毕业6年一直在蒙牛已做到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办事说话相当稳重,聊起家事,说能力小的呢,比如自己,只能帮助周围的人,想在呼市买两套不大的房子,把远在海拉尔农村的父母和公婆接过来养老,再凑份子给弟弟在呼市安个家,能力大的像牛总呢,就博爱社会,广散财富。想起书里写的老牛的财富观点“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看来蒙牛员工也深受此观点影响。

  《蒙牛内幕》中老牛还有句话较长,大意是:误解和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老牛离开伊利后从不说伊利和郑俊怀的坏话,总是说自己和郑总之间只是误解,蒙牛的广告语也是做内蒙古乳企的老二。这一点真是佩服,一般的人东山再起总是要雪耻的,老牛却站得更高,让出的是海阔天空,收获的是尊重。回想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有那么一两个人曾经在自己的心里被划拉为老死不相往来,跟老牛比,真是狭隘,不管是误解还是被误解都要用实际行动去化解。后来老郑被投监危难之中还是老牛搭救了郑家母女,这才是胸怀。所以借着春节短信,也化解了和曾经的那么一两个人的误解,要不真是白读了这本《蒙牛内幕》!

  尽管蒙牛也有过三聚氰胺和OMP造骨蛋白等的负面事件,但相信,有老牛的理念在,蒙牛就不会走错路。

  另外一本书的老头子、而且是位远在美国的老头子已经仙逝,他的自传也很吸引人。当时在图书馆借书,《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自传》跳进眼帘,一想毕竟现在麦当劳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拿来拜读一下也无妨,没想老头写得还挺好,从一个推销一次性纸杯的小销售到几十年后的麦当劳财团的教父,不得不承认,老头有一手,眼光独特,经营理念先进,而且敢于出手,敢于得罪人,真是不成功都不行啊。

  有时间读读书,挺好。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谢谢观赏!


看过“两个男人的奋斗故事”的人还看了:

1.关于奋斗的励志故事5篇

2.名人的奋斗故事6篇

3.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3篇

4.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

5.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3个

739125